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服务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主题,现代大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社会,这也是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作为智力资本的源泉,服务社会主要通过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逻辑起点。古代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生产呈现出整体性发展、学科发展、跨学科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等特征。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随着知识生产变化而变迁,古代社会通过传授知识服务贵族和神,工业社会通过科学研究服务世俗社会,信息社会大学与产业界关系日益密切,展现出合作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依据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阐述了大学走进经济社会中心和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必须依靠大学的力量的必然性。并从大学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分析了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大学发挥中心作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学日益走进社会发展的中心,大学学风建设也日益成为大学发挥更大文化功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建设.学风文化属性的增强是通过大学精神文化的激活、制度文化的推行和行为文化的实践而实现的,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共同推动着优良学风的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建构大学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保障和激活功能,是我国当下大学学风建设的价值取向所在和文化实践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郑莉 《江苏高教》2021,(5):32-33
一、大学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大学由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大学的社会性日益凸显,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愈发密切.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区域发展的差距已经不是物质资源的差距,而是知识资本的差异.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的主体在推动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上发挥重要作用.而大学又如何引领区域发展,推动区域社会进步?根据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理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包括自然、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等,这其中,大学在提高区域的劳动力状况、资本投入数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应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不需要高深知识,高等教育的地位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的“学府黉宫”或“象牙塔”中;在工业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逐步走进经济社会,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活动,但始终停留在经济社会边缘上,到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地位有可能成为经济以至整个社会的中心。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成为生产力内在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积累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知识的高等教育,也就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进经济以至整个社会的中心。其  相似文献   

6.
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强化了知识管理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引中的重要地位。就大学的发展而言,大学生就业和就业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声誉、社会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作为旨在实现并保持组织和个人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知识管理日益成为大学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大学制定决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要有深沉性和包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大学的社会功能在拓展:从单纯的教学,逐步增加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从知识层面来说,是从传授知识逐步过渡到和生产(扩增、创新)知识与应用知识(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产生市场价值)相结合。在这过程中,大学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从社会边缘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大学的期待更加迫切,希望他们对本国经济和国际竞争力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大学本身则主动或被迫地承受着日益增加的负担与压力,要求适应这种变化,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大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大学不仅仅以走进社会的"中心"为满足,而应走在社会的"前头",引导人们超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走上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大学这个以知识生产为己任的社会组织提高其知识生产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大学对其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大学的知识生产除了体现在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知识生产以外,作为大学组织产品之一的大学生群体,也成为了知识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大学的知识生产水平和能力。大学必须改革其教育教学模式,以应对社会新经济形态对大学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大学从中世纪发展到今天,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现代大学既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又是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中心。因此,大学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大气和大爱,四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爆炸的当代社会,作为大学图书馆这一发展的有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图书馆员已经成为了象征一个图书馆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个大学图书馆员对于继续教育的认知程度也影响到了一个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本文从大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论述大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和一些可行的方法及标准。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地,更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高校与地方社会发生的关系越来越多,高校网络舆情关注的话题也日益突破校内范围,因此高校网络舆情无论是舆情信息发布的主体,还是舆情关注的话题,都在不断地扩大。因此,高校网络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生产要素,知识管理应运而生。文章从知识管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教师品位与研究性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研究性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适应新时期和谐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性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而教师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所以,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在高素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升其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大学学习课程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不同的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大学英语作为当代一门热门课程,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相关的教育部门作出不同的教育方案改革,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与学习英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结合当代大学英语的教育状况及教育部门进行的教育改革方案,本文将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对高校日益重要,推进知识整合成为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主题。知识整合的有效性决定了高校能否把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整合为有组织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高校的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水平。建立高校知识整合有效性DEA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某校12家二级学院的知识整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证实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可以对高校知识整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无论社会和大学如何发展,大学以知识和学术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本质仍基本不变。因此,学术管理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和本质就成为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诉求。学术、大学学术、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学术管理之间有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本质内涵。历史上的我国大学学术管理制度虽然有过良好开端和颠峰时期,但总体上呈现一种积弱积贫的状态。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学术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等地质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水平,彰显大学特色,以不辱大学使命。大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民主,求实创新。提高大学水平的关键是认真教、勤奋学、悉心研、科学管。大学要建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要办三型(即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四力(即贡献力、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五强的大学(即培养爱国心和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五强人才)。大学的光荣使命是教书育人、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9.
王爽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6):110-111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内容也随之不断变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从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知识范式的转型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对知识范式的转型能否及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能否得到社会的肯定并由此引发大学发展的兴盛与衰亡。神话知识向形而上学知识的转型引起了知识的极大增进,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形而上学知识向科学知识的转型,因大学对科学知识的漠视,使得大学的发展陷入危机,而对于科学知识范式的重新拥抱又使得大学发展回归繁荣。当前,我们正处于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过程中,这种转型同样要求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授适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