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学校园里,校园暴力事件常有发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受校园暴力事件影响而产生心理危机的不仅仅是发生冲突的双方,还有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学生和教师个体或群体,如果不对可能受害者进行及时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有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本文通过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模式、技术等,立足于国内中学校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适用于中学的整合连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涉及校园暴力事件的学校预警系统、应急处置、及时心理干预、以及事后干预的四个阶段,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支持,重点突出“心理干预”的特点。以期能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良好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网络传播速度的加快,校园欺凌事件已成为我们公众经常予以讨论的话题。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尤其是出现在中小学校园中的暴力事件,其对学生及社会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反应。不仅伤害了被欺凌者本身,也对于其他学生和家长造成了恐慌心理。针对这一现象,无论是从个人、学校还是社会层面,都应当给予重视,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加强防范机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81):155-156
随着大学生突发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对校园安全造成危害,也对学生的管理提出更大挑战。高校突发危机事件主要表现为社会矛盾在校园的激化、暴力事件或社会意外刺激出现异常行为等。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往往引起学生行为反应、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等。突发事件带来的身心应激反应,会极大地伤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一旦学生不坚强,则有可能导致悲观厌世的情绪产生。因此,必须加强对于突发危机事件大学生心理应激能力培养的研究,帮助大学生有力地挣脱心理压力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所谓校园暴力是指校园内外发生的学生侵犯学生人身、财产等权力的强暴行为。近几年来,中专校园频频发生暴力事件,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中专学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已成为加强学生管理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30-135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其原因既有法制不健全、教育缺位,也有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大主体应共同努力,从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置两个方面建立校园暴力防范机制。事前预防机制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发展专门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的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引入校园警察制度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等。事后处置机制包括对欺凌者加以惩戒和教育,保护和疏导受害学生,通过校园安全治理委员会和反校园暴力网站及时处理欺凌事件等。  相似文献   

6.
校园暴力应急预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暴力是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和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常见危机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是预防学校暴力等学校危机事件的重要措施。以香港的校园暴力事件应急预案为样本,分析了预案的结构:到现场前的准备、事件现场处理、回校处理、预防工作、整体性跟进工作、注意事项;预案的原则:生命安全第一、及时报告、稳定情绪、保持秩序等。指出预案作为学校防范暴力的措施,预防工作应在日常工作中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李华兴 《课外阅读》2011,(12):131-131
针对校园伤害事件频发,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极大地伤害,引起了责任纠纷,由于适用法律不明确,法律规定不完善,校方、政府、社会、家长监护责任不明确,困扰学校管理和发展,制约伤害的及时救济和责任的追究。本文根据案例和法律实践,明确学生在校期间校方、家长和社会应承担的监护责任和学生自己的自保义务,预防校园暴力伤害的发生,及时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应充分了解产生校园暴力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正确对待施暴者,关注弱势群体,分化瓦解团体,有效防范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校园暴力是指校园内外发生的学生侵犯学生人身、财产等权力的强暴行为。近几年来,中专校园频频发生暴力事件,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中专学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已成为加强学生管理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校园暴力成因分析 校园为什么会有暴力行为存在?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具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电影、  相似文献   

10.
威胁评估是美国学校预防校园突发暴力事件的一种方法,学校威胁评估小组通过对学生发出的威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合学生威胁的意图和实施威胁的能力,制定广泛而周密的干预计划,防止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威胁评估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识别潜在的犯罪者;对潜在的犯罪者引起的暴力的风险进行评价;对潜在的犯罪者及其对潜在目标构成的风险进行管理.威胁评估是一种值得我国学校借鉴的预防校园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模式、技术等,立足于国内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实用于中学的整合连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涉及校园暴力事件的学校预警系统、应急处置、及时心理干预,以及事后干预四个阶段,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支持,重点突出“心理干预”的特点。以期能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良好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现在已成为英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防范校园暴力的校园管理工具。监控人员通过观测摄像头拍下的即时图像信息可以随时对学生的出入进行控制,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并在调查取证时提供有利证据。英国政府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强调在维护校园安全的同时,保障个人的权利。虽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英国政府和学校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校园暴力现象在世界各国中均存在,且校园暴力的产生没有预兆,难以预防,并且对校园纪律、受害人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重大的损害。在我国,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且愈演愈烈,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网络普及的时代条件下,校园暴力事件也日益变得复杂化.通过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分析校园暴力的内涵、特点并且探讨防范校园暴力的解决之道,为整顿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视点     
李亚男 《家长》2016,(4):4-5
1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出台反校园暴力法规近年来,频频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刘晓翠发言时建议,对于全社会关注的校园暴力事件,应尽快制定反校园暴力法规。刘晓翠认为,现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本文从对消除职业院校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思考,介绍了传统文化中的避险之道、交友之道、责人之术以及对待名利和过失等待人接物之道,希望能作为职业院校思想教育的补充内容,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创建和谐校园,降低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校园暴力事件是社会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学生暴力行为的预防应是积极预防,它是一项涉及家庭、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复杂工程.学生暴力行为的积极预防要求父母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及时识别学生暴力行为风险因素并对早期暴力行为加以矫正;学生个人要注重培养情绪智力和社交技能,学会控制冲动、管理愤怒情绪并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而学校则要努力建设安全校园,让学生暴力行为在校园环境中无法滋长.  相似文献   

17.
学生能在学校里学习的前提是安全,各方面安全学生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可是据调查,校园暴力事件成了威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所以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就成了各方面的关注焦点。以陇南市武都区城区中学的校园暴力事件为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欺负行为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校园欺凌检出率较高,在欺凌类型中排在首位的是言语辱骂,其次是直接的身体攻击;教室和寝室是发生校园欺凌比例最高的场所;绝大多数中职生不曾主动制止身边发生的校园欺凌,且对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的同学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老师、父母对校园欺凌的关注与干预较小;中职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欺凌者在对人焦虑与过敏倾向两个因子中显著高于被欺凌者与未卷入者。应针对这些特点,国家应树立法治思维加强立法工作,学校主要聚焦在教育预防、批评惩罚和事后援助三个方面,家庭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学生自身应加强校园欺凌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学校不断发生盗、抢、骗和校园暴力事件。如何加强校园的安全防范管理,成为学校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20.
伏孝仁 《学周刊C版》2019,(21):191-191
近些年来,中职学校频繁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给学生心理和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学生日后发展,为了预防校园暴击事件发生,中职学校应提出严格的校园管理制度,例如,对于打架斗殴的学生提出警告后,情节严重的要求退学,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此外,还应运用恰当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促使学生接受教导,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改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发生暴力事件,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