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三四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与人交往,但有的孩子能很成功地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孩子却不受欢迎。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往往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较少,由于缺乏社会锻炼,许多孩子往往不会与他人交往。  相似文献   

2.
靳宁 《山东教育》2011,(6):44-45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城镇化的居住环境.使得同龄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的交往机会大大减少。带来了很多幼儿交往缺失的问题。于是,我们和家委会成员一起策划了“爱的约定——幼儿家庭结对交往”活动.即孩子自由选择伙伴,定期到彼此家中做客,  相似文献   

3.
周燕珊 《师道》2003,(6):29-29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离开幼儿园后,缺少小伙伴,大都处在成人的包围中。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对孩子身心的成长、社会性的习得是非常关键的。没有一种玩具能替代同龄伙伴的那种活生生的作用,也没有一个成人能比同龄伙伴更接近孩子的童心,明了孩子的需求。同龄伙伴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缺少。有鉴于此,我班尝试开展了家庭交往活动小组的实验活动,创造条件让小朋友离园回家后也有机会跟同班小伙伴交往,让其在与同班小伙伴的交往中成长。首先编制了全班小朋友通讯录,方便联系。老师根据全班小朋友居住地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我们就学龄前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情况,对集镇156户、乡村110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龄前独生子女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而作为儿童个体社会化承担者的家长的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交往。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交往的态度、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1.隔离型。主要表现为家长未认识到孩子交往的价值,不帮助、不赞成甚至阻挠孩子的交往,使孩子在家中缺少甚至没有同龄伙伴。2.控制型。由于双亲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吃亏、闯祸或发生意外,对孩子的交往对象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混龄活动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让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的活动。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游戏的机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它不同于同龄幼儿的活动,孩子与不同年龄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的认  相似文献   

6.
夏卉茜 《考试周刊》2012,(85):190-190
家长时孩子保护太多是让孩子胆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呵护备至.在生活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合群,缺乏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大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魔新的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相似文献   

8.
齐学芬 《山东教育》2005,(27):58-58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与同龄伙伴的交往。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不知不觉地充当起孩子的同龄伙伴。他们不仅陪孩子做作业,还陪  相似文献   

10.
现在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 ,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 ,家长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而百般迁就 ,有求必应 ,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心中无他人以及“自我中心”的心理 ,就可能造成孩子凡事从“自我”出发 ,骄横、无理、任性。另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因缺少同龄伙伴 ,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果忽视了对这些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最终他们将难以被社会所接纳。因此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我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现在就简…  相似文献   

11.
吴育红 《山东教育》2009,(12):11-13
混龄区域活动作为混龄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幼儿提供了与同龄、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在与异龄伙伴的交往中,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跨年龄情景中调整自我行为,应对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际交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俗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关系到他们一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由于城市居住条件相对封闭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因素,幼儿之间普遍缺乏交往的机会,孩子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怯懦型”。胆小,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掉泪;另一种则是“霸道型”。任性自私,想做的一定要做,想玩的一定要抢到手。因而,教给孩子良好的交往技能、培养交往的能力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是幼教工作者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近日对该市1000多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43.7%的孩子放学后常和同学、邻居玩耍;有46.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其实,孩子没有机会与同龄的伙伴在一起玩,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南京市一个地方。上海、重庆等地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有近一半的孩子没有“玩伴”。这表明,在我国少年儿童中已普遍存在“伙伴危机”,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同龄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玩耍,不但能让孩子自小培养交流…  相似文献   

14.
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朋友,除了跟同班小朋友的同龄交往外,还有哪类交往体验不能少?家长至少要关注这3种……故事4岁的麦兜跟着父母搬到新小区,以前小区里的伙伴不能天天一起玩了。于是,爸爸带着麦兜总在小区里转悠,过了没多久,麦兜就跟小区里的小朋友混熟了,交到了新朋友。宝宝交朋友很重要。这是因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我们需要过一种社会生活,与其他人展开交往。作为人类社会的幼年个体,孩子的交往活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玩伴,与同龄孩子的交往机会也比较少,而他们本身又是非常渴望在生活中能与小伙伴更多接触的,当他们在周末外出游玩时如果偶遇同班的小朋友,其兴奋与开心不言而喻;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爱发脾气、缺乏对别人的关爱等问题,这些都与他们是独生子女且又在家庭中备受呵护关爱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乐观开朗、积极主动、性格外向、善于交往、智力多元的人才备受欢迎.国外心理学家也指出:能够在交往中自律、善于抵制诱惑、个性开朗乐群的幼儿长大以后,与在交往中不善自律、不能抵制诱惑的人相比,社会地位都比较好,家庭关系比较和谐,经济收入也比较高.然而,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基本上都是独自在家玩,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接触和沟通的机会比较少.这样就造成了有的孩子不愿与同伴交往、孤独退缩,有的孩子霸道争斗、不和群等心理.因此,教师必须从小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的世纪,是以人的素质为根本的激烈竞争的世纪,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广泛、深入而复杂,因而人的交往素质显得格外重要。而如今的少先队员,大多生长在独身子女家庭,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管制太多,使孩子失去了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后便表现出交往经验与技巧的不足;而家长对孩子  相似文献   

18.
交往能力是人参与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之一。在现代家庭中,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缺乏与同龄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及经验,个别幼儿与人交往中会有霸道、懦弱、不合群等特点。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幼儿的交往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而且前期的发展速度高于后期。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流,体验与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感受有朋友的乐趣,能缓解入园焦虑,喜欢上幼儿园。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幼儿获得积极的交往态度和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对全国未成年犯进行相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家庭的夫妻关系劣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得到父母关心,独生子女受母亲的影响多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祖辈交往多于非独生子女而与邻里交往少于非独生子女。针对这些差异,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需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夫妻乃至家庭的和谐度,改变父母因一个孩子而带来的心态变化,加强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为扩大独生子女邻里间的伙伴交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女孩拉着我的手,问我能否当她的大姐姐。原来她看到楼下人家有许多孩子在一起玩,很开心,而她的家住在高层,没有伙伴可以一起玩,感到孤独,所以希望自己也能有个姐姐。小女孩的话,引起我的许多感慨:是呀,孩子需要伙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可是居住在高楼大厦单元房里的孩子,被一个个分隔在小天地里,他们只有在幼儿园才有小朋友一起玩,回家后就会是孤零零的,没有了伙伴。不少父母还不让孩子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