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结合青少年篮球教学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数理统计等论证与分析方法,就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5周左右的系统性、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力量、弹跳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因此在青少年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值得进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概念、运行机制与功能应用、传统力量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甄别、训练实施的依据与要求等方面的阐述与分析,发现:(1)其运行机制的经典理论是"三亚型模型﹢呼吸系统调节",功能表现为是为运动技术完成提供稳定支持,传递与控制人体近远端肌肉用力,降低运动能量消耗及提高运动效率及预防运动损伤;(2)核心力量与振动力量是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范畴及训练形式,生理基础与训练指向相同,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优势互补,依据运动项目与训练任务科学安排两者负荷比例及时序;(3)核心力量训练遵循专项化、动态非稳定性等要求,训练内容与方式需要科学缜密的设计与验证。  相似文献   

3.
机体振动力量训练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时代,知识技能积累加速、理念更新加快,多个领域出现实践领先于理论,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竞技训练界尤甚,金牌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案例。运用文献资料、带队训练实践、实验对照、专家访谈点评、现象剖析总结等方法,主要针对当前振动力量训练在国内近十年的竞技举重训练实践发展、产生效果以及机制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点评结果主要涉及:振动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同等条件下效果好,4~6周可达机体极限力量水平,有助于发展局部关节肌肉力量和张力平衡,提高拮抗肌群功能。相关机制研究主要涉及:振动力量训练发展历程、相关训练现象特征、系数、类型、效果研究,以及生物学研究中的生理学基础、肌肉功能变化、机体机能变化等;振动训练的局限性主要涉及:具体使用时间点、段等的外部适应条件、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以及今后的发展等问题。仅此提供与当前竞技训练时实践。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新的康复理论"Prehabilitation",主要从静力性力量训练、动力力量训练、离心性力量以及plyometric练习几个方面论述基于Prehabilitation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重点从Prehabilitation视角下阐明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作用,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动向,丰富肌肉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悬吊训练法(S-E-T)、超等长练习(Plyometric)、核心力量训练(Core Strength Training)等,Prehabilitation的性肌肉功能训练在运动实践中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长跑运动员全年力量训练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25名男子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分期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系统的阶段性力量训练方法,为力量训练理论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力量阶段性分期训练能够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与非分期力量训练相比,专项成绩提高幅度更为明显;(2)适度的最大力量训练可以防止由于过多的耐力训练而引发的运动损伤,并且可以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最大跑速和冲刺能力;(3)中长跑运动员在竞赛前期应重点发展力量耐力,并在随后的竞赛期继续保持一定负荷的力量耐力训练。在重要比赛之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减量安排,减少负荷量度,培养运动员的最佳准备状态,并在比赛中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6.
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做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竞技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最初这种训练只用于少数项目像游泳,水上等项目。近年来随着运动链理论和神经肌肉系统训练以及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许多人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几乎对所有运动项目都特别重要。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项目,不管是田赛项目还是径赛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着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践法对田径核心力量的概念、分类以及田径核心力量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EMS技术在国家举重队奥运攻关与科技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肉电刺激技术 (EMS)是现代力量训练和康复医学的有效手段 ,运用该方法在国家举重队进行了近 10年不间断的力量训练与训练后的肌肉恢复攻关研究 ,并总结了第 2 6届和第 2 7届奥运会备战中运用EMS技术与杠铃训练手段相结合的攻关训练情况 ,研究认为 :1) EMS技术与杠铃训练相结合的组合力量训练方法 ,是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是高水平举重运动员提高专项力量的新的训练途径。 2 ) EMS肌肉力量训练法可准确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关键环节工作肌群的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 3)EMS肌肉力量训练法是肌肉放松、防伤治伤的有效手段之一。 4) EMS肌肉力量训练法 ,是肌肉肌腱拉伤、撕裂后康复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中有十分显著效果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可大大缩短康复过程 ,保证训练进程。  相似文献   

8.
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分期式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26名男子网球专修学生进行力量(非)分期训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期力量训练的专修学生在半蹲、卧推等最大力量及10m折返跑、纵跳、发球速度等专项力量指标上较非分期组网球专修生提高幅度明显.结论:网球专修学生力量训练过程可根据竞赛安排,按力量训练适应期、最大力量训练期、爆发力转化期及竞赛保持期基本顺序进行分期式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9.
屈肘肌群等张离心与向心收缩不同组合方案训练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宏观方面对等张力量训练的合理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了5种力量训练方案,特别是安排有不同比重的单纯大强度肌肉离心收缩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快速离心混合练法效果最全面(包括肌肉体积变化、等张力量、爆发力等方面),比传统等张力量训练和单纯等张离心力量训练更合理;建议在体疗康复、运动训练,尤其是对抗性力量项目中加以推广应用;提出了关于肌肉离心与向心收缩力量比值问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FAI)患者的恢复和促进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高效适合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两组受试者 (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的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指标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定量分析他们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本体感觉训练后,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本体感觉训练具有较好的节奏感及趣味性,且更易开展;本体感觉训练更能均衡发展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本体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以及增强肌肉力量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机体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专家咨询、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力量训练学术研究领域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领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作者、来源出版物、资助基金、学科等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识别出了肌肉肥大与力量增长的生理生化基础、抗阻力量训练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抗阻力量训练中的物质补充、抗阻力量训练与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抗阻力量训练对身体成分及骨矿密度的影响、不同肌肉工作方式对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包括各类疾病患者)的力量训练问题研究等7个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拓宽专项力量训练途径,丰富和创新力量训练方法,通过振动力量训练组(II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I)对比实验研究来探索振动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振动力量训练发展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力量训练法能在同等的负荷条件下,能更有效地发展运动员膝关节屈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其中伸肌表现不明显;振动力量训练也提高了运动员的膝关节肌群力量耐力水平,同时使膝关节屈伸肌群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研究了大量关于肌力训练方面的文献,阐述了肌力训练中的主要问题,并对常用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肌肉离心收缩力量训练等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供运动训练及体疗康复等方面的实践和科研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力量训练分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文献调研法、逻辑分析法,对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意义、特点、基本类型及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基础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并在比赛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分期将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并按照逻辑顺序非线性地施加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阶段之间存在紧密的迁移性关系。通过系统的力量分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5.
体操循环训练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循环训练法在发展体操力量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动作肌肉工作特征的分类研究,探索性地设计了体操力量素质循环训练系统方案。教学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案对发展体操力量素质、克服力量练习心理障碍、防止局部负担过重、把握区别对待原则、全面提高力量素质训练手段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指标,评价特种大队士兵以60~90%的心率储备(即训练心率)进行间歇训练和退让性力量训练为主的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100名男性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10周训练后,对其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3方面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0周训练后,机体的身高、体重、胸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训练前相比,实验组的胸围有明显增加(P<0.0 1),肌力明显提高(P<0.0 5)。两组的肺活量、PWC170、VO2max均有明显提高(P<0.0 5)。训练后两组100 m跑的速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 5),3 000 m跑,两组与训练前相比及两组间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 1)结论:新的训练方法在提高肌体有氧耐力和肌耐力及肌爆发力方面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将气功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从国内气功体育应用的基础研究、国外现代科技与气功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这两个方面作了综述。特别对练习气功提高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对消除训练和比赛后疲劳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对改善赛前状态及提高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与准确判断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概括地阐述了气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后提出,要科学地运用气功为体育运动实践服务,必须考虑在研究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可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且选用先进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试析田径运动爆发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在田径训练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大重量力量训练、快速小重量力量训练、超等长训练这3种发展运动员爆发力的手段,从动作形式、动作速度和对神经肌肉刺激等方面进行生理学、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认为:(1)有效的爆发力训练手段应具有肌肉在作向心运动时,具有始终处于作加速运动状态的特征,超等长训练手段就具有这种特征。(2)有效的爆发力训练应是传统力量练习和超等长练习的完善结合。旨为找出在运动中发展爆发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运用对比实验方法,采用JETVIBE(ETS-900N模式)振动训练台,对首都体育学院跨栏跑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25~40Hz。经过8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在60°/s和300°/s测试条件下,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仪器分别对2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力量测试。研究结果: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最大做功有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最大功和总功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论:在传统力量训练中附加振动刺激,能更有效地达到提高髋关节力量训练的目的;振动刺激能更好地提高髋关节的最大力量和耐力水平;振动力量训练在前4周使髋关节屈伸肌群肌力保持相同的速度增长,而后4周髋关节伸肌肌群肌力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屈肌肌群肌力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下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当中获得优胜的核心因素之一。散打运动的项目特征,决定了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实验法等方法,借鉴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的实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训练中要将一般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结合起来;多参考项目运动规律及运动员损伤发生情况;关注躯干支柱准备、恢复和再生以及训练后的拉伸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