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黎国芳 《大学教育》2023,(7):79-81+88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工匠精神。英语教学法是培养准英语教师的一门关键课程,将教师工匠精神融入该课程符合时代、社会以及准教师的培养需求。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合课程内容与工匠精神元素,创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师配置,从教材、教法、教师等方面引导学生认知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领悟工匠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质,以达到提升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教师。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理念,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人才的培养需要工匠精神的渗透,而课堂是渗透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工匠精神来。  相似文献   

3.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选入教材的逻辑在于要让当下的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只有先以工匠精神来雕琢自己的人生品质,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以工匠精神雕琢那个时代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何谓"工匠精神"?"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职业无贵贱,除了身份不同,其内核是一样的:你我都是"匠人"。就教育而言,"工匠精神"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精神理念,即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体现自身价值。若"匠气"多于"匠心",教学就会机械、重复、固执和守旧,会成"教书匠";"匠心"多于"匠气",意味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显然,后者是教育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职业教育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并有了一定的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专门技术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就业压力。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引领下进行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即从加强教师工匠精神建设;增加课堂实用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实现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希望对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经调查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工匠精神,须从构建教师职业信念、增强职业认同感、克服"本领恐慌"、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等途径入手,来推进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在道德方面,工匠精神的培育抓住了思政教育的"灵魂";在精神层面,工匠精神强化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以工匠精神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需要通过构建二者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身体力行等途径来实现,从而提高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职学校汽车维修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了多方面调研:从对中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情况,到中职学生对自身与"工匠精神"关系的认知情况,然后是关于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调查,最后是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校实验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实践性,很好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实验教师的"工匠精神"表现为专注专一的职业态度、尽责奉献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有助于由"匠德""匠心""匠知""匠术""匠行"多维度塑造"道技合一"、行之久远的实验教师"工匠"队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优质院校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语境,文章着重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思路,提出要实现高职英语教师队伍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化、英语教师被动发展向主动生长的转化、教师个人发展到团队结伴发展的转化以及对"工匠精神"浅层理解到教师职业文化信仰和显性实践过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实训课程是帮助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将工匠精神外化为行、内化于心的重要途径.专业特性决定模具专业有其独特工匠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有着深厚价值意蕴.只有解决好"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即"结对帮扶"打造工匠之师;"课岗对接"制定实训内容;"榜样引领"完善教学方法;"赛训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并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匠人行为、锻造工匠品质、树立工匠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培育人才的主要基地就是各大高校,每个高校都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正是因为如此,在前沿高校才更应该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工匠精神"就往往抛之脑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出现了相应的缺失。缺少匠心的教师,都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才能够将"工匠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论文结合目前高校教育现状,探讨"工匠精神"的概念,分析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指明"工匠精神"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宋宇宁 《英语广场》2024,(6):110-113
将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匠心育匠才,助力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加强英语知识学习。本文阐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挖掘了在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通过分析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困境,提出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措施,以促进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深入,公众对"工匠精神"复归的呼声越来越高。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认识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做好转型升级,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发展新"工匠精神"。从社会视角入手,牢牢把握发展的新思想、新要求、新变化,为"工匠精神"注入新内涵,才是新时代的应有之义。只有将新发展理念、时代责任感、理想信念等内容融入新"工匠精神",才能真正凸显新"工匠精神"的本质追求,构建起新的精神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否则其创作难以尽善尽美。"朱光潜先生的这一精妙论述,彰显了"匠人"的地位。当"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热词时,蓦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却丢失了工匠精神。重拾工匠精神,可以匡正社会浮躁功利之心,彰显守正创新的时代气息,教育行业亦不例外。教育领域的工匠精神,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教师尽心竭力、追求完美而作于细、求于精、成于质的执着品质,是哪怕教过多遍的一个知识点若没有融会贯通也决不到课堂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源自熟练掌握一门手艺并以此谋生的工匠,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教师虽然不会直接生产各种产品,但要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必须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文就如何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工匠精神谈一点自己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一门公共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其中,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离不开工匠精神,重振工匠精神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担负着职前人才培养重任的职业院校应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提上日程。本文从社会、职业院校、企业以及高职学生等多个角度探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认为只有全社会凝心聚力,才能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培育及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探索方向.教师应进一步认识中职"思想政治"课厚植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争做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积极开展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探索,为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匠精神的提及和重视。截止到2017年8月4日,知网上关于"工匠精神"的搜索结果多达127,823条,人们急于通过职业教育找到一条捷径来发展"工匠精神",然而现在人的观点中出现了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混为一谈的现象,泛化了"工匠精神"的涵义,就此,本文想在探求"工匠精神"过程中,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