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跨学科发展与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主导科技潮流的主要力量,人类正处在跨学科大力发展的变革时代。跨学科发展与创新必然会受到传统学科体制的制约,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调控,首先解决组织管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和日本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与成功经验,并在美日两国经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构建和相关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创新团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知识网络理论,构建了"物质网—知识网—文化网(M-C-K)"耦合的行动者网络模型和跨学科创新团队"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M-C-K"网络协同进化机制,论述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过程、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美国大学传统院系结构惰性与跨学科研究合作困境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促成跨学科研究合作的组织保障,并借鉴两栖型组织理论分析美国大学内部成立的独立于传统院系结构之外的跨学科研究组织;最后分析总结这种组织顺利开展跨学科研究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表明,美国大学传统院系结构特点决定了大学依靠传统院系进行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局限性,大学自设的跨学科研究组织的成功运行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4.
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构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炜  邹晓东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2,20(4):362-366
本文从学科和跨学科角度出发 ,通过考察学科、跨学科与大学学术组织发展的关系 ,并结合组织结构理论 ,构建出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 ,并对跨学科大学的自组织运行机制进行了理论和现实条件分析 ,以期实现跨学科大学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组织是当今大学或研究机构中用以保障与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机构.但大量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并不顺畅,面临体制壁垒组织平台缺乏、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经费投入机制不科学等众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对跨学科组织的定义还不清晰,对其科学内涵没有正确把握.在描述了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对其概念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组织的概念与特点,并从概念出发,对跨学科组织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创新团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知识网络理论,构建了“物质网-知识网-文化网(M—C—K)”耦合的行动者网络模型和跨学科创新团队“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创新囱队知识生产的“M—C—K”网络协同进化机制,论述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过程、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整体化、系统化的重要保证.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及创新的涵义入手,探讨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相关性.从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交叉科研平台构建、科研平台管理机制规范以及跨学科轮训体系等方面对基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论跨学科创新团队的异质性知识耦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学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活动的角度看,其本质在于异质性知识的耦合,即不同学科科技知识、理论方法、组织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耦合;从团队的层面看,跨学科创新团队就是由若干异质Agent构成的"多Agent系统",并对应一个较大的知识空间.跨学科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包括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组织知识在内的异质性知识相互耦合,推动整个知识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高校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组织跨学科研究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Bio-x计划在跨学科研究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科学的跨学科战略规划、创新创业的组织文化、有效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实体运作的体制及项目驱动的机制、与产业界紧密联系等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斯坦福大学B io-x跨学科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中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的有效组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研究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层次广泛、形式多样且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研究.本文统计和分析目前信息技术领域主要的跨学科研究情况,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该领域部分新兴学科的发展态势,探讨多学科间交叉、门类间的交叉对信息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相应基础学科的革新.  相似文献   

11.
大学跨学科科研组织的体制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学科科研是大学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在国内大学却遭遇体制困境。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科研运行的实际,以及对美国两所一流大学及其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组织架构分析,提出以学科资源固化为特征的院系管理体制是造成跨学科科研举步维艰的最直接原因。基于这一逻辑,本文提出从弱化学科概念和加强学校统筹两个方面来促进跨学科科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专家知识地图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专家知识地图的概念,分析了跨学科知识创新活动对其新的应用需求;然后阐述了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二者的结合在科研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最后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出发,运用中心度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等方法,结合实例对专家知识地图中成员的相互关系和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在跨学科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管理中选择权威人物、避开人际关系干扰以及科研合作关系状况分析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组织创新过程中,组织忘却是组织拆掉思维中的墙,抛弃旧知识,吸收新知识的重要一环,在推动组织创新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总结了组织忘却的主要研究成果,明晰组织忘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以Web of Science作为数据主要来源,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组织忘却相关研究文献系统地梳理,整理组织忘却的定义和类型,归纳影响因素,总结管理策略。研究发现,该主题研究文献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具有跨学科研究特点,其基础理论有待进一步整合、组织忘却实践策略和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未来可能通过制定新旧惯例转换机制、开展跨学科研究等方法推动组织忘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主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研究是知识、智慧和技能高度集中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就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只是止于跨学科研究表象和经验的层面,更没有从跨学科的角度上就如何提高我国科研创新能力而展开实质性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对跨学科研究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的关系,其目的在于给科研创新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内涵、特征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交流手段,以共同发展和利用技术标准为内容和目的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与组织在虚拟空间的集聚.它是新时期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是市场全球化与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区别于传统地理集群的内涵、结构、特征与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三螺旋接口组织与创新中的知识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东华  尹大为 《科学学研究》2008,26(5):1073-1079
 本文以创新三螺旋理论为基础,从三螺旋接口组织的概念出发,首先对接口组织的结构形式和实际特征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三螺旋创新中的知识层次与知识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表述,并以此为基础对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成果应用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再次,将接口组织对知识转移过程的促进和协调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个以接口组织为基础的知识转移框架。  相似文献   

18.
特定的社会化科学结构与主体创造性思维的交互作用是跨学科研究的创意来源。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创造性思维理论分析跨学科团队的知识创新过程,引入创新单元和创新个体之间的知识创新与认知扩展的互动关系视角建立跨学科团队的知识创新模型,揭示多学科知识和创造性思维在内的异质性整合和认知调整,解释创新个体间知识关联与运动促进认知发展过程,和实现跨学科团队知识创新目标的本质。通过对模型性能及影响因素的仿真分析得出,累进式知识创新和激进式知识创新改变网络的知识分布状况,共同扩充个人和群体的知识存量,提升跨学科团队整体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从组织发展趋势、聚焦领域等方面分析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建设现状,从组织目标、组织形态、组织管理维度剖析其组织建制。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参差、建制形式不灵活、管理机制薄弱等问题,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制定专门的跨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拓展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建立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赵海燕  胡丽文  刘合翔 《现代情报》2005,25(3):127-128,50
本文首先从知识管理与工业管理的内涵比较入手,对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接着从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组织结构、创新形式和主导产业、客户关系、组织文化以及管理目标和策略等八个方面对二者逐一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