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是为了把感觉、感受和思想机械化,而是为了体验一个过程,强化感觉、感受和思想;不是为了把学到的东西归类,而是为了使学到的东西植根;不是为了发现已学过的东西,而是为了不断寻找新的东西;不是为了知道什么,而是为了思考什么"(引自黄梅著《德国美术教育》)所以,我比较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情感体验,对结果——孩子们的"作品",更过的时候是欣赏和赞许。我承认,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天真美丽的童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迟到的借条     
案例 班里总丢东西,钢笔啦、小卡片啦、文具盒啦,虽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总有学生向我打报告。每次我在班上询问,都没有任何线索。丢东西成了班里的“家常便饭”,让我这个“家长”有点不安。  相似文献   

3.
杨东平 《生活教育》2012,(23):15-16
有人很不理解我为什么有时会忍不住批评人大附中,甚至猜测有什么私怨。其实我与人大附中没有任何"过节",与重点学校也没有深仇大恨。我本人毕业于上海市上海中学,也是一所著名的重点学校。  相似文献   

4.
马长军 《成才之路》2011,(23):11-I0006
自称"一个对儿子束手无策的‘70后’父亲"投书媒体,讲了他和"90后"儿子的冲突,发出抱怨,"现在的独生子女面对的诱惑太多,社会给他们的东西太多,却恰恰没有给他们自然的、阳刚的培养"。认为"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  相似文献   

5.
首先似乎要问"校长是什么",可是,若首先讨论一下"校长不是什么",也有利于弄清楚"校长是什么"的问题。这里,我们就首先说校长不是什么,说校长不是官。当然,校长也不是商人,不是经理,不是厂长,……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任何学习都是没有什么效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  相似文献   

7.
高二重点班一名男生被老师和同学怀疑为"多动症",被班主任带到心理咨询室。班主任介绍说,该生上课时常乱翻东西,不断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和同学都挺讨厌他的,怀疑他得了"多动症"。该男生却申辩说:"老师,我没有病,就是闲得慌。一节课老师就讲这么点东西,我一听就会,甚至不用他讲,我就都会了。  相似文献   

8.
"滴滴答答、滴答滴答",雨珠儿又从天上跳下来玩了。雨珠儿见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颜色。 一滴小雨珠落在花姐姐身上:"花姐姐,花姐姐,我是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9.
树人 《辽宁教育》2010,(6):12-12
伽利略说过:"你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教给任何一个人,但是你可以帮助他发现自己。"马克.吐温对此的态度是:"我从不允许学校的规定妨碍我自身的学习兴趣。"邱吉尔也说:"我不愿意别人指点来指点去,但是,我自己必须时刻在学习。"  相似文献   

10.
徐永晨 《班主任》2012,(6):54-55
"咚咚咚",教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习惯性地说了声"请进",推开门的不是学生,而是小伟同学的家长。只见他怒气冲冲地说:"徐老师,你出来一下。"我心里一紧,出什么事了?看到家长的态度,估计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于是,我安排好学生上自习后,就去见家长。我还没开口,家长就生气地说:"你的班规合理吗?"我一愣,说道:"您说说,有什么地方不合理?"家长说:"中午小伟没有佩戴胸卡,被学生会查到了。听孩子说,你们班的班规规定,不带胸卡,每次要给班级每个学生买一个雪糕。这一算,最少得25元钱。"  相似文献   

11.
李远仿 《湖南教育》2010,(11):46-46
家访时,常听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都是"两面人",虽然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却经常与家长"较劲",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寻死觅活的,真拿他们没办法。我十分理解家长的心情,踌躇满志地发誓要彻底改变这些"两面人"。可是,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我不得不挂起了“免战牌”。现在的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我陷入到极度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12.
贪吃的我     
一张永远挂着微笑的面孔,一张时时刻刻都塞着东西的嘴巴,一对看见好吃的东西眼珠子就会滚出来的眼睛。走在街上,如果你听到"啊,我的天!"之类神经的话,这一定是什么食物扑鼻的香味刺激了我。由于妈妈精湛的厨艺,每顿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再加上百吃不厌、如饥似渴的"胃神",我贪吃极了。薯片呀,饼干呀,火腿肠呀,洋芋串呀……很多零食都会在我的嘴里"送命"。妈妈只要一看到我油光锃亮、  相似文献   

13.
林庆杰 《考试周刊》2014,(58):50-50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及时生成不断涌现,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意外",从而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意外",顺应"意外",分析"意外",探究"意外",才能生成课堂精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李晓菊 《教师》2011,(2):85-86
"教"与"不教",一直都是各级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在教学实践中,"教"什么,如何"教","不教"什么,如何"不教",这些都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与"不教"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各有所长,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15.
写作与自我     
文章是自我的表现,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可是,现在许多人在文章里却丧失了自我。内容雷同、千人一面已成当下作文的顽疾。一次写《珍贵的礼物》,唯有一篇令我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脂砚斋是什么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砚斋"是一个红学的"黑洞",不小心掉进去了,就像任何物质掉进黑洞那样,只能在黑洞中转,永远也不能出来了。从曹雪芹手里传出去的《红楼梦》根本没有什么批语,各种批语包括脂批都是后来在流传中加上的。程伟元、高鹗和戚蓼生都没有见过"脂批本"。脂砚斋作为比较早的一些《红楼梦》爱好者,在一些手抄本上写下评语,有一些触摸到了《红楼梦》的真谛,值得后来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迟到的借条     
班里总丢东西,钢笔、小卡片、文具盒等,虽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总有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而我每次在班会时间询问,却没有任何线索,要查找也无从下手。丢东西也成了班里的“家常便饭”,这让我这个“家长”有点不安。  相似文献   

18.
《三字经》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还有小部分是抱养或寄养的孩子。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些小孩子不是家长的手心里捧着的,就是缺少关爱,像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这样的孩子受不了任何的委屈,讨厌大人管,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在教育的档案里,曾用名为"差生"、"后进生"。这一称谓的变更,并不是偶然,它标志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任何一个学困生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的作用下,每一个学生都处于发展动态之中,只要教育得当,他们都能进步成才。  相似文献   

20.
最近宝贝女儿被传染了"手口足",无奈之下,她只得乖乖的当起了"宅女",平时活泼好动的女儿缺少了与同伴的交往,显然她的生活似乎少了些什么,她会不时的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我才能和慧慧姐姐和笑笑弟弟玩呢?我太没劲了……"我一方面耐心地告诉她:“乐乐的手上有‘痘痘’还没有好,如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话会传染给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