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们常说的错别字 ,包括两种情况 ,即错字和别字。错字 ,指把这个字的字形写错了 ,书上、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形。如把“武”写成了“武”。别字 ,指的是该写这个字的时候 ,却写成了那个字。如把“川流不息”写成了“穿流不歇” ,其中的“穿”、“歇”字形虽然没有错误 ,但用错了地方 ,导致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大变化 ,这就是别字。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几乎每节课都与汉字打交道 ,但为什么还写错别字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 ,之所以学生会写错别字 ,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 ,即汉字方面和小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汉字字数比较多 ,结构复杂 ,有些字的构…  相似文献   

2.
学生错别字多,是个普遍问题。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更为严重。同音字混淆,如健康的写成“建”;随意增减笔画,如文武的“武”写成“武”,工具的“具”写成“具”;把字写错,如段落大意的“段”写成“叚”……优等成绩的一个学生在一篇465个字的作文里就有34个错别字,其他更不用说了。这种情况,使我非常震惊。学生为什么有这么多错别字的呢?我作了很久的考虑和分析,归根究底,还是老师的问题。回想我在语文教学中,着重讲解的是课文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以及文章的  相似文献   

3.
在东滩初中视导时,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上错别字比较少。他们究竟是怎样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呢?听老师们说:“要想学生少写错别字,教师自己必须先注意,要把正确的字教给学生,教师写错了,学生也会跟着写错。”这话很对。我们在别的学校就看到过这种现象: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把“欺骗”错写成“期骗”,学生在笔记里也就写成了“期骗”;物理老师把“电量”写成“电(?)”,学生的作业里也写了“电(?)”。东滩初中的校长告诉我们:“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语文老师要注意消灭错别字,语文老师也的确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4.
一、怎样才能少写、不写错别字呢?首先要了解一下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什么是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呢?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角度来分析。一、音同、音近字容易混淆。汉字中音同、音近的字很多,如“接”和“截”、“到”和“道”、“带”和“戴”等,写字时,如不加注意,就可能把“扉”写成“非”,“浏”写成“刘”,“汗”写成“汉”等。例:直接了当(直截了当)大逆不到(大逆不道)心  相似文献   

5.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学生的错别字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隐患.教师困惑,专家担忧,甚至有人提出:让学生将话说通.将文理顺,将字写正确,哪怕是文章内容不丰富也无妨。诚然.学生作文,并非大作家搞文学创作,不能对其过于拔高。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些错别字而忧虑重重,因噎废食,让学生说简单话.写“保守文”。到头来.又只能回到老路上。让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6.
一、“习惯性误导”和“注意性盲点”是小学生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我通过对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意识”形成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将学生常用错别字分组分析 ,发现日常用字出错频率相当高 ,而难字或少用字出错率低。经过和学生谈心、观察 ,笔者认为“习惯性误导和注意性盲点”是造成小学生错别字的重要根源。通过归纳可以发现 :小学阶段经常出现的错别字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块 :1 视觉的误差而产生的错别字。这种情形分三种 :一是形似字 ,如“毛”写成“手” ,“冒”写成“昌” ,“席”写成“度” ,“早”写成“旱”等 ;二是多笔少画写成的错别字 ,…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避免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错了笔画的字,它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字了。如:把“低”写成“”,把“染”写成“”等。写别字是指因形近或音近(同)而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如:把“迁徙”写成“迁徒”,把“刻苦”写成“克苦”等。出现错别字...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同学日常学习中 ,出现错别字是在所难免的。错别字的出现 ,往往会影响正常的表情达意 ,使文字失去交际作用 ,有时 ,还会产生反作用。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两类 :错字 ,是指写得不成字。如把“染”写成“染” ,把“丧”写成“丧” ,把“含”写成“含”等 ;别字 ,是指把甲字写成了乙字 ,如“欣赏”写成“欣尝” ,“刻苦”写成“克苦” ;“脉搏”写成“脉博”等。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就主观方面来说 ,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没有正确地掌握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 ;第二是态度不够端正 ,有同学对一些字满足于一知半解 ,…  相似文献   

9.
规范汉字简化应从小学抓起詹继东写错别字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以笔者的姓氏──“詹”字为例,一些传播媒体,把“詹”好写成“占”姓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队伍中的常有人滥用简化字或使用错别字,如有的把“蛋”字写成“旦”字,把“油”字写成“尤”字,把机器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强使用规范字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的商店及街头广告用字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滥用错别字的情况比较严重,我们毫不费劲儿就找到了大量错别字,如:“鱼蛋”写成“鱼旦”,“牛杂”写成“牛什”,“停放”写成“仃放”,“闲人免进”写成“闭人免进”……还有的把繁体字与简体字混在一起写,不伦不类。到底使用者知不知道自己写错了字?他们有没有想过改正过来呢?我们访问了有关负责人。一家餐厅的店主不耐烦地说:“这样写省事,你们不要多事儿了,反正顾客看得懂就行!”一位卖牛杂的阿姨老实地回答:“已经有一些学…  相似文献   

11.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陷”很相似,韵母是“āo”应写成“舀”,如“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陷”,例如“焰、陷”等。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浏览一下学校的一些园地、墙报,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错别字不断闪现,令人不忍卒睹。我们不禁要问,文化阵地错别字为何如此泛滥?难道教师、学生真的视而不见?其实不然,只要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情况便非常清楚了。一、教师的错别字,本不应该,但似乎错在情理之中,人人见而不言。曾见到一学校校门口高悬着《门卫工作守则》,其上赫然写着:门卫不能“善”(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中,多处把学生不能“佩戴首饰”,写成“佩带手饰”,不能“打磕睡”,写成“趴台、扒台、爬台”等等,就连考试规则,也错把试卷“装钉”写成“装订”,真是花样…  相似文献   

13.
《我的新朋友——电脑》写到“我”赞赏新朋友电脑时有这样的句子: ……这位新朋友真灵敏,马上显示出准确无误的答案,我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句中的“甭”,读b色ng,它是“不用”二字急读拼合的字,意思同于“不用”,这在民间口语中是十分常见的。 这类急读拼合字还有“叵”,读p6,“不可”连起来快读就形成这一读音,意思也同于“不可”。成语“居心叵测”,意思是存心险恶,不可推测。为什么有人会把“居心叵测”写成“居心巨测”呢?关键在于对“叵”字不理解。有人作了研究,认为“叵”是指事字,它实际上是把“可”字反过来写,反“可”即不可,…  相似文献   

14.
镜头一:美丽的错误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我一边板书,一边跟学生交流。真的一心不可二用,我把第三个原因:“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错写成“一天离不开音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随即嚷道:“老师,你写错了!”我看了一下黑板,把头一扬,故作不屑一顾:“少写了一个‘也’字,也通嘛!无所谓吧?”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不同意。这时,我心中已经有了谱:“为什么呀?”这下子,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如果写‘一天离不开音乐’,就是说只有一天离不开音乐,其余的日子都可以离开音乐了。”“‘一…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错别字严重,已是语文教学界的共识。汉字难写难记,同音字、形近字多,是造成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对此,语文教学界不断努力,归纳总结了错别字产生的各种原因,以期采取有效的对策。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音同混淆、形近混淆,但近年来笔者经常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发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别字,错字似乎与字音、字形的混记无关。例如:演响,雪清,感慷,偷版,荒误,意知,金绳……一些学生甚至将“周恩来”写成“周恩到”。这里,我们注意到,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学生没有记准“周恩来”这个名字或不认识“来”字,发生错字的原因是学生将“来”与“到”…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1.汉字本身的特点。(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汉字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一些学生在使用汉字时,由于各种原因,把原来要写的字,写成了另外一个字,所以才出现了错别字,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那么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生写错别字呢?1、培养查字典的习惯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班学生在开学初几乎没有学生有把字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日趋严重。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去指导学生纠正错别字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一、以讲故事来加深印象我们可以通过讲一些与之有关的故事来加深对一些形近字的印象。例如:“肺”和“沛”两个字,由于受“市”字的影响,很多学生常把“肺”和“沛”两个字中的右边写成“市”,针对这一现象,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久前,有一位名叫××沛的年轻干部去世,很多单位和个人来为他献花圈,在所有花圈中,只有一个花圈上他的名字被写对,其余的都把“沛”字的右边写成“市”,于是我让学生猜,写…  相似文献   

19.
加强字词教学,消灭错别字,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①同音字混用:如“茶壶”、写成“茶胡”、“衣裳”写成“衣常”;②对字形结构辨认不清,以致混用或是写错。近形字混用的有“己、已、巳”、“钓、钧、钧”、“恕、怒、怨”等;随意增添或是漏写笔划的现象,如“补”写成“”,“满”写成“滿”等;③对字音字形识字不清而错用的,如“刑、型”写作“形”,“辨、辯、辫”和“燥、躁”混用等;④同义字的用:如“什”一作“杂”解,“杂物”“杂,锦”可写成?“什物”、“什锦”,但有人把它写成“复什”了;⑤造“简化字”:如“国家”写成“口  相似文献   

20.
在批改作业中,常常发现学生写一些不规范的字。我责备他们,他们却满不在乎地说:“有的老师也这样写呢!”起初我还不在意;后来发现有些教师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的确如此。如“第”写成草字头;“几”字上多加两点;“步”下部写成“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