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实施《英语课程标准》中应听说领先,再集中识词,快速突破词汇关。通过课堂教学反复训练加以巩固,课下多听英文广播,多看英文电视,多读英文报刊。同时,还要注重文化词汇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海龙 《语文天地》2011,(11):15-16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要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并要求高中生能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显然,这种阅读要求学生更深切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反复咀嚼文中奥妙和文字精髓,读得深,读得广,读得主动,并且有所思,有所悟,这就是深度阅读,简言之——深阅读。  相似文献   

3.
"词汇附带习得"是针对有意学习而言的,是学生在进行其他学习活动时,如阅读文章、听英语歌曲、看英文原版电影、用英语进行交谈等,其注意力并非在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单词。[1]在英语简易读物中习得的词汇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副产品"。笔者认为通过英语简易读物习得词汇具有很多优势。首先,语境记词。与语境相结合,给学  相似文献   

4.
记录义分同族词和音转同族词的文字间都存在同源通用的现象,它们从总体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语言实质,一是文字上的通假,一是所记录词语作为同义词间的互用,本文通过对这些现象和实质的揭示说明同源通用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混用现象,它客观上反映了汉语词汇和文字发展史中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请看如下一个句子:Though having lived abroad for years,many Chinesestill observe the traditional customs.请问句中的observe一词为何意,一时之间可能我们还有些茫然,observe一词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观察"这一含义,显然此处不可能是这一含义,再仔细回味,可能隐隐中想起observe一词还可理解为"遵守,遵循"这样的含义,这样理解的话,似乎这句的理解就通顺了。其实,类似的熟词僻义现象在英语中还是比较多的,往往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词汇有一些我们不太熟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的时期,汉语新词中出现大量的仿词。从仿的结果看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词多仿的团群式,一种是一对一的单一式。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追求语言表达的形象化和幽默化是新词中仿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一些仿词可以折射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态度。大多数的仿词是语言词汇中的过眼云烟,只有少数会留下来。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汉语词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语词中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因素,也可以从一组组语词中揭示出某些文化现象。俄罗斯学生对汉语亲属词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汉语词汇中的禁忌文化现象以及汉语数量词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词汇超常搭配的文化新意的理解都存在着较大困难。结合本人的对俄汉语教学实践,着重分析汉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值得关注的文化解读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洪敏 《考试周刊》2012,(40):41-41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得以发展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文字,不读破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朗读,学生能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9.
英文体育报刊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凝缩。通过巧妙地运用词汇,新闻记者和编辑们赋予体育报刊新闻标题准确、具体,简洁而生动的鲜明特点。本文结合《时代周刊》对伦敦奥运会报道的大量实例,分析了英文体育报刊标题的词汇特色:广泛使用名词,多运用小词和缩略语、借用词,大量使用新造词和外来词。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汉语中,由于词汇不够丰富,各类词的分工不明确,经常出现词的兼类现象,即某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性质。这和古代汉语中词的活用现象不同。常有兼类现象的词是“以”、“乃”、“而”、“之”、“焉”、“然”等。鉴别某个词的类别,一要看它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二要看它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过来人语     
刚学英语的朋友往往为阅读速度慢而苦恼。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多读。读多了,语感强了,反应的速度才会提高。我们看中文报纸,基本上可以一目十行,之所以可以这样就在于眼睛扫过去的同时也理解了词句的意思。而看英文报纸就慢多了,就是因为对英文词句反应时间比较长。如果英文读物看多了,遇到熟悉的句子或语境,大脑就会马上和己有的记忆进行类比,其阅读的速度当然比逐字理解要来得快。  相似文献   

12.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3.
读得快,读得多,这是速读训练的一个目的。此外,据专家们研究,一般人读书时一分钟只能读180字到200字,这样大脑传递信息是“慢镜头”的,在读者潜在的意念中会无形钻进别种思绪,在大脑中只能存留百分之十的信息结果是“读而不思”,有时还不得不从头再读,因为一个完整的想想是由一句话或几句话构成的。因此阅读时必须锻炼由一组词跳向另一组词的能力,而不是由一个字跳到另一个字。这样就容易理解书中含义。同时不断地进行速读训练,还可以使思维更为敏捷。我的速读训练大体上分下面几个步骤: 学生刚接触一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默读一遍。这一次不要求学生读得太快,先要尽量扫清一些障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似易实难的词和句子 ,他们表面上看很容易 ,没有生字 ,而实际含义与其字面意义大相径庭。如译者光从字面上着眼 ,只看到语言的外壳 ,而没有考虑到这些词和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只看现象 ,不抓本质 ,这样 ,不但会影响对语言的理解 ,在翻译中还会闹出笑话。现本文拟分两点浅述 :1、容易误译的词的翻译 ;2、一些特殊句子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能逐步理解这篇文章。“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朗读和默读。朗读要求学生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口语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默读时语言器官发音被抑制,要依靠视觉和思维活动对读物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默读与朗…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相似文献   

17.
l.初步引发阅读兴趣。大班幼儿对文字、书面符号已经有所兴趣。于是,我们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教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书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可以自己看。2.丰富阅读环境。我们在班里开辟了图书角,提供各类幼儿读物,读物分熟悉、不太熟悉、不熟悉三个层次,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每月进行读物更换。我们还在桌椅门窗上及活动区角里的物品上贴上相应的文字卡片,墙面上也张贴一些常见字的图文卡片,帮助幼儿认读。还开辟…  相似文献   

18.
读书是每一个学生都很感兴趣的,尤其是课外书。当他们在欣赏自己喜爱的读物时,看那痴迷劲儿,真让人高兴。但是,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的认知加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中词汇通达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即直通模型、语音中介模型、二重通路模型。汉字是一种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汉字字形的表意作用大于拼音文字,在汉字词汇通达中,汉语字(词)义的提取可能更符合直通理论的假设,不同于英文更符合双通道理论的假设。所以应针对不同文字类型提出相应不同的词义通达理论,探讨出不同文字类型间认知加工的差异,才能真正弄清汉语阅读的词汇通达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同一个词语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同词异字是从词的角度来观察记录词语的文字,它不等同于异体字。对金文复音词同词异字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汉字本身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及同词异字的字际关系,对汉语词汇史和语源学的研究也有积极的作用。从文字关系上看,金文复音词同词异字之间不只是简单笼统的异体字关系,还有通假、古今、同源、增繁、简省、字形错讹等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