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创作的《美狄亚》讲述了一个杀子惩夫的悲剧故事。非常巧合的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也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同样是复仇,但复仇的主人公形象、复仇的强度和复仇的结局上却迥然不同,这充分反映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心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原野》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三幕话剧,通过多组人物的爱恨情仇和错综复杂的矛盾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和人性悲剧的故事。本研究认为,主题与情节矛盾的悲剧性处理、悲剧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神秘幽森环境的营造都是剧作悲剧性艺术特色的主要体现,更是一个处于封建主义黑暗统治下的农民反抗斗争,是找不到出路而最终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张荆杞 《文教资料》2013,(36):19-20
《双食记》与《浮城谜事》两部影片都讲述了情感与婚姻关系遭到背叛的女性角色进行报复行动的故事.文章通过比较两部影片不同的女性角色在面对情感背叛时产生的复仇行为,剖析人物不同命运选择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对于复仇情节的描写不可计数。法国作为传统的西方国家,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19世纪中叶,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则将复仇的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0余年后,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先生亦留下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连城诀》。这两部作品是中西通俗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从这两部小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对于"复仇"这个主题,所展开的文本叙述与思想观点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哈姆雷特》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哈姆雷特》中复仇情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复仇提起整个故事;通过复仇情节,自然而然地表露主题思想;在复仇情节中,不同的人物构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复仇情节中,充分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丰富性格和个性特色。对这些的了解,有利于阅读者加深对《哈姆雷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6,(3):45-49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历史小说《铸剑》有着相同的主题——复仇。从对两部著作的复仇情节的对比、复仇主题的深层透视、复仇意义的终极追寻等方面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两位文学巨匠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演绎的深层原因,进而挖掘复仇主题本身在两个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要讲述的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突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强烈的爱恨情仇。这部典型的婚恋悲剧,其悲剧性主要体现为爱情和婚姻的错位。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和伊莎贝拉等几个人物的婚恋错位的分析,进而挖掘其悲剧意蕴,也探究其悲剧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为了戏剧化地传达这种认识,《原野》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并结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成功地对戏剧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傅光明 《东吴学术》2023,(3):5-11+2+161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亚第一部悲剧,既属莎剧中的“罗马剧”,更是效仿古罗马“流血悲剧”作家塞内加的习作,结构简单,内容血腥。莎士比亚编剧向来多方取材,本文对该剧多个“原型故事”做出考察,认为该剧主要取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塞内加的《提耶斯忒斯》,以及提图斯·李维《罗马史》中所述“弗吉尼娅的故事”和“摩尔人复仇”的老故事。除此,剧中人物的姓、名,亦其来有自。  相似文献   

10.
荆晶 《文教资料》2007,(7):140-142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讲述了一个船长亚哈为追杀白鲸带领“裴德廓”号及其般员为复仇而走向共同毁灭的故事。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这一文本,发掘蕴涵于其中的生态警示——人类只有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行为模式,尊重其他生命,抑制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才能避免走向共同灭亡的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作品《铸剑》和余华的小说作品《鲜血梅花》都是讲述"血亲复仇"的故事。两者所塑造出来的复仇者形象在血亲复仇模式、复仇者角色的定位、复仇启蒙者的作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同质性,但作为当代作家的余华,在继承鲁迅创作思想的同时,也有创新和发展,《鲜血梅花》中的复仇者形象更加虚无。两个形象表现出的不同的内涵特质,背后隐藏的是创作主体的独特生命体验、不同的时代背景及地域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台静农的《蚯蚓们》和罗淑的《生人妻》都取材于家乡,讲述了农民荒年卖妻的故事。两部小说截取当时存在于农村罪恶的卖妻恶俗断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反映了农民的悲剧人生。两位作家的成长经历、创作心态和创作手法等所具有的特点,使两部作品呈现出既相似又相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汉代复仇之风盛行,最为直接而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张“大复仇”的春秋学占据了国家政治思想和社会意识的主导地位。《春秋》大复仇学说的最终形成主要得力于公羊学的鼓吹。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形形色色的复仇故事,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大复仇意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越绝书》、《吴越春秋》及《燕丹子》三书也是著名的大复仇作品。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两部典型的爱情复仇悲剧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虽然在写作容量、故事背景、情节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文化语境与复仇方式等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但借助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理论,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两部作品在复仇主题和叙事手法上有着平行共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江颖 《文教资料》2013,(32):92-93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在2010年封笔之作《复仇女神》中,为彰显出主人公巴基的个人意识与欲望的矛盾性,运用希腊悲剧中的复仇女神涅莫西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俄狄浦斯、阿波罗以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种种意象表现了巴基的稳健、可靠和有责任心。但悲剧性的弱点注定了其自我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诗人哈代的代表作。作家哈代在英国文坛中享有盛誉,一生中有很多作品。除了小说,他在其他文学领域也有很大贡献。《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个农村女孩为自己的幸福不懈努力的故事。苔丝在著作中是一个悲剧角色,哈代对她一生的描写也是当时真实社会的射影。作家哈代除了热爱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外,更关注工业革命环境下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地位。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作家托马斯哈代超越时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获得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小说《书店》讲述女主人公弗萝伦丝经营书店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展示了女性的生存抗争之艰辛。结合作家笔下英国广阔社会图景,本文通过分析弗萝伦丝抗争的加玛特夫人的权力网络以及社会转型和人性等因素,总结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之源,试图揭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复仇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化主题。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复仇主题算是一个常见的内容,而在这些复仇主题的作品中,尤以女性的复仇最为壮烈与惨凄。《谢小娥传》就是一片典型的女性复仇故事,复仇故事完整,女主人公女扮男装,复仇方式独特,体现反传统的复仇文化。  相似文献   

19.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和王度庐的《鹤惊昆仑》都写身怀血仇的少年,通过"复仇—消解复仇"而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尽管金庸成就更高,但是他与前辈作家在观念和美学追求方面都存在性质相同、相似之处。因此,把后者"定性"为"民国旧派"是一个不准确、不科学的概念。应以"多元共生"的现代文学史观取代二元对立的"斗争史观"。  相似文献   

20.
短篇小说《复仇》是汪曾祺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复仇》的表层讲述了一个“非典型”的“遗腹子”为父亲报仇雪恨的故事,在深层次上却表现了个体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表现了个体内心深处对自我命运的否定与抗争,表现了作家对家族恩怨和个体生命价值的深沉思索,尤其是表现了个体精神变形过程中的痛苦和灵魂蜕变后的快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