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作品环境营造、人物设置和作家的忧患意识等角度来剖析老舍的小说《微神》凄美的悲剧故事,其以抒情的笔调来大肆渲染美的景色和美好人性,从而强化文本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社会忧患情怀。  相似文献   

2.
老舍曾表示《微神》是他“心爱的一篇”(《微神·序》)。老舍在创作中很少直接描写爱情的主题,他曾说:“在我的作品中差不多老是把恋爱作为副笔”,“我老不敢放胆写这个人生最大的问题——两性间的问题”,“在题材上不敢摸这个禁果”(《我怎样写〈二马〉》)。《微神》可算是他首次“放胆”咂摸“禁果”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30半代初,老舍对《客》的翻译助他写出了小说《微神》;由《隐者》的翻译“摹”出了小说《歪毛儿》。两对作品的对应与叠合足以将翻译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昭示得清清楚楚。但影响还远远不止老舍受译文启发写出与之近似的作品,还表现在对老舍短篇小说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参照着写中,他获得了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与技巧,使他在新的创作起点上迅速前进。其借鉴所恪守的原则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简论老舍的《微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神》,是老舍先生创作中一篇独特的小说,许多评论家都把《微神》看作老舍小说创作中极富现代手法的显示性小说之一,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照,《微神》不仅仅有着西方现代文学的“骨架”,它还有着中国传统文学的“血脉”。老舍先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微神》中显示了东西方文学的有机交融。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中仅写过一篇以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这便是《伤逝》。作为爱情小说来看,《伤逝》是独特的,它显然有别于那些歌颂恋爱至上的作品,它的典型意义也远远超出了恋爱婚姻的范围。作为爱情悲剧来看,它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的爱情悲剧。象梁祝、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由于封建家庭的压迫摧毁了纯真的爱情,使他们不得不以身殉  相似文献   

7.
《伤逝》和《微神》是鲁迅和老舍两位文学大师一生所著的唯一的爱情题材的小说。两部作品很大程度上都是作者面向自我的创作,在幽深复杂的创作心理之下,潜藏着两位作家各自情感生活的波光云影。创作心理的差异又带来了对于同一题材在叙事视角和启蒙“除魅”问题上的不同开掘。两首“爱弦上的哀歌”,两种不同的吟唱方式,但却都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充沛的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8.
《微神》是老舍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题材小说,讲述了一个凄美哀婉的初恋故事。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解析,来掌握《微神》特有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伤逝》与《微神》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虎 《天中学刊》2006,21(3):113-116
《伤逝》与《微神》分别是鲁迅和老舍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两位文学大师一生惟一所写的爱情题材的小说。不同的叙事策略、文本设置以及诗意写作体现出作家对文学、爱情与女性问题的微妙差异和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微神》是最符合老舍象征主义理论界定的范本,体现了老舍借鉴象征主义技巧的艺术独创性。作品通过“幻象”的营造融化了现实与梦境,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人生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作品继承的传统小说写法,使作品的意蕴含蓄朦胧而不晦涩;而“心与物神秘的联合”的象征主义手法又创造出小说的诗意美,模糊了小说与散文诗歌的界限,实现了对既定小说形式的否定。  相似文献   

12.
老舍的《茶馆》与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打破了文体的陈规,老舍以小说的方法写戏剧,萧红以戏剧的方法写小说,他们因此相交融,竟有了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写“类型人物”的深刻寓意,达到了戏剧的“间离”效果与思索品格,从而创造了喜剧、闹剧、悲剧、正剧“四合一”的精品。  相似文献   

13.
《祝福》与《边城》(节选)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二板块的两篇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凄苦的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边城》写于1934年,借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两篇作品都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常读常新,但正如同这一板块的题目“永远新的旧故事”一样,因为阅历的局限,环境的变化,小说时间的久远,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沙子龙是老舍短篇小说《断魂枪》的主人公,小说通过叙述一位武林镖师江湖生涯的中断,暗含了一种悲怆的人生际遇,无情的时代更迭使得陷落于时间进程中的“人”,正经历着一种无可逃脱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本文从老舍创作特点出发,通过对沙子龙悲剧身份的定位,对其悲剧精神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找老舍在悲剧写作方面体现出的市民文化精神本质的揭示与守望。  相似文献   

15.
《月牙儿》是老舍精心创作的富于抒情意味的中篇小说。它写的是处于生活底层的母女在环境的逼迫下相继沦落为娼的悲剧,表现了作家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同情和对旧世界的谴责。小说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篇小说是感情的实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伟大作品。完全不同的两个作者却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结局有着极其相似的处理。本文旨在以这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相似性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中篇《春天里的秋天》作于1932年,主要描写了一对年青人爱情的悲剧,“不止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它还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全篇就象一首情感浓重、回旋跌宕的抒情散文诗,从始至终充溢着一种耐人体味、魅力无穷的诗情味,是巴金小说作品中别具情致韵味的一曲爱情悲剧的咏叹调。就小说的修辞手段而论,这种动人的诗情味的产生,得力于反复这一修辞  相似文献   

18.
近代哲学家尼采的超人思想及悲剧思想对人类文化曾产生过强烈的冲击,他的思想对老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以老舍小说《月牙儿》解读尼采解读尼采的悲剧思想及超人思想。尼采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但是人必须要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这与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的主人公月牙儿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首先,《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和《月牙儿》中的主人公“我”有着相同的社会地位,同处于社会最底层。作为农民,祥林嫂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农村妇女,她深受封建思想的压迫、束缚和毒害,处在底层的底层。作为城市贫民,“我”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城市中孤苦无助的贫民女性,“我”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玩弄的地位,也…  相似文献   

20.
何其芳1912-1977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上选的《预言》一诗,是其早期作品。诗歌从“我”听到年轻的神来临的足音写起,到静穆的黄昏里消失了神骄傲的足音结束,既写了神坚定不移的行踪,也写了诗人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读着诗歌,不禁要问:“年轻的神”象征什么﹖她为什么让诗人如此痴迷、留恋﹖这首诗写于1931年秋天,当时作者19岁,“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他寻找和向往着人间美好的东西,尤其是爱情。从内容看,年轻的神分明是位女神,她使诗人“心跳”、“激动”,诗人幻想“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