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升生态效率是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节能减排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利用2001—2011年全国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发电量、装机容量、从业人员、原料投入和SO2、CO2排放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整个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火电为主的行业结构是影响电力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将生态效率分解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采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电力工业与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之间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效率对生态效率存在负向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率将使生态效率降低;而环境效率对生态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火电行业的环境问题是影响整个电力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将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科技创新两阶段的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随机Tobit模型分析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总体上有所提升,但各省市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存在地区差异,整体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差异随时间演进逐渐减少。②政府支持、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产出效率影响不显著;地区开放程度、产业现代化程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产出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现代化程度对经济产出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对经济产出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2000-2008年工业35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负增长态势,而且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效应时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除了能源消费结构对考虑环境效应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均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频率统计分析和专家调查等方法筛选循环经济发展经济、环境、社会、资源四个子系统的具体指标,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和AHP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赋权,并以河北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0年河北循环经济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发展上升趋势不稳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能源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1—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分别构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1—202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整体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20年各城市城镇化指数差异显著,其中,经济城镇化子系统对其影响最大,城镇化水平呈现“东西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1—202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最大,在空间分布上由“低值均衡”向“北高南低”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背景下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需要从过去的1.0版向2.0版升级,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3个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背景下深化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方向和设想。指出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是强可持续性的生态经济学而不是弱可持续性的新古典经济学,从生态规模、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角度强调了循环经济的理论意义;指出循环经济的具体内涵要从一般意义的3R原则,深入到具有绿色发展意义的3类循环,即废物循环、产品循环、服务循环或资产循环;从战略、科技和政策上指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要走聪明增长的C模式道路而不是发达国家减少增长的B模式道路。  相似文献   

7.
陈立泰  梁超 《科研管理》2014,35(11):178-186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以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将环境污染作为投入要素纳入城镇化效率评价体系,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四个角度测算了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城镇效化率,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人口密度、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和市区规模等因素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比较而言,考察期间经济、空间及社会城镇化效率较高,人口城镇化效率较低,各类型的城镇化效率值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为东高西低的状态。(2)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政府政策对人口及社会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均为正,而市区规模对前者的影响为负,对后者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市区规模对经济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也为负;产业结构和市区规模对空间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为正,人口密度为负。最后,本文建议,应通过统筹协调各影响因素来提升区域城镇化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两阶段视角,将网络SBM模型和DEA窗口分析方法相结合测度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2002—2011年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行业差异和收敛性。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值总体偏低,半数以上行业两阶段效率均处于低位区间,改进和提升空间很大;技术转化效率一直显著高于技术研发效率并呈震荡上升趋势,两阶段效率失衡问题非常明显;技术创新总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存在收敛,但技术研发效率不存在收敛。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评估钢铁产业链“资源-经济-环境”耦合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估和能值核算构建了耦合系统模型,从产品、企业、行业层面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链耦合机制,结合废钢回收率讨论并识别了影响各层面主体耦合的关键驱动政策,以期为行业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中国钢铁产业链主体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差异,总体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规律;②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影响产业链耦合的主导因素是资源-经济维度;③随着废钢回收率的显著提高,“去产能”“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政策可对钢铁产业链不同类别主体的耦合产生积极影响。为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链韧性及抗风险能力,本研究从多类别主体角度为产业链综合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子杨  陈进 《软科学》2017,(6):86-90
以我国火力发电行业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火电企业生态创新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及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运用企业碳排放量及净利润的数据构建了生态创新的测量指标.结果表明:火电企业实施生态创新对短期经济绩效存在负面影响,但有利于长期经济绩效的提升;高管团队年龄、职位任期异质性对生态创新与短期经济绩效的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职能背景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生态创新与长期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值法和DEA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熵值法与DEA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1993—2011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通过将熵值法与DEA相结合,克服了现有研究对于多指标赋权问题人为主观赋值的弊端,同时兼顾了总体评价和效率评价全面分析,实现了完全采用客观求权重的方法评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资源减量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良好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循环利用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贡献较小,这是今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该高度重视的方面;除此之外,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效率低下、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情况。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水力发电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而全面地认识水电的利弊,对于水利事业、能源工业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从资源禀赋、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开发能力等角度,阐述了水力发电与其他发电形式相比的比较优势;并说明,如果放着技术成熟、条件优越、效益良好的水电不开发,而以更高的代价、冒更多的风险去大力开发其他非化石电源,无论从经济、环境还是社会角度看,都是不合理的.本文首次完成了五种主要发电形式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峻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阻碍之一。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8—2017年各省市及各区域生态环境效率进行了时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三阶段DEA模型较传统DEA更加合理,在不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下,会使生态环境效率真实值明显高估。(2)不同的环境变量对于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不同,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有利于提升各省市的环境效率水平;人均GDP和外贸依存度会对环境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占比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投入变量则体现出不同特征。(3)调整后的区域间真实生态环境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现象,华东、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效率值较高,西南、西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4)各省市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在地域上有较大差异,如西南、西北地区规模效率在第一阶段被明显高估,华南、华中地区则是纯技术效率被高估。针对各省市及各地区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提出各省市应根据研究结果对症下药,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合理调整经济、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虑非理想产出的中国火电行业效率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茜茜  解百臣  殷可欣 《资源科学》2012,34(6):1160-1166
本文采用考虑非理想产出的SBM-DEA(Slack Based Measure-DEA:SBM-DEA)模型分析2005年-2009年中国30个省市区火电行业运行效率差异。研究过程中,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厂用电量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理想产出纳入考察范围。首先,结合国家政策和各省市区电源结构特点,分析引起效率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然后,以2008年为例,对各省市区进行SBM效率全排序并分析投入产出指标的对偶价格。最后,结合各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找出改进火电行业效率,实现资源、环境、电力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把非理想产出引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更能够满足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②电力政策措施影响火电行业效率值;③资源禀赋决定各省市区的发电结构,进而影响效率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从全国总体来看,无论在无环境约束还是在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聚集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及其分解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2)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也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制造业中显著存在。其次,制造业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均有利于提升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验证了“熊彼特假说”和“波特假说”。此外,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权结构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3)在无环境约束和环境约束两种情形下,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和能源技术跨期进步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高,而西部地区制造业聚集则主要仅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来推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杨璐  章锦河  王群  张宏磊  陈静  周晶 《资源科学》2014,36(10):2223-2230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碳氧平衡与否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集成了城市碳氧平衡的测度方法,计算了2010年南京市经济系统的排碳耗氧量和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1排碳、耗氧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63.19%,57.33%)与交通运输(33.44%,39.61%)两大部门,耕地(60.51%,66.63%)和林地(24.34%,26.78%)是固碳释氧最主要的载体;2碳平衡系数为33.40,氧平衡系数为7.83,城市经济子系统对城市生态子系统已造成巨大压力;3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1.239kg/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49kg/美元),但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721kg/美元),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4用电排碳占总排碳量11.92%,由于电全部来源于区外,造成生态责任区际转移,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对区际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冯斐  冯学钢  侯经川  霍殿明  唐睿 《资源科学》2020,42(12):2341-2353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属于市场失灵的一部分,需要政府采用环境规制工具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整,但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和地区经济的影响又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为了剔除该限制,检验环境规制的有效性,本文以京津冀13个城市面板数据为例,通过构建包含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水平的区域生态效率体系,分析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与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相比,环境不良企业监测对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生态效率起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说明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程度依赖于规制工具的选择,并且惩罚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生态效率提升更为明显;②环境不良企业监测存在门限效应,随着其强度的增加,对京津冀地区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逐渐提升;并且伴随其强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对区域生态效率的负面影响逐渐降低。基于此,在污染较为严重的经济发达地区,采用严格的惩罚型环境规制工具,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升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但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趋势明显时,应采取激励型为主、惩罚型为辅的环境规制工具运用策略,从而有效地兼顾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改善,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风、光、水能富集,电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历史悠久。能否充分发挥电力产业经济、社会积极效益,严控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也关乎我国能源供应与安全保障的整体格局。文章通过对6 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微观数据的分析,从电厂建设、电力生产等方面刻画了2003—2017年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当前,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资源禀赋和用电需求的双重影响。黄河流域电力产业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水电增量空间较小、火电装机过剩且发电效率偏低、风电和光电消纳不足。为了实现电力产业绿色化发展,应推动火电去产能,实现火电清洁高效利用,通过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资源型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煤电灵活性改造""水光互补"等手段,解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消纳问题,协调风电和光电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矛盾问题;推动电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三区十群47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构建资源投入—环境治理两阶段工业生产治理模型,采用网络超效率EBM模型测度2016年各城市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即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及工业综合生态效率。研究结果显示:三区十群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能源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污染治理效率及综合生态效率十分不均衡,整体来看,东南沿海城市群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较高,阶段效率及整体工业生态效率相对较优,西北内陆城市群较低。本文依据各城市群生态效率特征对其生态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中强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02-104,125
现代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现代物流业是高能源产业,同时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产业。文章首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实现急需建立以环境共生为特征的循环物流系统;接着通过对循环物流系统的分析,指出只有包含逆向物流的物流系统才是与环境共生的循环物流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物流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的使用,指出物流技术的创新与使用为循环物流系统的构建创造了坚实的技术平台;最后从政府与企业两方面提出了构建循环物流系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