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引题《唐诗纪事》里有个故事,说唐中宗游昆明池,命群臣作诗助兴,请上官昭容评定优劣。著名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胜出,唐中宗要上官昭容要在两人之间确定一个"魁首"。上官评判道:"二诗功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匠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则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陡健骞举。"这就是着眼于结尾来评定高下的。沈诗结尾虽是自谦,但透露出"无可  相似文献   

2.
在引导学生学习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将要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这首诗中还有没有疑难问题或要质疑讨论的问题?”梁璐苹同学就提出:“诗中结尾部分‘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二句中,究竟是谁在断断续续地哭呢?”  相似文献   

3.
“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但富有理趣的诗则早已有之。清代沈德潜在《说诗啐语》里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  相似文献   

4.
意象     
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 最常见、也是最含糊的术语。它的使用范围可以包括读者从一首诗中领悟到的‘形象’,以至构成一首诗的全部描写内容。戴维&;#183;刘易斯在他的论著《诗的意象》里指出:意象‘是语言绘成的画面’,‘一首诗本身也可以是多种意象描写绘制成的一个意象’。”  相似文献   

5.
“无理而妙”的说法是清代词论家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对唐代诗人李益和宋代词人张先的诗词作评论时概括出来的。其云:“唐李益诗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令》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李益的诗《江南曲》是一首闺怨诗。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  相似文献   

6.
一、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全唐诗》卷二五三著录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中第一首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全唐诗》在“远”字下有注云:“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河直上’。”按照此注,这诗即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这样,这首《凉州词》在内容上就出现了两种文本,我们姑称前者为甲诗,后者为乙诗。又,闻一多《唐诗大系》录是诗时,第四句的“春光”作“春风”,如此,这诗就又出现了第三  相似文献   

7.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8.
梁简文帝萧纲,一生勤于著述,诗作颇丰,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辑其诗三卷,270多首。其中有“宫体诗”80余首,占其诗的三分之一。正因此,一般论者将萧纲视为文学嬗变的“罪魁祸首”,视其诗为“亡国之音”①。 这就涉及到“宫体”诗的问题了。关于它的形成,《梁书·简文帝纪》曰:“(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徐传》曰:“文体既别,春访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据此可知“宫体”的形成,一与徐追求“新变”之别体有关,二是离不开萧纲被立为东…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结尾(高中课已删)作谓“后人评论此事,独谓十娘千古女侠”。“有诗叹云:‘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好一个“单单情字费人参”,然而,作品所描摹的“人情世态之歧”,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相似文献   

10.
“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诗经)两首》中的《氓》诗里的句子,课文对‘复关”的注释是:“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原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三十年代以后,在语文教学之余,集主要精力于文学评论,在部分论著中夹有众多有关修辞的论述,现归纳其主要论点如下。 一、重视“古经中的辞令论” 朱自清在《诗文评的发展》中,十分推崇罗根泽《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一书里对“古经中的辞令论”的评述,认为这个问题是一句不受重视的“失掉的一环”。朱氏指出:“春秋是‘诗’和‘辞’的时代,那时‘诗’也当作‘辞’用,那么,也可说春秋是‘辞’的时代。战国还是‘辞’的时代”。什么是“辞”,许慎《说文解字》第十四篇下《辛》部云:“说也,从辛,辛犹理辜。”“辜”是罪的意思,“理辜”即整理、分辨争讼之意。可见“辞”在春秋战国虽然兼  相似文献   

12.
说“乌鬼”     
杜甫夔州诗有一首《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其一曰;“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吃黄鱼。” “乌鬼”一物向无的解。《仇注》引《蔡宽夫诗话》;“元微之《江陵》诗‘病赛乌称鬼,巫卜瓦代龟。’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巫卜列肆,悉卖龟甲’,乌鬼之名见于此。巴楚间,常有杀人祭鬼者,曰乌野七神头,则乌鬼乃所事神名尔。或云‘养’字,‘赛’字之误,理或然也。” 今人郭沫若认为:“‘乌鬼’有种种解释;有人解为鸬鹚(四川人呼为“渔老鸦”),我以为比较可靠。《埤雅》引《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养使捕鱼’。沈存中《梦溪笔谈》中也有此说。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写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 逯钦立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一文中说:“又诗中或言‘秋菊有佳色’,或言‘凝霜殄异类’,或言‘弊庐交悲风’,或言‘被褐守长夜’,证其为由秋及冬之作。又诗言‘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不惑,代指四十岁。向不惑,乃三十九岁。又证此组诗乃陶三十九岁之作。作于三十九岁,与诗中所谓“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正相吻合。向立年,  相似文献   

14.
《楚辞》中的“兮”字,原是楚国的方言。郭沫若《楚辞·离骚》注译:“‘兮’,古音读‘啊’”。孔广森《诗声类》云:“‘兮’,古音当音‘啊’”。自此以后,十多年来各类古典文学选本对“兮”字的注解,都依照他们两人的说法,注云:读“啊”或“呵”。如新近出版的程嘉哲《九歌新注》云:“把其中(指《九歌》)的‘兮,字都按古音念成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上,我正在讲《唐诗五首》。一只灰褐色的鸟扑棱着翅膀从教室窗前飞过,隐匿于教室外不远的树枝上,在密叶丛中发出了“布谷布谷”的鸣叫声。安静的校园里,这低沉而单调的鸟鸣声很清晰地传入了教室。我们的课堂被打断了,学生们好奇地争相往窗外望去。我说:“那是布谷鸟,在我们岭南一带的田间地头很常见,因其鸣叫声类似于‘布谷’而命名。”学生们收回了目光,重新看向我。我接着说:“有一种鸟叫‘子规’,其与‘布谷’同属杜鹃科,外形也相似,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今天,我们刚好学习唐诗,大家能不能背诵几首唐诗中带有‘子规’的诗句?”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就大声背诵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这诗之前学过,学生很熟悉。  相似文献   

16.
《题李卫公二首》诗非温庭筠作,清顾嗣立已言及,然依据不足。对此,笔者略陈管见。两首诗最早见于《卢氏杂记》,没有著录作者。《太平广记》二五六选载作“及罪遣(李德裕),为人作诗”云云,亦未标明作者。两首诗孱入温庭筠诗集源出于宋钱易《南部新书》。其文云:“李朱崖,武宗朝为相,势倾朝野,及得罪遣责,人为作诗云:‘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肉视同僚忘匕箸,气吞同例削寒温;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余波达鬼村。’又一首云:‘气势凌云威触天,权倾诸夏力排山。三年骥尾有人附,一得龙髯无路攀。画阁不开梁燕去,朱门摆扫象鸦还。千岩万壑应惆怅,流水斜阳出武关。’此温飞卿诗也。”清顾嗣立《温飞卿诗集签注》曰:“此二首诗语涉讥刺,  相似文献   

17.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课文注:“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按:“区区”虽有“小”、“不足道”之意,却没有“见识小”的意思,这里还是解为“爱”好。《文选》注古诗“一心抱区区”(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一首)引《广雅》云:“区区,爱也。”辛延年《羽林郎》结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徒区区”也是徒然相爱之意。这首诗中间,“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也可为证。②“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流纨素”指光彩流动的洁白的绸子,  相似文献   

18.
《诗品》评江淹条云:“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其说多为今人采用,认为江淹诗的艺术技巧取之于王徽、谢朓.顾农先生近在《扬州师院学报》(95、1)发表“萧统《文选》与钟嵘《诗品》”一文,认为萧统选陶是吸收了钟嵘意见的结果.文中为证明自己的论点,取证颇多,《文选》选江淹诗亦被作为佐证一条,云:“《文选》选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正是‘善于摹拟’的典型之作,此外又在‘游览’类中选其《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一首,在‘行旅类中选其《望荆山》一首,都是写景之作,正言于钟嵘‘成就于谢朓’的观察”.仅着眼于《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望荆山》二诗均为写景之作,与谢朓的不少诗作相近一点,遽断为江学谢,其说大误.  相似文献   

19.
甄方园 《语文知识》2014,(11):73-74
《辞海》对“燕瘦环肥”的解释为:“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胖,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瘦,都以美貌见称,后因以‘环肥燕瘦’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各有其长。”苏轼《孙辛老求墨妙亭》云:“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故此,人们常用“燕瘦环肥”来形容诗文的简约与繁丰,意思是“短长”与“肥瘠”的诗都是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风格,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20.
《列子·黄帝篇》有云 :“孔子观于吕梁 ,悬水三十仞 ,流沫三十里 ,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 ,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 ,使弟子并游而承之。”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对“悬水三十仞”有校语 ,云 :“《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注引‘三十’作‘四十’。《说苑·杂言篇》同。”对“流沫三十里”无释。但是 ,“悬水三十仞 ,流沫三十里”之语在文献典籍中的校释中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亦当有论。按《黄帝篇》此故事当系抄录《庄子·达生篇》 ,而文字小异。《达生》有云 :“孔子观于吕梁 ,县水三十仞 ,流沫四十里 ,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