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主体单一且固定、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足等两个方面。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内在原因是受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守观念的影响和教师对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视而不见。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个层面的建设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体性回归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新基础教育"背景下的班级建设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成长的主体性应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在中年级班级建设中设计若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有利于中年级学生的社会化并在班集体中逐步发展自身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班本教育,是以班级为教育实施的载体,以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以班级资源为依托,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教育模式。实施班本教育旨在通过整合型的有指向性的研究最优化的发挥班级的个性化功能和社会化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4.
创建班级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主体的确立和发展。能否为学生主体提供充分的发展时空,这是考察班级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重要标准。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终极使命,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性任务。最好的班级文化总是善于营造出适合主体发展的最佳教育生态。构建班级文化的主要成员是学生,学生又是反映班级文化成果的主体。因此在建设、发展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落脚点始终在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18):173-174
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来说,班级文化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着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与教学质量及学习效率息息相关。在小班化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建立起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切实做好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携手家长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出学校教育的强大优势,并且将班级文化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以生为本,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与自主性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是当前推动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笔者在此尝试对自主性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及其教师引导策略做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既是对教学主体模式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最基本内容。这种管理不仅可以科学有效地强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意志品质、心理人格、社会行为等方面塑造学生,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但是,当我们为“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的科学理论和突出育人效果而惊喜,并着手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时候,却发现实行这种管理并非易事,不能一蹴而就。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问题。因此,我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着力将“为”“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转移到“对”实行“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探索研究上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具体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班主任“导管”阶段——主体性定位 这一阶段要先发挥班主任在管理上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班级组织性质、自功能性和他功能性的基础上,重申班级的半自治性。班级的自功能性决定了班级事务管理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功能的发挥及主体性教育的主要内容,而班级的他功能性也意味着管理者的引导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强调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除此之外,在学校教育的其他环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落实到班级管理上,学生的主体性又是如何发挥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的班干部任用制度作一个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学校德育活动的主体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 ,教育者开展活动或教育文化只有通过班级文化才能对学生发挥最大作用 ,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内化才能产生作用。现代德育理论认为 ,德育主体的现代化是德育现代化的核心 ,作为德育发展主体的学生 ,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不仅在于其学习和掌握了多少道德知识 ,更主要的是其能够将多少知识内化为品质 ,外化成为行为 ,实现知行统一。而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主动建构和能动内化是德育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因此 ,帮助学生强化主体性 ,实现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建构相结…  相似文献   

11.
邱振斌 《教师》2011,(3):122-122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全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创造并且受其约束的班级生活方式。在新课改形势下,班级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2.
班级文化建设以其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德育功能,在引领学生成长、提升智育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点面结合,遵循引领渗透原则,灵活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从而发挥其无形的教育力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熊生杰 《课外阅读》2011,(7):296-296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班级管理水平的好坏。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选择不同的文化去引导建设一个班级,往往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和精神面貌。因此,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将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班级文化实践中我尝试用“五步法”来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超 《教书育人》2014,(7):75-75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而班主任作为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核心人物,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须抓好以下“三种文化”的建设:健康的精神文化,和谐的教室文化,独特的制度文化。 一、构建健康的精神文化 精神引领是营造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的表述可以千差万别,但其核心内容是激励全班成员,发挥自觉性与主体性,明确责任感,改变学生的精神品质,再由精神落实到行动上来。  相似文献   

15.
赵国卿 《甘肃教育》2005,(12):17-17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是结合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及班务工作的需要而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文化活动。它可以分为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两大部分,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锻炼才干、陶冶情操。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班级文化,概括起来就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学生感到心情愉悦,积极向上,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是创设优秀班级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王立华 《班主任》2013,(5):51-52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班级家委会在班级建设中有特殊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不少班主任却很难将家委会的作用发挥到位。原因: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主体性缺失严重1.家长的组成是多元化的,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不少班主任便不再发挥其作用了。除了一些社会声望高的学校的家长素质普遍较高外,一般学校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职业地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高低不同,致使家委会很难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段内形成教育合力。家委会还未来得及磨合后发挥作用,这个班级可能就要解散了。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51):189-190
学校育人任务都是在班级得以实施、完成并发挥成效的,开展特色班级建设为载体的班集体创建机制,通过制度化、系列化、规范化及多样性的学生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班级的活力,开发教育潜能,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组织作用,确保班级学生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阶梯地系统开展,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建设,推进学风、班风建设,提高班级管理品味,进而推进优良校风形成。  相似文献   

19.
黄继章 《考试周刊》2012,(84):186-187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突飞猛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班级是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构建高职校园特色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班级文化以校园文化为基础,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培养教育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设有特色的高职班级文化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为例,初步探索班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师更要发挥带头作用,弘扬正气,以文化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制定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阳光的学习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