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做法,是把语文学活学透的必由之路。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一、倡导综合学习,丰富人文内涵三年级下册分别在第二组"环境保护"和第五组"人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表述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何学习运用?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要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相统一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一、找准文本范例,深刻理解语言运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画》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相似文献   

4.
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式和良好习惯的有机融合。加强阅读积累,激发写作情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中(7—9年级)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为了实现阅读目标,从七年级设立"自主阅读课"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就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了明晰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这一核心,语文教学的举措和行  相似文献   

6.
<正>与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里增加了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这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活动。对于其在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7.
吴李英 《生活教育》2008,(12):53-54
作为母语.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在生  相似文献   

8.
与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里增加了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这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活动。对于其在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要认真落实"四个加强",为今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狭义的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时间压缩,但课程内容并没有减少。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新颖而有魅力,它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拓展了宽广的平台。文章认为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宏观上,提升对课标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的认识高度,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体现对学生"心"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  相似文献   

13.
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这是面向2l世纪的重大语文课程改革行动。体现了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在新教材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海霞 《考试周刊》2015,(20):44-4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新颖而有魅力,它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拓展了宽广的平台。文章认为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宏观上,提升对课标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的认识高度,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体现对学生"心"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刘海霞 《考试周刊》2015,(19):49-50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新颖而有魅力,它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拓展了宽广的平台。文章认为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宏观上,提升对课标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内容的认识高度,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体现对学生"心"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学教研和语文学习的纲领和基础,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的准则,对语文老师来说,"语文课程标准"理应熟知于心。但是,如果学生也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精神,将对语文课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并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精神。他只是主动或被动地从语文老师那里和课堂上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而语文老师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十分明确具体地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告知学生,更不会  相似文献   

17.
刘晓琳 《青海教育》2007,(11):24-24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内容,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正因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课堂学习活动时是围绕课堂中的小问题展开,学生依据问题进行小范围的学习与思考,知识的学习较为聚焦。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和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学习方式"进一步强调了"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改以来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自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