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纳入和谐理念的新视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和谐音符,需要反思教学中各种要素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要体现双主体的作用;教学方式的和谐要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教育目标的和谐要体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高屋建瓴地提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观念,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育。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创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体验紧密联系的和谐教法。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课堂营造的策略和对和谐课堂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学是课程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具有人本性与主体性、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协调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在实践层面上,和谐教学以人的整体、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遵循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顺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营造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和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4.
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学行为的指引和坐标。指导教学实践,体现教学时代性和实效性,是教学价值研究的目的与归宿。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主体对客体需要满足效用;预设与生成和谐互补关系;教学价值的判断与评定,必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合理有效开展寻求到价值的路标。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谐校园,主要包括主体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三个社会维度。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三个维度的复合适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一、主体和谐: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主体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本质核心。主体和谐是指教学主体在实现成才目标过程中相互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就是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主要反映在自然本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我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和谐观念中的诸多理念值得当代德育思想借鉴,并由此形成和谐德育思想。这种和谐德育的思想要求形成和而不同的德育系统,从而实现主体、主体行为以及主体所处环境的和谐。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德育思想具有天下大同、对立统一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旨在使大学生的身、心、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在这一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间性原则、交往互动原则、移情体验原则、信息对称原则。上述四原则,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可能性"和"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克服了"对象主义"的做法,真正确立起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从施教环节、受教环节保证教学的和谐;在教学结果上,力求教学价值客体的主体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教学中师生课程认同的显著差异,英语教师应有清醒的文化价值立场与明晰的主体意识,恪守课程教学与管理规范,改善自身角色认知,围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形成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等,探索与构建课程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有着较强主体意识的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是一个需要深化研究和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性发挥的并不充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致使教学实效性较差。本文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性发挥欠佳的原因和实施主体性教学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树立主体教学理念、和谐主体教学关系、明确主体教学目标、改进主体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实践主体性教学。  相似文献   

10.
周颖 《教学随笔》2022,(3):17-19
课堂倾听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是形成师生心心相印、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教学环境的钥匙.语文教师课堂倾听是一种艺术,蕴含着多方面的价值: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师生平等;掌握真实学情,提供及时帮助;彰显主体价值,实现教学相长.为了体现倾听艺术的价值,高职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倾听策略:提高自身倾听...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中学物理课堂低效高耗的现状,提出了必须构建高效课堂多元教学模式。在构建和运用高效课堂多元教学模式中,必须营造和谐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再现学科魅力;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掌握高效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务农 《教育研究》2022,43(1):81-90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对教学主体的阐释囿于现代主体哲学所揭示的理性主体与非理性主体之争,无法有效说明技术在教学主体发展中的作用,也无法为人工智能对教学主体的扰动进行合法性辩护。通过对现象学技术哲学及主体哲学发展的考察,发现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身体分析和后人类主义的超人假设,能够进一步发展教学主体理论。身体既是非理性主体反对理性主体的关键,也是非理性主体证明自身的依据,还是技术主体出场的必要过渡。超人假设则突破了人的局限,建构了新的人性论。由此,人与"技术人"之争成为教学主体理论研究面对的新矛盾。规避教学主体的技术性建构带来的伦理风险,需通过人的认识自由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存;通过认知工具协同实现人类认知与机器认知的融合;通过人的理性、非理性与技术的协调发展实现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质上具有生成属性,是教师与幼儿在互动交往中建构的过程。生成活动要依据幼儿的兴趣需求来选择活动主题;依据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内在价值标准来确定活动目标;依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与学科知识逻辑本身来编制主题网络;依据生成活动的性质来确定幼儿教师的角色;依据教学的有效性和幼儿的和谐发展来组织活动。幼儿园生成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质量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体协同教学扎根于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应用并完善于教学实践之中,以现代教育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新课改"发展为本"的理念,以主体协同为基础,以信任合作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方式,以适合性教育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协同、全方位互动为机制,以学生的精神生命参与为动力,倡导主体互补选择策略、目标问题导向策略、教学环节设计策略、独立合作交替策略、知识建构内化策略和措施自我改进策略,理顺并聚合教育力量,优化并整合教学程序,渗透并融合现代教育价值观,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和谐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等单一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通过单一方式对单一因素的考量进行学生的评比和选拔,对于学生和谐发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针对传统教学评价的缺陷,立足于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基础,我们应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客体等方面重新构建学生和谐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重构教学文化环境,即建构“和而不同”“和合而生”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和而不同”的异质性课堂教学文化里,师生尊重彼此的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实践对话性教学,达致“和合而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手段,也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固化"。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基于海德格尔的"让学"思想,提出"‘让学’课堂新常规",践行"轻负担、高质量、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让学’课堂新常规"以生为本,从"让热爱""让实践"两个层面改变了课堂价值取向,催生了新的教师行为,构建了新的课堂关系,形成了校本特色教育。"‘让学’课堂新常规"为教师课堂实践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具体操作方法,在各学科的操作中,因学科特质形成不同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是政治的灵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含着社会成员对和谐社会政治发展前景的向往,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的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承认人在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主体的现实性、多元性、历史性等外在的特性和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内在根本特性对政治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意义;最后,满足主体的利益需求,是和谐社会政治文化价值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教育活动特点及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长期以来,教育科学的工具性价值受到充分重视,而其人文价值几乎被掩盖。实现教育学学科意义上的人文化改造要求:在教育理念上追求求真、至善、审美、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宗旨,将教育活动上升到教化的高度;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热情的具备、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学机智的发挥,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育的实践层面。  相似文献   

20.
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主体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为此,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三是要注意运用现代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四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方法,才能培养和造就出适应未来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