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露璐  温静 《文教资料》2006,6(26):87-88
通过对网络文化特点及青少年社会化内容进行分析,揭示网络文化对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的影响,并联系实际提出规范网络文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形成的亚文化气候如同飓风般席卷而来,追求创新、独立而又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成为网络亚文化的受众主体。个性、多元、随意的网络亚文化氛围使青少年具有特殊的网民气质,影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解析网络亚文化的社会心理成因,厘清并探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路径是当前教育必须审慎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审丑即对网络事件中的低俗、丑恶事件或人物进行关注、追捧、审视的行为。网络审丑是一种二元的互动,青少年网民是网络审丑一方的主力。目前网络上泛化的审丑现象,颠覆了青少年网民的审美观,使青少年网民的追求庸俗化、精神空虚化,极大地危害着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研究网络审丑泛化对于青少年的危害,可以对症下药,引导网络主流文化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沈旭升 《时代教育》2012,(20):43+51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在网络千姿百态的影响下,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少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但是网络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相似文献   

5.
少儿图书馆网络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3370万网民中,18岁以下的占24%,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青少年群体,该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少儿图书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网络文化的构建。 1 图书馆网络文化及建设的目标、原则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  相似文献   

6.
浅析网络个性签名的类型及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研究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网络中的个性签名丰富多彩,反映出网民的不同的思想、心情等,透过个性签名折射出当代网民的文化心理,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上网人数的急剧飙升,网络文化对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青少年培养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结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准确地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深入剖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构建起适合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以及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尤其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影响更是巨大。有数据显示,在目前我国的5600万网民中,青少年学生网民占了85%,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网民还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另据调查,在校的中小学生中,55.5%有过上网经历,有40%的中小学生把上网作为自己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其中20%的中小学生常在营业性网吧上网。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网民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网络文化特点出发,心理教育特别需要倡导和建构人本化或“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国网络心理文化的建设要贴近现实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氛围,重视研究和挖掘我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底蕴,立足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逐步形成适应本土文化的心理文化特点和网络文化模式。 我国网络心理教育的目的应当定位于培养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自主性、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青少年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已深深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深刻。网络文化有助于青少年拓宽知识广度、增强交往能力、加快社会化进程、提高创新意识,但也容易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产生性格扭曲、被不良网络文化污染,这就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文化背景下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对青少年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挑战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社会化 ,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 ,它是青年个体在与社会政治体系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教化 ,学习政治知识 ,掌握政治技能 ,内化政治规范 ,形成政治态度 ,完善政治人格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政治的过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深刻地改变着世界 ,也对我国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得青年借助网络就可以获取丰富的政治信息 ,学习广泛的政治文化 ,奠定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同时 ,虚拟情境的创设 ,极大地方便了青年政治角色的扮演与实践 ,而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与外延正在虚拟环境下不断地拓展 ,可以说 ,网络创造了当代青年政治社…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因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而衍生的网络文化,如一把双刃剑,对社会影响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同时并存。青年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观念受到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必须构建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聊天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到2008年12月31日,总体网民中青少年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占总网民数量的55.9%,其中44.4%属于18-24岁的青年,这正是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大学生有相对多的自由时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有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不仅对他们的观念及生活,而且对他们的人际交往素质都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亮 《教学与管理》2012,(36):61-6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网络环境正以其无可比拟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优势,深深影响着广大的网络受众。根据有关机构统计,到2009年底,在全国3.84亿网民中,超过一半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其中青少年学生网民的比例占到了全部网民数的  相似文献   

15.
恶搞文化作为一种网络传播的亚文化,迎合了青少年网民的心理,加上商业助推,使得青少年成为受众主体,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要坚持网络文化的价值选择,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和传播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0岁的中青年网络用户占总数的83.5%,中学阶段网民占14%,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文化的“生力军”。由此可见,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化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第四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挑战,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全面社会化的挑战,大学生网民主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小编在线:亲爱的队员们,你知道吗?截至2012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32亿,占青少年总数的64.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6.1个百分点。每年新增的网民规模超过2000万人,这部分新增网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少年儿童。所队,健康的网络知识对于大家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小编带大家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小学部,观看一场网络安全知识争霸赛,相信这种比赛答题学知识的模式一定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网民不断增多,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网络文化,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交流、娱乐消遣,而且对大学生的角色认知、个性情感、心理状况和价值取向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调研、文献调研,问卷调研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引导大学生网民走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网络文化对网民社会化带来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