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函数关系和回归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某些事物或现象彼此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语文成绩与智力高低之间、阅读水平与词汇量之间或记忆保存量与时间之间等。对此,我们可以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如果两个变量X和Y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我们就称它们为相关变量。其相关程度可用相关量(如积矩相关系数r)表示,当我们知道了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后,就可以从一个变量X(如词汇量)去推测另一个变量Y(如阅读水平)。我们称X为自变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中,经常使用相关系数来刻划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共变关系。例如,在一次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语文测验成绩(X)和数学测验成绩(Y)的相关系数为O.89。这说明,在总体上小学生的语文测验成绩和数学测验成绩呈高度正相关。但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共变关系,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如果在涉及到两个变量以上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仅仅停留在用相关系数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变关系的程度。那么,这种研究仅仅是浅层研究,很难解决一些深层问题。当然,笔者无意否定相关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相反,将向大家介绍一和叫做辨明分析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相关研究中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能不能运用教育统计学的知识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预测,这是大家颇为关心的问题.今天向大家介绍教育统计学中有关“回归”的知识,对解决这一问题将会有所帮助. 一、回归的概念回归概念最早源于英国高尔登研究遗传问题的论文中.他在研究祖先与后代身高之间相互关系中发现,子女的身高有向其父母平均身高回归的趋势.这就是说两个变量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强度(即相关系数),而且还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这种统计方法叫做回归.  相似文献   

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概念一、复习要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1)在平面内有公共且互相的两条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的.(2)特殊点的坐标:x轴上的点表示为,y轴上的点表示为,坐标原点的坐标为.2函数概念(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的量叫做常量,可以取的量叫做变量.(2)函数的概念: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y是的.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和.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法,这种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试卷的质量,涉及到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相关和相关系数.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系数是标志相关强度和方向的统计量数.一般采用“r”表示.其取值范围:-1.00≤r≤1.00.当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同时,称为正相关,r>0;当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反时,称为负相关,r<0;当两列变量之间毫无关系时,称零相关或无相关,r=0.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系统",是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特定的联系方式,叫做"结构".  相似文献   

7.
陈德前 《初中生》2006,(35):44-49
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客观世界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将其用函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通过对具体函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称之为函数思想.我们应用函数思想解题时,一要注意从文字叙述、图形、图像、表格中,分析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获取变量之间的信息,建立函数关系式,从而借助于函数图像及其性质解决相关问题;二要注意对相关知识(如方程、不等式等)及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待定系数法等)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函数是近代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研究近代科学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函数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和变化规律.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变量y随着变量x一起变化,而且依赖于x.当变量x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变量x、y之间的关系为函数关系,y叫做x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变化范围称为函数的定义域;y叫做因变量,与x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其全体  相似文献   

9.
正反比例的数量关系,始终贯穿着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与它们对应定量的相依关系。即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的变化特征形成了它们对应着的定量,而这个定量又反过来制约着两种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表示: X变化,Y也随之有条件而一致地变化(定量) X与Y叫做成正例的量 X变化,Y也随之有条件而相反地变化(定量) X与Y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因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变”中找“定”,以“定”带“变”的思路。具体地说,解  相似文献   

10.
"函数的单调性"是高中苏教版的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2·1·3节"函数的简单性质"的第一课时,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体会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需进一步系统地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梁 《云南教育》2001,(8):32-33
一、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合适的数学表达式,以便从已知变量的值推算出与之相对应的未知变量的值的一种统计方法。回归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它有预测功能。   云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中小学教育统计方法》 (李春山著学苑出版社出版 )一书回归方程部分主要介绍了一元线性回归。   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相关时,散点完全落在一条直线上 (这只是一种理想模型 )这条直线称为回归线,其数学表达式称为回归方程,这条直线的斜率称为回归系数。   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程度比较高的相关时,这些…  相似文献   

12.
内容概述函数概念是客观世界中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抽象,用函数的观点去研究数、式、方程等能更深刻地理解初中数学中这些重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有解析式法,列表法和图象法.正比例函数:函数y=kx(k是不等于零的常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它有如下性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相关研究一般不能确定两个变量A、B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这是因为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可能有三种解释:(1)A是B的原因或是一部分原因;(2)B是A的原因或一部分原因;(3)A和B是未被测量的第三个变量的原因(结果)或是一部分原因(结果).因此,要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因果关系,应当寻求另外的方法.实验研究就是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学习离不开数与量,学好数学一定要辨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高中数学中常涉及"三组量",分别是变量与常量;任意量与存在量;独立量与相关量.实际解题中,许多学生常常因为辨不清这"三组量"而致错,为有效减少此类错误,今从变式视角,结合典型例子,正误辨析这"三组量",以期错中求正,败中求胜.1转换视角厘清常量还是变量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不是绝对的.一个量在一种视角下为常量,在另一种视角下也可以为变量,要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通过适当的变形,即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见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知识,现提醒大家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未知数,而一次函数则有两个变量;(2)二元一次方程用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而一次函数既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用列表或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联系:(1)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改革中,需要经常对某一改革措施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其与期待目标的相关程度,判断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为此,有必要运用相关统计所提供的数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相关反映的是变量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即某一变量的变化,必定引起另一变量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又不是函数关系。例如,练习的次数与效果,复习次数与遗忘量,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无法用函数表示,我们称这种关系为相关关系。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紧密程度,就是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可用图示法和计算法。计算法是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实现的。其取值范围为-1≤r≤1。当r>0,为正相关,当r相似文献   

17.
本讲座第六部分介绍了相关法的基本原理,读者可以重新温习那一节的内容.这里谈常见相关系数的含意及其具体计算方法: 两种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数量指标,在统计学上叫作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如果从总体中计算而得,称为总体相关系数,用ρ(希腊字母,读luo)表示;如果从随机样本中计算而得,则称为样本相关系数,用r(英文字母,读a)表示。  相似文献   

18.
日期、时刻和时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通常把日历上所载的某一天的标志叫做日期,钟表上指针所指的每一位置所表示的某一特定的时候叫做时刻,两个不同日期或时刻之间的间隔叫做时间.日期、时刻和时间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表示的方法不同.通常用“年、月、日”表示日期,用“点(或时)、分、秒”表示时刻.如说“九月一日是开学的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很多副词研究文献中对"倒"的语义及用法都给出了表述,专门研究的论文有代表性的如彭小川(1999)、李宗江(2005)、吴中伟等(2005).彭小川(1999)把"倒"的语法意义归为表示对比,认为"倒""是一个表示对比的具有很强的语篇功能的语气副词";李宗江(2005)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对"倒"进行了研究,把"倒"的语义功能归结为三个:表示与预期相反、表示转折关系、表示舒缓语气;吴中伟等(2005)则把"倒"的基本语义表述表示"确认",并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倒'字句所表达的内容与说话人预期相反",其二是"除了'倒'字句表述的内容以外,还存在与之对立的方面或者情形".  相似文献   

20.
圆锥曲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亦是热点,如何在解这类题时避免繁重而复杂的计算,这里介绍一种策略———设而不求."设而不求"就是指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需要设出变量,但并不直接求出其具体值,而是利用某种关系,如和、差、积来表示变量之间的联系,在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有关问题时能够达到一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一、"点差法"适用的题型主要适用于题中涉及到中点和斜率的问题1.点差法的不等价性(此法解题时要求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