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鱼论战     
瑶瑶 《阅读》2024,(27):24-27
<正>古文品读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敌(1)之人,隘而不列,天赞(2)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3)(gǒu),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4)?明耻教战(5),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6)(chán)可也。”  相似文献   

2.
常羊学射     
瑶瑶 《阅读》2024,(18):28-31
<正>品读古文: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1欲闻射道乎?楚王田2于云梦,使虞人3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4拂王旃5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相似文献   

3.
《新唐书》卷52《食货志》云:“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议者以租、庸、调,高祖、太宗之法也,不可轻改。而德宗方信用炎,不疑也。旧户三百八十万五千,使者按比得主户三百八十万,客户三十万。天下之民,不土断而地著,不更版籍而得其虚实。岁敛钱二千五十余万缗,米四百万斛,以  相似文献   

4.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孔孟荀之礼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在孔孟荀那里,礼可以分作三重境地,分别为经验境地的“礼之仪”,道德境地的“礼之义”,天地境地的“礼之理”。经验境地之礼囊括了经验世界中种种人伦秩序、规则、仪式、制度,导源于道德境地之礼。道德境地之礼作为人的德性之一,发端乎人之情,归本于仁爱,且给出了经验境地之礼。而经验境地与道德境地之礼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人间之仪则、生灵之礼性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的一体流行。且天地境地之礼是经验与道德境地之礼的总根源,内涵于万物之中,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天地须臾不可离。  相似文献   

5.
孔子出身鄙贱,在当时曾受到轻蔑和奚落.前些年又把孔子说成是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作为孔子是遭逢了莫大的冤枉;作为历史则是彻底的颠倒.本文仅就孔子出身,略加辩证.孔于出身鄙贱,孔子自己是直言不讳,完全承认了的.请看《论语·子罕》中孔子自己的话: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书,又读到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这是一篇古来有名的短文,仅有九十字。全文是: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  相似文献   

7.
将“没”释为“死”,自古及今,是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如《广韵》《辞海》(新)都持这种说法,即:“没,通‘殁’,死亡。”现今一些流行的古汉语读本也竟相承无异辞,似乎这种诠释已成定论,无可置疑。然而,我认为,“没”作如此释,固然在本义上是对的,但尚有未尽之处。请看下面的例子: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重点号系引者所加,下同)  相似文献   

8.
《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版 )卷 4 4《以德报怨章》 :“又问 :‘“以德报怨 ,宽身之仁也 ;以怨报怨 ,刑戮之民也。”此有病否 ?’曰 :‘此也似说得好。“以德报德” ,自家能饶人 ,则免得人只管求怨自家 ,故曰“宽身之仁也”。如“以怨报怨” ,则  相似文献   

9.
运动宜有恒     
“体育之研究”指出,“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所谓有恒,就是“日以为常,使此运动之观念,相连而不绝,今日之运动承乎昨日之运动,而又引起明日之运动。”为什么运动宜有恒呢?这是有其科学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亦云极矣。在这里,刘勰首先概括地总结了其前人的论文之作,认为那些论文之作的总的倾向是:一片面,二狭隘。并且,特别指出,那些论文之作有两个严重的缺点:一是不能在论文之时,深入探究文学的本源;二是不能在论文之中,阐述先哲的教诲。因此,不能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曾筑室阳明洞讲学。据笔者考证阳明洞约有四处:(一)在会稽,即大禹藏书之禹穴所在地。据《古今图书集成》卷113《宛委山部汇考》载:“会稽禹穴图考,宛委山上有石匮,壁中有孔穴号阳明洞,即《归经》所云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天也。”又《龟山白玉上经》云:“会稽山周围三百五十里名阳明洞天,皆仙圣天人都会之所,则第十一洞天,盖会稽山之总名,不独石罅也,石名飞来石,上有唐宋名贤题名,洞或称禹穴,唐观察使元稹以春分,日投简于此,有诗白居易和焉,明新建伯王守仁以刑部主事告归时结庐洞侧,因以为号,今故址犹存。”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于旧说多所辨析,关于阳明洞之说不  相似文献   

12.
要害问题是月相 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仔细琢磨,要害问题是月相定点与不定点。试想:初吉为朔,定点的;既望为十六,定点的;“三日曰朏”,是定点的;焉有既死霸、既生霸为不定点乎?将《汉书·世经》有关文字粗略(还不必细细)校读,就可明白,刘歆表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3.
倚持于大唐盛世中华民族外放的生命创造力以及李白超越传统文化内向的主导性格,传统文化中少有的自由外放的创造精神被李白极大张扬。他那种“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的政治理想;“功成拂衣去,意轻千金赠”的独立人格;“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的侠义风范;超越痛苦、恋时进取的入世精神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由品格,可谓之“太白精神”。“太白精神”承载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裴矩在隋朝官至黄门侍郎,参预朝政,为炀帝所信任。炀帝曾对侍臣说:“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其实,裴矩迎合炀帝,并非奉国用心,而是由于炀帝残暴,拒谏饰非,“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裴矩可谓佞臣。裴矩在唐初任民部尚书。唐太宗听说有些官吏受赂,“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果然,有一司门令史受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裴矩规谏说:“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相似文献   

15.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 ,是孔子道德修养论和儒家处世哲学中的思想精髓。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坚持道德修养 ,而没有“恒德”和“中行”这两点作支撑 ,就很难达于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要做到道德操守的恒久持一 ,就必须择乎中行 ,只有中行而不走向极端 ,才可以持之久远。孔子的道德修养论虽然具有积极地进取性和斗争性的一面 ,但更注重在伦理道德思想中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 ,并始终把中庸精神看做是这一平衡机制的核心和其道德精神的最高诉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摄取高校学报责任编辑这一层面,对目前仍在奉行的唯学历取人、重文凭轻能力的认识误区和因此而造成的用人弊端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了由点带面的另类解读。所述之“别”,虽为己见,但确有感悟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注释精当,译语流利,广征博引,又时有创见,是《孟子》其他注本所不及的。不过有个别地方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守)约 1、《公孙丑上》:“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  相似文献   

18.
一、导言 子日:“夫民教之以德,齐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蓓之,则民有孙心。”古人早在春秋时期就知道了用礼治德化治国、治政的道理,春秋五霸正是在以礼治德化治国、治政,才成就其大业的。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人民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一些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及迷信腐朽的思潮乘机而动,致使极少数人的道德意识低下,在利益的驱使下,放弃了原则、道德、法律,如果只施以以法治国显而易见是远远不够的,这时辅以以德治国、治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离婚与再嫁是受贞节观念制约和支配的。所谓贞节,是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这是封建时代对妇女的一种片面要求。在我国古代,自开始重视和强调贞节以来,妇女的离婚、再嫁就越来越不自由了。然而在唐代,离婚再嫁却屡见不鲜,妇女的贞节观念,出现了较为淡薄的局面。据文献记载,春秋前期还没有妇女守节的风俗。《管子》曰:“凡国都有掌媒,取鳏寡而和合之,则谓之合独。”王夫子《诗广传》也说:“古者无少寡之妇;夫死而田归,无以养之,则嫁之也。惟老而无夫曰寡。”可见当时妇女再嫁并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20.
宋朝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割据,政局重又归于稳定统一,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城镇及其居民不断增多,市井的文化娱乐呈现出相应的繁胜。相扑活动也有明显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摔跤通称为相扑或争交,“角抵”则是它的“异名”或“古名”,许多宋人笔记中谈到此事。吴自牧《梦粱录》“角抵”条谓:“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高承《事物纪原集类》说:“角抵,今相扑也”。耐得翁《都城纪胜》“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