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力与教育有直接的相关性。对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并促进教育的科学化。 智力素质与创造力素质 教育科研权威部门研究认为,创造型人才的形成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智力因素,创造性品格是创造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胡灵敏 《云南教育》2004,(11):11-11
智力素质与创造力素质教育科研权威部门研究认为,创造型人才的形成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智力因素,创造性品格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非智力因素。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因此,培养创造力必须要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并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创造性能不能教“教”是“把知识和技能传给人”。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能力;而技能则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技能是完全可以由老师传授的,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创造性不是一…  相似文献   

3.
创造力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部分构成,智力因素是创造力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创造力的条件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创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论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智力因素是基础。尤其合理的智力结构是创造力的源泉。然而,历史和现代统计资料都显示了智力与创造力之间并非密切相关。事实证明,往往是一些主观上的非智力因素,如人格特征和世界观筹方面对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互在的影响,或加强,或减弱。为此,本文就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这两个主要的主观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后指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不是研究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同时注重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没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和与此相应的知识积累,就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物质条件。而缺乏完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就难以维持、甚至启动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5.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构成人才素质的两大基本要素。随着人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般人们的先天智力差异并不大,而往往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事业成就的大不相同,在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应充分认识并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过程。学习质量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智力学的角度来说,绝大部分人的智力是在中等水平以上的,只要注意力因素的培养,其创造力的潜能是可以被挖掘出来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8.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会发挥巨大的创造力。人的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受心理的多维结构控制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结果。所以,应该注意从小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认为,决定一个人的成就有智力和非智力两个因素。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以认识能力为中心的各种能力和创造力,即我们所说的聪明、智慧;而非智力因素,诸如情感、意志、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的个性品质,即我们所说的德性。  相似文献   

12.
莫吉均 《教育》2007,(8S):57-57
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智力以外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统称为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成分。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不能抛开它对培养良好的智力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其次,学习动机、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还有超越智力因素以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得到人们共识,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界的理性选择。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一般说来,学生的智商差别并不太大,但学习成绩却可能相差甚远,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每…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大有用武之地。 1.思想政治教育能通过非理性因素激发人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因为与智力比较,创造力受到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动机等意向的制约更大。思想政治教育可充分利用非理性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通过激发创造想象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想象在创造活动中具…  相似文献   

17.
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意志、兴趣、性格与个}生等因素,是一个尚待大力挖掘和开发的宝贵教学与学习资源。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决定,优化智力因素多为开发潜能问题;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优化非智力因素主要靠后天培养和塑造。非智力因素是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对智慧活动起着激发启动、定向引导和维持调节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目前的中学生又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青少年将来都成为有用的人才。从人才学角度来看,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才,指一个人健康的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身体健康,对社会发展建设有用的人才;狭义的人才,指发展某个方面的特殊能力,成为某个专业领域内的专门人才。成才需知识,知识的获得需要教育。从心理角度说,在人的教育成长过程中,既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这里所要探讨的是中小学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指导活动中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又有什么关系呢?智力因素与非智…  相似文献   

19.
家庭环境与小学高年级儿童创造个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目的21世纪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 ,而其中创造性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又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时指出 :“应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有极高的可塑性。因此 ,在儿童时期就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尤为重要。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时 ,不仅需要智力因素 ,也和每个人的个性品质(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相关。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人格。” ① “创造性人才不完…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指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等,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诸多因素。我国一位教育理论家曾就中、小学在校学生的智力情况做过专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部接受调查的20万名学生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比例之和不足5%。也就是说,在全部在校学生中超过95%的学生在智力方面所差无几。而同时对该地区学生学习成绩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却相差悬殊。由此看来,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