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7,(11):43-43
目前世界上总共有大约7000种语言,但许多包含着当地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的语言正在迅速消失。美国语言学家9月18日警告,世界上有大约一半的语言正濒临消亡,可能将在本世纪末完全被人类抛弃。事实上,几乎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从世界上消失。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学者,康奈尔大学教授艾布拉姆斯和斯特罗加茨近日警告说.当今世界超过300种语言已经灭绝,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语言也面临着相同的命运。他们断言:“90%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失。”据最权威的语言数据库(www.ethnologuccom)提供的资料,目前世界上使用的语言有6809种,其中357种语言的经常性使用者不超过50人。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高地省的阿巴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学中级段的孩子可塑性强,乐于表达,正处在语言的最佳发展期,此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语文课本对他们进行恰到好处的语言训练,将会让他们享用终身。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授予“特权”,允许他们超越教师,允许他们自由提问,自主探究新知识,自由表达见鹪,允许他们自选学习方式。允许他们自行设计作业,自我完善知识。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时,学生提出英语语言国家的人不再用Peter一词给人命名,因其有“终止”“消失”之意。我便抓住这个契机,发动学生广泛收集英语人名所表达的含义,结果全班共整理了200多个。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电脑》2010,(7):118-118
湖北巴东县神农溪的裸体纤夫是三峡古老拉纤文化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当地的纤夫裸体拉纤已形成一种习惯,“即便有人看到,也不会感到害羞。”20世纪90年代,神农溪景区的纤夫名扬海内外,三峡库区蓄水后,拉纤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某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学习该语言的文化。学习者不仅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还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要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就应在教学中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紧密结合。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不仅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也符合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而我国现行大专英语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和措施不力的问题。本文旨在从…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我国学生的第二语言教育是从上中学开始的,也就是在掌握和运用母语之后再进行另外一种语言的学习,不可否认,我们费了很大的力量和金钱让青少年学习外语,但所得到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训练他们发音,教授语法,作大量的练习等等,而我们的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口语程度似乎仅止于寒喧、打招呼的程度。众所周知,幼童在学习语言上,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他们学习语言不但快速而且音调完美,表达自然。这种能力在成人时便会减退甚至消失。目前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在五岁时就差不多长到刀%。一个…  相似文献   

8.
整个小学阶段(从6~7岁到12~13岁)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1983年,美国50个州,加拿大一个省以及德国汉堡进行了一项对大约9万名“天才儿童”的调查活动,他们发现:这些“天才儿童”都是13岁以下的学生,他们都是从6~7岁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调查结果证明第二种语言的学习既促进了他们母语的学习,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各方面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早期加强孩子第二种语言的学习,对他们的未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的顺利开设,从低年级开设英语课将水到渠成。这将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所有家长…  相似文献   

9.
培养高职英语“应用型”专业人才,不仅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本词汇以及语言的组合规则和规律,还要尽可能地在课外为学生提供语言应用的环境,帮助他们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活动完整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刘景 《双语学习》2007,(6M):68-69
在第二语言课堂中,老师不仅可将话语分析作为考查他们自己教学实践的一个研究方法,而且可以作为研究语言学习者的课堂互动的一个工具。学习者可从运用话语分析中获益。他们可以运用话语分析来探讨语言是什么,和怎样在不同的语境下运用话语分析达到交流的目的和提高对另一语言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们刚加入少先队,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心里总有着说不出的快乐,每天到校上学时,他们总忘不了将红领巾端端正正地系在脖子上。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踏进中学的大门,脖子上的红领巾就悄悄地消失了。在他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语言实际应用水平不高这一问题,首先提出了在学习中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增加他们语言的接触量和训练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出意识,加大他们的语言输出,激活他们已输入的语言知识,增强他们的程序性知识,最终培养他们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最后,在语言输出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实施输出的条件与要求,提出了语言输出的具体策略:创造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做好输出前的计划准备;提高学习者对学习项目的注意程度;充分利用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李方 《中国培训》2008,(7):49-49
“把一粒沙子放进大海,叫融入;将一滴水浸入沙漠,叫消失。”融入与消失的最大不同,就是不管经历了什么,依然能够触得到表达其存在的形态,力量,以及所属的空间等。与之类似,新到一个单位,与周围环境的磨合,对于很多人来说,犹如沙子和水分别面临大海和沙漠的包围,对自我的选择和把握决定了他们最终是融入,还是消失。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家建议,在儿童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还没有完全消失之前,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认知能力,为他们设计适当的语言学习环境。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都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一个中国的小孩子到了一个说英语的国家很快就学会了英语?其实他们无非有大量接触语亩的机会。所以我们说。学习语言。接触语言的频度比长度更重要。而如何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频度。增加他们接触语官的机会?作为一个教师,在客观条件无法满足的条件下,就要给学生创设、模拟情景环境。本文将深入探讨此方法及其过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任何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其所依附的客观实体。语言的交际功能就主要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因而任何语言的学习,首先接触的就是语音。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第一步,其好坏、成败必将影响到整个语言的学习,也还将影响到学生心理和情绪。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来华的成年留学生。把汉语作为目的语来学习,他们已不可能象儿童学习母语~样地去自然习得,而必须对他们日的明确、方法得当地进行教学。他们学习汉语的语音,主要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工具,通过对《方案》所规定的声、…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内蒙古自治区长篇小说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长篇小说的不足,主要在于语言上还有所欠缺,一是人物语言的意义,仅仅在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意义。导致人物语言刻画性格的功能消失;二是叙述语言在追求和形成自己语言风格上,还缺乏足够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认为学习语言应当重视语言环境。章比较了诸多外语教学流派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在创设语言环境时所显出的各自不足,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创设语言环境方面将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遗憾,它能给外语学习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沟通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学习和思考的工具,语言同时也是促进孩子交往能力和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各种学习活动得以展开。但是,智障儿童大多存在语言障碍、语言发展迟缓、语言理解能力差等问题。但是他们具有学习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运用有效的教育和训练,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的学习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认为学习语言应当重视语言环境。文章比较了诸多外语教学流派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在创设语言环境时所显出的各自不足,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创设语言环境方面将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遗憾,它能给外语学习者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