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关怀:媒体传播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已成为一个热门口号。其实.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易经》中就有这么一句话:“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虽与今天所提的“人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人文关怀不乏借鉴与追溯之意义。中国古代的儒家与道家学派的著作中也有不少有关人文关怀方面的精辟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文化”这个词,本是对拉丁文culture一词的意译。那么,为什么用“文化”二字来翻译那个拉丁词呢?这就因为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文”“化”二字的关连使用,而其含义又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有一些关系。 例如《易经·贲卦·彖传》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正义》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又如刘向《说苑·指武》篇更把“文”“化”二宇连在一起:“凡武之为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以上《易传》把“文”“化”二字关连使  相似文献   

3.
杜永利 《中国广播》2008,(12):66-6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一词大约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的彖辞中。《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尽管对“人文”一词的理解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把以人为本作为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胡蕊 《中国广播》2004,(6):45-47,52
近年来“人文”渐成时尚,“人文”二字成了无所不在的关键词,学者们言必称“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积淀”,就连新建楼盘的广告语中也不忘宣传“人文环境”……目前,几乎可以随时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平台上发现人文关怀精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自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追求。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集散地,有其自身的独特的人文内涵。图书馆在当今人类文明进程中,要以人文精神建设图书馆,以人文精神润泽、熏陶读者,化成天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人文精神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高桐 《现代传播》2024,(2):108-118
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以联络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媒介属性宣告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由此,数字媒介成为人文学科传扬与发展的工具。作为人文学科的规定性现实条件,它推动与构入人文学科,使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态势已致使一些学者提出“数字人文”的说法,并热衷于以“数字人文”等同人文、取代人文。然而,“数字人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文。“数字人文”与人文不具有等值关系,“数字人文”对于中国人文更不可等值置换,数字技术只是人文建构的媒介性工具。人文不能简单地由“数字人文”替换。  相似文献   

7.
邓达宏 《档案时空》2003,(12):12-15
现代高新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处于全球性的网络环境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档案工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它与人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档案服务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时代不仅赋予档案工作以理性的冷静与先进的技术手段,即科学精神;而且,还给予人性的关怀与和谐的气氛,即人文精神。显然,档案工作的发展既需要科学精神,又需要人文精神。一、关于“人文”概念及档案人文发展观汉语中的“人文”一词,源于《易传》的一则彖辞。①诠释《易·贲》卦辞的这则彖辞,将“人文”与“天文”对举,说是“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  相似文献   

8.
析《南方周末》专题摄影的人文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新闻界》2002,(4):56-57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报纸推出以专题摄影为主的版面,贯之以“视觉新闻”、“读图时代”等名称,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目光,提高报纸的可视性,增强媒体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这些专题摄影也成为报纸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南方周末·写真》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它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展示专题摄影具有的深刻含义,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特色。《南方周末》专题摄影的人文特色是媒体人文价值取向的外化,其基础是人文思想。中国自古有“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西方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思想传统。人文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人…  相似文献   

9.
高金英 《大观周刊》2012,(44):271-271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近年来,教育界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与“人文”从分野到整合,并呈现出以“科学人文精神”的整合形态出现的趋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须倡导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韩奇 《青年记者》2017,(32):75-76
电视凭借自身优势快速发展,电视文化相伴而生.电视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但在发展过程中,电视产业化、技术化带来的冲击逐渐变大,电视文化的建设受到挑战.在我国,当代电视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人文精神,本文对电视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传播进行分析. 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东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兴起于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的思想内涵即尊重人、尊重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中国,目前可以考究的“人文精神”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东西方人文精神在自身的文化土壤中具有了各自的特色,“西方人文主义是针对神权社会而提出的,其核心是从天国走向人间,从神权走向人权,世俗化是最核心的诉求;而中国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人文精神’则把矛头指向世俗化,其核心是从人间走向天国,排斥世俗性诉求,用道德理想主义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主义来拒斥文艺的市场化、实用化与商品化”.  相似文献   

11.
郝雨 《新闻记者》2005,(11):20-22
一、“人”的精神与人的“精神” “人文精神”,在当下的话语环境中已经成了一个颇有些时髦的用语,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已被用得太多太滥了.甚至房产商卖房子、酒店开张,都大讲“发扬人文精神”。本以赚钱为目的的商家和“人文精神”攀亲.用“人文精神”装点自己的门面.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精神”的异化。然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传媒的人文精神,就是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2.
儒商、文化及其它王承舜(长沙市平安保险公司)“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常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而言。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便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一词在中国和西方、在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人们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常挂嘴边。这说明,一是大家都在追求时尚,不甘落后,是与时俱进一族:二是表明每个人都高度重视他人和自己了,是否被“人文关怀”,是否“以人文本”了。作为新闻传播的载体——报纸,就更应该始终不忘“人文视角”,因为平常百姓都“人文”了.你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何谈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俘虏”读者的心,让读者对你保持高度的忠诚度。何谈这与我们常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高度契合。所以,媒体从业人员必须保持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生活目标追求等等。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对“数字化生存”产生人文忧患时,数字图书馆是否也放弃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笔者分析了人文精神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发扬以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再论出版物两个效益与文化品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文化品位?我们首先得清楚何谓文化?《周易》云: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论述文化的语句,在此时中国人的观念中所谓文化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去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以教育感化为手段去治理天下。《现代汉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卦》)以报道人文和天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新闻在传媒中的分量和影响不断增大的今天,如何把社会新闻放在文化的背景下,深入发掘,提高品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备受新闻界同仁及受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使者     
冉然 《出版视野》2005,(1):14-14
说到文化,大文豪郭沫若曾说过: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回望历史,中国文化似长夜浩瀚星空,令人向往迷醉。理性思辩的圣贤智慧,气象万千的金戈铁马,婉转绵长的书道传承,潇洒风流的诗情画意……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成为滋润后世的不竭清泉。古人对文化的理解是“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也肩负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人文"在我国古已有之.<易经>呈就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思.中国的人文教化一方面强调人之为人的内修,另一方面强调礼乐仪文等文化形式.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文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就是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人文关怀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今天,人文关怀不仅有着非常广泛的意义,涉及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各个阶层,而且融合了许多因社会发展而生长出来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何斌 《声屏世界》2009,(6):53-53
“人文关怀”一词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对人类命运、幸福与痛苦,对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的强烈关怀和承担责任的精神。在当今这样一个强烈呼唤人文关怀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新闻传媒中所应渗透的人文关怀意识及其效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闻工作者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倡导者。因此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归宿,真切地关注老百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充分体现对生命、尊严的真情关心、尊重和爱护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精神首先是要从精神上高扬“人”的旗帜,因为“以人为本”之“人”一旦丧失了精神性,就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同时,新闻工作者还需更实际地关注实实在在的个体生命,更细微、更彻底地关怀每一个普通人。对新闻工作者人文精神的考量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很多时候,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好似“雾里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