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没有真正听懂课,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对于这个结论我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我自己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懂而不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程序性知识学习中"听懂"境界与"会做"境界的不同。为了实现从"听懂"(意义建构)境界到"会做"(能力生成)境界的跨越,学生一般需要经过"初级和高级获得、熟练、保持、迁移和调整"等五个具体阶段(或五种学习境界)。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的内在原因,并在实践中寻求消除"懂而不会"现象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3.
所谓"知而不会"现象,就是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理解了知识却不会正确判断、看似掌握了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看似听懂了要领但不会合理操作"的虚假教学现象。这些虚假现象,有时隐蔽性比较高,不易被察觉,容易被老师们所忽视,有时也容易引起老师们的错觉引发欺骗的后果,影响必要教学举措的施用,以致让学生产生表面或模糊认知,产生认知障碍和错误,呈现低效的课堂教学。一、构建模型,从表面听懂到熟练运用  相似文献   

4.
众多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课能够听懂,但自己一做就错、一做不会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一学情不仅令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时也一直困扰着我们很多教师.因为当教师看到学生错误连篇的作业时,就意识到学生没有真正听懂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不  相似文献   

5.
课标课程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日常教学中,笔者却时常听到学生们的抱怨和疑问:"听懂了自己却不会做,以前会做现在不会做,这两题差不多怎么还是不会做,数学题老是做错真没意思……"如是,如何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就成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过程是渐进的,通过"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教育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对已学知识"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说懂了但不会解题".我们称之为"伪懂"现象.这是由师生两方面造成的.一、"伪懂"的成因(一)教师方面1.课前准备备课时不备学生,脱离学生实际,教师洋洋洒洒地说完了一节课,部分学生则迷迷迷糊糊地听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亦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里的解题能力,既包括解书本上习题的能力也包括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反观当前高中化学课堂,部分学生“课上听懂,课后不会做题”的现象频现,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深入分析了制约高中学生化学解题困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洁 《青海教育》2002,(10):33-33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习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学生双基差。由于本课(或本章节)中所学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旧知识联系不紧密,学生虽听懂了课,但是习题中又涉及到以前没有掌握的旧知识;或是由于学生基本技能较差,无法表达出来,继而导致不会做题。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些习题并不是靠简单的模仿例题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性地予以解决。教师有时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不了解,对于习题的难度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势必造成学生虽听懂了课,却做不出习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教师的紊养、教师对教学的认知与把握程度,可将教师的教学从低到高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经验型教师 此类教师熟悉教学规范,能够掌握共性化的教学。这一境界可以分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不会教到能教——“初师”;第二层次,从能教到会教——“匠师”。  相似文献   

10.
"微课"是以学生网络在线学习自己不懂得知识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方式。微课其"短、小、少"的特点能很好地灵活解决难点教学,地点不同这一问题。有效解决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分层现象,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学习能力。用微课的平台,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后会巩固,提升、消灭不懂装懂的学习现象,让小学数学的学习更有乐趣,学习效率更高效。  相似文献   

11.
在力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经典例题讲清讲透,学生也能够听懂理解,但学生评议时却出现了能听懂不会做的怪现象,而且力学课的期末成绩的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该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2.
用高中学生的学习来探讨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懂而不会”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在新知识学习时学生课上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课下却不会灵活运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懂而不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境界,“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境界,而“会”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本文就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听课和做题是中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手段,有些学生觉得听懂了,但当教师讲完课,布置习题让学生自己做时,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如知识、能力、心理等)和题目中故意设置的干扰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往往会使解题在某个环节受阻,思维之翼难以展开,思维活动因而停滞不前,于是教师经常能听到学生反映:“课听得懂,题不会做。”这种现象确实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克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听懂了课却做不出习题空军西安航空工程学校张春玲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学生双基差。由于本节课或本章节中所学的知识与前面旧知识联系不大,学生也能听懂,但习题中又...  相似文献   

15.
"懂而不会"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究其成因,主要是:似懂非懂,知其形,不知其意;不懂装懂,仿其形,不知创造;懵懵懂懂,会表象,不知本质.针对这些成因,对策是转变观念,明确主体,体验生成,感悟过程.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师经常能听到学生反映:“课听得懂,题不会做.”这种现象确实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图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1 从“教”的方面分析从“教”的方面来说,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本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做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会做题.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上课听得懂,自己做题不会做";"上课听懂了,可是下课就忘了怎么做";"虽然我记住了那些公式和定理,可是在解题时我就是用不进去",这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感受以上这些现象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中存在,那么怎样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呢?有些学生乍看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的疑惑:讲完课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都答:"听懂了!"但解题时却是"我不会."特别是考试时看到题目似曾相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考试结束后感慨"数学难学!"那么,为什么听懂的知识自己独立解题时却不会应用呢?这其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讲的"n遍"是越俎代庖的、强加于人的,少了循循善诱,缺乏心智启迪,学生自己没有豁然开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上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备课与上课上下足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听懂了课,但未必就会运用知识去做题.因为“听懂”与“会做”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以教定学”.教师在讲课时以自己的机械指令,过度牵制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常出现学生“听懂了课,做不出题”的现象。那么为何产生“听懂了课,又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有些学生的“双基”不过硬。虽然数学是一门是础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但有些章节或某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写旧知识的联系不大密切,这样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就“听懂”了,但做题时又涉及到若干不懂或掌握不牢的知识,因此就做不出题。学生听课常常是顺着警师的思路进方,里自明贵的波动接受色彩,尤真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听课的,思”维冥有玫明员的]顺应性,但站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当独创成分a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