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金 《湖北教育》2004,(11):13-13
新课程改变过去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这样,让学科教学渗透其它学科的知识,融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将激活的知识种子在一种情感氛围下,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里,实现学生生命活力与教师生命活力的对接,形成具有教师个性教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学科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科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包括原结构和次级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它具有创造知识、系统管理和全面育人的功能和价值。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体系是构成学科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是学科产生的原动力,教育不仅具有选择学科的功能,而且还有创造学科的功能。学科论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使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建立在比较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之上,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学科课程知识结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物理学学科课程中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表象、物理思想、物理规律及章、编知识和学科课程知识的结构,给出了相应的知识结构。讨论了物理学科课程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为物理学学科课程教学中实施知识结构教学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其实各学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现在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割裂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等之间的联系,课程整合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病,从而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中将多学科的文化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其他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施行,课程改革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此次改革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对课程结构进行适度调整.课程结构简单讲就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态,即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即课程类型(或课程门类)之间的关系;中观层面,即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微观层面,即学科内部知识组合的关系.然而就微观层面而言,以往的改革仅仅从知识论、课程论或心理学角度出发,多考虑"能力结构",对某学科的知识结构进行设计,如语文为了培养学生叙述、描写、论说以及想象、比喻、构思等能力,考虑散文、论说文、诗歌等在教材中的构成及比例.这种设计忽视了社会学的基础,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本文就试图对学科知识结构中具有社会学意味的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以为今后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培养小学教师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含糊不明,导致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上的盲目与混乱。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及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通过教育学科与任教学科之间、任教学科对应的各相关学科之间、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整合,形成多种相关学科开放融通、共同支撑、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性学科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应基于这种复合性学科基础,确立学科建设的任务、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宝元 《宁夏教育》2002,(11):37-38
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知识联系,强调知识的综合,强调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构成创新人才素质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走向整合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科教师PCK指科学科教师所独有的专业化知识,处于科学教师知识构成的核心地位。科学科教师PCK的基本结构包括教学取向、学习者知识、课程知识、科学科教学策略知识、评价知识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发展迅速,但在编写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处理好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教材结构设置偏颇;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同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混为一淡;将学科课程评价与学科教学评价等同起来。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编写要构建出合理的内容结构,处理好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研究和学科课程评价研究,完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这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法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师范生将获得学科教学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Dewey(1931—1988)认为:“当概念和知识没有转化为情感、意志和兴趣时,这个过程就称不上教育。”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师要善于帮助师范生构建自身的情感性支架,搭建起学科教学法概念问题与师范生自身经验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李玉东 《辽宁教育》2009,(11):56-56
广义上的课程整合主要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吝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拜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和综合能力培幂.促进师生民主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洋埋发收深程整舍涉厦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崔实施等吝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改革对传统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特征,探究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发展路径,对于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思政学科特点,本文重点阐述了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发展路径。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思政学科的课程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从教师学习的角度来看,思政课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路径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并重、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化、构建开放式的思政课教师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学法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师范生将获得学科教学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Dewey(1931~1988)认为:当概念和知识没有转化为情感、意志和兴趣时,这个过程就称不上教育。[1]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师要善于帮助师范生构建自身的情感性支架,搭建起学科教学法概念问题与师范生自身经验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学》2006,22(5):32-32
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旨在围绕以人类已有的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形成学科组织课程。这种课程组织取向强调学科的逻辑和知识的累积。支持学科取向课程组织的学大都认为课程的基础应以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和探究方法为主,他们期望通过这样的课程组织,学习不仅能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还能领略化传统的精华,接受前人创造的伟大思想。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变革学科本位、设置历史和社会等综合学科,开设研究学习课程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同时也指出“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作为跨越自然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的地理学科,由于学科特点,在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渗透,提供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或教学的科目,专业是由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通过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基本教育单位,课程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达到人才规格而对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开发、整合形成的教学科目。学科、专业、课程三者之间既有相互区别又有相互发展、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日前对外发布,其中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知识融合是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已是新课程设置理论中的课程观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学科课程知识的呈现,包括通过文字符号表征形成书写的课程知识,通过言语表达形成可以言说的课程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形成直观可实证的课程知识。学科课程知识的建构是它在不同学生脑海里的实现机制,包括领悟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个人知识和回归可交流的公共知识。课程知识客观形式与主观内容的统一,可在课程知识的呈现与建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出发分析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出教师教育重视学科教育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从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分析,给出了学科教育学的合理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进一步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指出教师教育要加强微格教学.  相似文献   

20.
学科课程知识的呈现,包括用书写的文字符号呈现的课程知识、用言语表达来呈现的课程知识和用动手操作演示呈现的课程知识.学科课程知识的建构是在不同学生脑海里的实现过程,包括领悟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个人知识和回归可交流的公共知识.课程知识客观形式与主观内容的统一,可在课程知识的呈现与建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