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艳 《文教资料》2007,(3):198-201
非常规间接回指照应是一种缺乏显性常规关系连接的间接回指照应,本文认为,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合法的照应关系,是由于受话者或读者在语篇处理过程中所实时构建的前景化情景子模型可对已激活子模型所产生的全新子模型构建倾向进行在线压制,从而抗衡和化解指称突兀,顺利完成模型更新和回指释义。  相似文献   

2.
韩礼德和哈桑(1976)提出了照应性系统的观点,并进一步区分其内部组成部分,将其归类。他们把指示归入外指的范畴,将回指归入内指。在简要介绍照应性系统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介绍了指示和回指,通过分析含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例句,重点比较了指示和回指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韩礼德和哈桑(1976)提出了照应性系统的观点,并进一步区分共内部组成部分,将其归类。他们把指示归入外指的范畴,将回指归入内指。在简要介绍照应性系统的基础上,章分别介绍了指示和回指,通过分析含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例句,重点比较了指示和回指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王瑞敏  张国青 《海外英语》2011,(10):361-362
从人称照应粘连中影响汉语零形回指(zeroanaphora)的三要素——语义因素、合作原则因素和语体因素出发,论析查尔斯·狄更斯《圣诞颂歌》英文版与汉译版的比照,谈零形回指问题,指出"回指"的使用规律,对回指方式给予细致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基于韩礼德和哈桑(1976)提出的照应性概念,根据照应语的特点,本文探讨了英语回指性有定名词词组与先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及其篇章功能。  相似文献   

6.
零回指是一种无形有义的照应手段,它没有实在的词语形式供我们辨认.汉语的意合特征,使零回指使用成为无标记(unmarked)用法.而英语的形合性则使零回指成为有标记(marked)用法.因此确定这种回指形式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准确判断其性质作用,成了正确理解原语、准确翻译的关键.对汉英零回指的类型、零回指的特征、零回指与省略以及零回指翻译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对翻译教学还是对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都具有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间接回指是指话语上下文中先行成分和照应成分之间没有直接指代关系的一种特殊回指形式。对间接回指的理解需要对其理解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认知语义学提供了对词汇意义的描写方法,其中的“框架”概念是一种对概念的认知组织形式。框架中一个概念元素可以激活概念中的其它概念元素。框架语义学对间接回指中指称确定和认知推理有较强的解释力。我们尝试运用F illmore提出的框架语义学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话语表达理论(以下简称DRT)为理论框架,以英汉两种语言的代词回指和时间回指为研究对象,探索影响回指理解的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代词回指理解的因素为语法角色,指称形式以及前后句子间的逻辑意义,影响时间回指理解的因素为逻辑关系和事件动词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语体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句式和某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中,还体现在语篇的组织上。作为具有语篇照应功能的零形回指在不同语体中的运用也存在差异。以导游语篇为研究对象,在语体视角下通过对比口语导游语篇和书面语导游语篇零形回指的运用,探究零形回指的语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篇章回指中,英汉语篇在第三人称照应时有性别指称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英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在口头上和书面上都有性的区别,而汉语在口头上甚至有时在书面上都没有性的差别,而且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也有性的区别;其二,英语语篇中人称照应的使用频率要高于汉语,后者主要使用零照应和名词照应的手段,这可能是与英语重意合,而汉语重形合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汉英零形回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形回指是一种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上的多维限制。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衔接方式。零形回指用于跨语言交际时,应根据不同语言间存在的结构差异,作适当调整,以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汉译英时,遇到汉语零照应的句子,需增补合适的主语;英译汉时,英语用代词的地方,汉语除了零照应外,往往使用原词复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排比是一种表示强调的修辞手段,除了可以加强语义,提高表达效果之外,在语篇中还具有衔接的作用,排比的衔接功能主要表现在:回指语篇,呼应语篇;下指语篇,昭示语篇;连句成篇,前后照应;突出语篇,彰显语义.对排比的语篇衔接功能进行研究,有利于丰富语篇衔接理论,对语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零形回指是语篇中一种常见的指示现象,是语篇的一种重要衔接手段。零形回指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其中零形回指的界定、分类等相关问题一直没有系统性的研究。以《Яесть,тыесть,онесть》语篇为例,将可及性理论与俄语语篇结合,从可及性理论和认知推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俄语语篇零形回指现象以及影响俄语零形回指确认的因素。通过例证发现,在俄语语篇中零形式的回指语具有最高程度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回指是话语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三人称代词回指则是回指的一种。在第三人称代词回指中,有时会出现先行语状态变化的现象,即先行语的实质未发生变化,但其形态发生了变化。从语境中的经济原则、就近理解原则和认知语境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为正确地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15.
自从Chomsky(1981)的管辖与约束理论提出以来,无论是韩国语还是汉语,对反身代词的研究成为了各自语言本体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先从韩汉反身代词的回指特性上找出二者的特点,然后再试图从结构形式上找出各自的回指对象及其分布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汉语零形回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汉语零形回指研究作了回顾:零形回指的确定及其研究范围、小句的划分、先行词的确定、零形回指的功能及其制约因素等,最后对汉语零形回指研究做了简要评述。文章旨在梳理、回顾汉语零形回指的研究成果,以期对零形回指研究的内容、方法有一了解,从而有助于汉语零形回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程红红 《考试周刊》2009,(19):23-24
间接回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回指释义,即先行项的确定。回指释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概念的连通及认知推理过程。本文首先对三种较有影响的理论模式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提出了:只有综合考虑语言形式的衔接、概念语义的连贯,以及多种话语篇章的语境因素才能搜寻到真正的先行项,进而完成间接回指释义。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是一种很重要而且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式,“把”字句中“把”后宾语前后具有篇章回指现象,“把”后宾语前后的回指主要有代词回指和名词回指。  相似文献   

19.
对回指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指称词语的研究,而且是对话题的建立、保持和转换与指称词语的关系的关系的研究。汉语零形回指与话题有着密切关系,话题连续和话题转移的情况下,零形回指出现的模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自从Chomsky(1981)的管辖与约束理论提出以来,无论是韩国语还是汉语,对反身代词的研究成为了各自语言本体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先从韩汉反身代词的回指特性上找出二者的特点,然后再试图从结构形式上找出各自的回指对象及其分布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