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责任感的理解 在<汉语大词典>中,"责任"的含义是:一是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二为分内应做的事;三是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相似文献   

2.
一、对责任感的理解在《汉语大词典》中,“责任”的含义是:一是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二为分内应做的事;三是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简言之,任职、分内事、因过失而受罚是责任的三层基本含义。因此,责任感(责任心)就是个体对完成分内事的自觉和负责态度及产生的情感体验。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会积极去履行自己的任务,并且在圆满完成任务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在没有完成任务时会产生一种自责感。俗话说:“教育须从娃娃抓起。”责任感的培养也必须从小开始,特别是小学阶段,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开始形成时期,而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国 《中国德育》2006,1(10):88-88
责任感,或者说责任心,是自觉做好份内的事情的一种信念。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有责任感的学生学习刻苦努力,能够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愿意承担并能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缺乏责任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做事敷衍、搪塞。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从小处来说,难以养成良好习惯,做不好事情;从大处来说,将来步入社会成就不了大事,更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可以说,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责任感有以下含义:担当起某种职责,完成分内应做的事的意识;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承担过失。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应该包括不可分割、不能偏颇的两个方面:做人与做学问。做人是做学问的前提,甚至可以说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做学问多于对做人的关注。21世纪相对于以前,个人权利和功利主义追逐的情形比较突出,责任感教育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责任”?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因为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责任都是智力和境界的象征,责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人类理想与良知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责任感?现代汉语对其的解释为“自觉地把分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它是道德情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民族、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应尽义务的态度,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如今,职业中专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普遍患有独生子女特有惟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自私娇气、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等缺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不但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除了家庭外,学校是教育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相似文献   

7.
责任简而言之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而责任的特征主要是责任感、责任心、责任力、坚持原则,慎终如始、换位思考,担当责任。一个缺乏责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缺乏责任的学校是没有发展的学校,一个缺乏责任感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只要我们平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极强的安全责任感,就能形成一种积级向上的健康文明行为,希望大家规范自己,从文明做起,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既文明、又有序。实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使我们的校园成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8.
王静 《广西教育》2010,(23):31-33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它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成功的前提。责任教育首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受教育者能够产生一种对自己的言行、承诺等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责任感,责任感一旦产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责任心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责任与责任心的概念责任,原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有时也指“由于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责任反映了道德、法律、职业和人的良心的要求,有时与义务同义。人们在社会群体中生活,总要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中的一部分就是与群体成员的责任有关的。其中,有些行为准则是法律和团体章程明文规定的,如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义务;另外一些则是以道德规范和角色规范的形式存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板块中“责任担当”之二是“社会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即做好该做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对于个人来说,勇于承担责任,才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感,或者不负责任,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与尊重,甚至失去安身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对于社会而言,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责任感”是人自觉、志愿地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尽力做好的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事的态度,《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例如,实现了承诺,完成了任务时感到满意,心安理得;由于客观原因未能达到要求,但是尽了主观努力时,感到遗憾、问心无愧;未尽到责任时则感到惭愧、不安、内疚等等。责任感一旦产生,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发展。学生的责任感是从对具体事  相似文献   

12.
一、确立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就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一般来说,学生只有首先对个人有责任感,想到自己应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会想到应该按社会要求做点什么,从而逐渐表现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海泳 《中国德育》2005,(10):74-74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育的支点应该落在“人的发展”上。而目前中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对集体、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清自己应承担什么责任,履行什么义务。  相似文献   

14.
韩郁香 《江苏教育》2014,(11):46-48
<正>什么是"责任"?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因为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责任都是智力和境界的象征,责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人类理想与良知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把"责任"装在心中就是"责任心",一个人想跨进成  相似文献   

15.
一、确立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就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一般来说,学生只有首先对个人有责任感,想到自己应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会想到应该按社会要求做点什么,从而逐渐表现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用教师的责任去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似乎讲不通,教师越是有责任感,工作会越辛苦,职业倦怠越发加剧,怎么还会得到化解呢?其实,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担当叫责任。责任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动力。责任联系着最苦与最乐。最苦是因为背负责任,最乐是因为负了责任,痛,并快乐着。一、关于责任的思考什么是责任?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一个空前强调社会责任、呼唤社会责任的社会,同时,又面临着社会责任的空前不足或缺位.作为公共事业的公共图书馆,由于其服务面向的大众性、公共性、长期性和务实性,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具体、日常、久远而直接,其负载的使命、期待、诉求、批评更为首当其冲.因而,全面厘清当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当代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科学定位的现实需要,更是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真正实现其功能价值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能,做好分内应做而还未充分做好的事,全面地承担起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你和三名同伴共乘一部出租车,你通常都会选择坐哪一个位置呢?A.司机旁边B.后排最里面C.后排中间的人D.后排右边的人测试结果:选A的你:自己该做的事会切实做到,是很有责任感的人,因为你认为团队中每人都有应尽的本分与该承担的义务,自己分内的事怎能假手他人。只是责任感虽然很重要,但是太多就会有过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王莉 《江西教育》2022,(39):75-78
<正>最近,我对自己这些年来做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遇到的众多案例进行了梳理,大致分类后,发现以下三种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第一种问题是,孩子对自己该做的事情、分内的事情不愿意做,该负的责任,不愿意或不敢于承担,甚至缺少基本的自理能力;第二种问题是,孩子对不适合、不应该做的事情,非要去做,缺少自控能力;第三种问题是,孩子对生活似乎失去了好奇心和热情,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致,甚至有抑郁倾向。围绕这三种问题,我想到了那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