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姗姗 《海外英语》2012,(16):213-215,225
该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为文本,着重探索和研究文本中出现的称谓语的使用状况。通过称谓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对小说中的人物、情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并且使用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文中称谓语进行举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为文本,着重探索和研究文本中出现的称谓语的使用状况.通过称谓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对小说中的人物、情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并且使用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文中称谓语进行举例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钱钟书代表作《围城》为语料,以主要人物Morels一家对话中出现的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在语域理论框架下分析了语场、语旨、语式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关系。经过研究发现,语域的三个变量与小说中语码转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指示语文学分析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研究方法,将语用学与文学两个不同领域互相融合,丰富了文学研究的视角、为文学作品解读提供新思路,使文学研究摆脱了单一性。本文将以指示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与"社交指示语"两方面为切入点,对《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淑、菲洛特桑、阿拉贝娜四位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研究,分析出不同对话折射出的四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探究出正是由于各自人物的性格缺陷造成了《无名的裘德》这一悲剧。  相似文献   

5.
《围城》是钱钟书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曾被小说史家夏志清推崇为"最用心经营的小说"。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语言刻画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群病态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会话独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在语用学中,违背语用原则常常造成会话含意的产生,而汉语语用原则具有特殊的语言形式和言语手段,所以体现出的会话含意也独具特色。本文以《围城》中人物的会话为研究语料,运用语用学理论探析其中隐含的会话含意,把实证分析和语用探讨有机结合起来,加深人们对会话含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实际交际过程中的运用与理解。小说中的对话翻译就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中的间接交际语,译者从人物对话中获取相关信息再将其传递给译文读者。小说对话翻译的好坏,不仅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而且影响读者能否顺利阅读等等。所以在翻译小说对话的过程中,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正确推理并理解会话含义及原作者意图,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恰当的词汇进行原文信息的传递。通过《聊斋志异》的两个不同英译文本对话翻译的对比分析,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个方面来阐释语用学在对话翻译活动中的作用,进而阐明语用学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中的语言选择观,对长篇小说《围城》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言语幽默可以出现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是处于不同意识程度的语言使用者动态地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请求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自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来就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乔家大院》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其中的请求言语比较丰富,虽然一些学者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但大都从文学的角度对其主题思想、商业道德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进行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研究的为数不多。基于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乔家大院》中的请求语,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小说中人物语言及交际意图的理解,为该小说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是现代文坛上有名的低产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被海外学者誉为“一支独秀走天下”,国内读者也因为《围城》而称钱钟书为“文化昆仑”。钱钟书及其《围城》获如此高的声誉,除了《围城》题材的开拓,作者刻画人物的维妙维肖以及小说绚丽流畅...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而且又折射出中华文化对称谓语使用的影响。本文把《红楼梦》的称谓语与《尔雅·释亲》、唐代以及普通话中的称谓语作一历时比较,总结出《红楼梦》中称谓语的四大特点,同时也探寻了称谓语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程漫春 《海外英语》2013,(6X):130-131
该文运用语用学的相关原理,针对对话自身的特殊性,对《名利场》中译本里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杨必先生对话翻译中的三种技巧,即转换句子种类、添加语气助词和意译。  相似文献   

12.
《围城》主旨是写人生及婚姻如“围城”吗?否。《围城》主要意义是对造成作品人物命运社会环境的辛辣讽刺?有之,但不尽然。本文从作品独特的结构分析入手,以与作品研究历史相对话方式展开论证,对《围城》的主题及其表现方式提出了新的认识——《围城》以社会历史时空与人物心理时空矛盾组合的艺术结构,塑造了中西文化合流中所产生的蜕变人格,表现了这种人格在现实生活中与民族时代精神的龃龉。  相似文献   

13.
对于《渔父》中人物对话的研究,传统的文本分析缺少对言语行为自身的关注.以语用学会话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基本工具,分析人物对话,把握对话特点,同时结合语境理论解读多层会话含意,深入文本,理解对话所蕴含的人物心理与文化特性,创造性地发掘了文本语用学视角下的教学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的学科,与翻译有着一样的研究对象,同为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近年来,语用学理论已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翻译研究之中,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文章从语用学视角,通过对《红楼梦》维吾尔语译本中的称谓语、委婉语和熟语的分析,浅析了语用学理论在汉语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阐述了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汉语-维吾尔语文化负载现象的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同时还讨论了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不仅应追求形式和语义的等值,更应根据语境寻求语用意图的等同。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对它的研究向来是大家热衷的焦点之一。有人研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人从小说的结构去分析《三国演义》;也有人专门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技巧等等。本文通过使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话,一方面展现人物对话所蕴含的智慧,另一方面展现这一理论的强大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学角度,运用语用原则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就张爱玲的成名作之一——《倾城之恋》中的部分典型对话为分析对象,探讨小说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指出对话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以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的部分典型人物对话为例,可以剖析其中丰富的的会话含义,分析人物有意违背合作原则的原因,从而为读者展现人物性格。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席娟  陈莉霞 《考试周刊》2014,(25):28-29
对话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法,不仅是生活的再现,更是作者的艺术创作。本文从语用学角度,运用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对话片段为语料,分析其中不同角色在特定的语境下违反合作原则四条准则所传递出的会话含义。通过分析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得出以下结论:电影利用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制造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从而表现戏剧冲突和人物内心活动。了解了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人物形象,解读电影作品意义。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电影中对白的会话含义,无论是对英语理论研究还是对跨文化交际,都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沿袭了语用学的研究视角,采用实证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从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选取人物对话的不礼貌言语交互片段。以Culpeper的不礼貌策略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涉及到的五种不礼貌话语策略的使用,阐明不礼貌策略的使用虽然会攻击对方面子,但是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洪香 《海外英语》2012,(11):243-2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语用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研究分析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武器。该文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对王尔德的戏剧《不可儿戏》中的对话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王尔德语言的魅力,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婚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