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宪政起源于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宪政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核,丰富并演绎着现代政治文明,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际,我们要采用多方途径推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政治文明与宪法关系的论述,揭示了政治文明建设是宪政中国生成的必由之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具体任务都与宪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但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实现要依靠宪政文明来保障。宪政是政治文明的逻辑前提,没有宪政就没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就是政治由暴力的政治、野蛮的政治转向文明的、对话的、理性辩论的政治。宪政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4.
依法行政与宪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与宪政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政治文明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宪法基本理论对二者关系进行阐释,最后得出中国走向宪政之国的路径,以期为我国现阶段法律与政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关键,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历史、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诸多问题.为建设一个政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完善我国现有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开始的,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走宪政之路。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为宪政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宪政建设提供政治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为宪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杨荣清 《大学时代》2006,(8):5-6,13
我国对宪政的追求已有百年,但今日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宪政,究其原因,主要有宪政文化的先天不足、宪政建设动力的缺失、宪政制度建设有缺陷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等,面对这些困境,我国的宪政之路该怎样走?本文认为,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开始的,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走宪政之路。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为宪政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宪政建设提供政治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为宪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和体制上看,我国宪政体制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明确的,符合现代宪法精神,但在实践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客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理清我国宪政体制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并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政党执政正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趋势向全世界扩张.政党执政有其内在的宪政意义,而政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西方的宪政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现象不同,理性的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多样性的政治文明中,依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实现宪政的最佳诉求.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这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重大发展。在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修改的宪法,既是政治文明的产物,也必将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更是维护政治文明可靠性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人宪法,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首次,更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突破和发展,它将为真正实现民主宪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党的十六大到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政治文明地位的正式确认,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的实现有着特别的意义,政治文明与宪政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极大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理性的角度审视,宪政与现代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发生学关联,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核心灵魂。离开宪政,现代政治文明就丧失其基本的依托平台,并失去其生命与价值。同时,宪政又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理性选择,两者之间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内在契合性。在现代社会,宪政是通向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杨平 《西北师大学报》2004,41(5):128-132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法治。民主和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实行宪政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宪政的实现必须具备良好的宪法、完善的宪法保障制度、分权与限权的国家体制等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中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在新中国,提出这一概念历经了半个世纪的摸索.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不难发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不但在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而且在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宪政文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意味着现代政治的文明化,这种文明的政治是政治的人文关怀与宪法和法律理性秩序的统一。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宪法最基本的价值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宪政与政治文明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9.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提出了重君权,变官制;开民智,兴民权;开官智,兴绅权的宪政主张,他的宪政思想来源于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严复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梁启超的宪政思想为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比较现实的选择,掀起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新高潮。对当今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政治文明是以宪政为核心的政治文明,是以正义、民主、权利为核心理念,以法治为载体的政治文明。公共理性作为理性在公共领域的应用,保障了公民的平等自由,同时也是构成宪政制度的理性前提,是公共权力应用的理性基础。因此,公共理性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理性基础,政党政治也应该要有公共理性的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