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臭名昭著的“农奴制改革”给摇摇欲坠的沙皇统治带来虚幻希望的同时,给极度贫困的俄国农民又带来了更多的灾难。大量农奴制的残余,日甚一日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引起了俄国现实关系的剧变。俄国解放运动正面临着严峻的抉择。身陷囹圄始终以满腔热忱关注俄国命运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通过“新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国内斗争形势十分尖锐,农民多次起来反抗沙皇封建专制统治,要求彻底废除农奴制。在这一革命洪流中,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积极投身到空前激烈的运动中去。他办杂志,搞哲学,攻政治经济学,倡文学,论美学,大力宣传民主主义,疾声号召农民起来,一举推翻沙皇王朝,  相似文献   

3.
朱执信(1885—1920)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杰出理论家、思想家和激进的民主战士,其活动生涯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涨、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轫阶段。他在短暂的一生中,除了参加革命实践外,主要精力大都倾注于革命理论和思想的研究之中。其激进的革命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许多先进之处在中国旧民主主义者的行列中是颇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光辉的一生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典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他和其他一些先进人物一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道路,对我国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瞿秋白同志怎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呢?五四运动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前,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10页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从此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学参考书》第 2 2页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是这样解释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 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 79年 ,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既然…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对原因和后果的分析⊙周玉玲⊙一、全面分析原因的各个方面并在教材基础上拓宽和挖深。如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原因),现行高一教材仅就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严重危机、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等方面叙述,这是内因。但这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史研究》2007,(4):77-79
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杜威曾提出建立“适合民主主义社会的一种革新的且充满活力的自由主义者教育”,美国的素质教育是以共同价值观教育为途径为每个公民过民主主义生活做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赵岩 《教学与研究》2008,18(2):80-84
"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反映了消灭农奴制,在村社公有制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进步要求,体现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为把西欧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是民粹派理论的核心,对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只要是金子,则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阳翰笙幽居于南京期间,照样为党工作,翦除黑暗,争取光明,只不过方式更灵活。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说过:对于没有政治自由的人民来说,文学是唯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上认为,美国革命的思想根源主要来自英国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其中以洛克、史密斯和霍布司为代表的思想传统占有统治地位。这派观点强调,美国的建国者们认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对公众的福利有益;美国人是天生的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因而不惧怕变化,不担心商业革命;它追求个人自由,崇尚自然法法则,追求个人的思想、宗教和选择的自由;热衷于自治政府;强调个人的自我控制,尊重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个人利益;尊崇法制;它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享有经济、政治和个人自由;人的本质只有在自…  相似文献   

11.
康·德·乌申斯基(1823~1870年),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俄国教育学的奠基人。他所生活的时代,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正是俄国人民纷纷起来,反对沙皇统治,反对农奴制,掀起社会改革和教育运动的高潮时期。乌申斯基站在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立场上,坚决反对沙皇政府和腐朽的农奴制度,在教育改革方面提出了许多进步的见解。对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十分重视。为了纪念他,苏联政府曾在他逝世75周年(1946)时于列宁格勒建立纪念碑,并在各级师范教育机关设置了乌申斯基奖金。  相似文献   

12.
二月革命的发生是由于国内深刻的经济与政治危机的结果。法国社会一切进步分子都联合起来反对七月王朝。二月革命前时期,小資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政党“革新”派起过很大的作用,他們代表当时的工人阶級出现于政治舞台、议会、报刊和宴会活动。民主主义者的领袖——勒得律·罗兰,佛罗孔,路易·布朗都聚集在“革新”报周围。恩格斯对这个报纸的政綱有过很高的評价:“所有巴黎週报中,唯有一家报紙,它除了普选权以外,对任何别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球化引发了产业社会向后产业社会的转型,以产业社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日本现代学校教育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官僚主义统治和新自由主义政策把持下的日本教育改革,以一种新的竞争态势使教育的公共性与民主性陷入危机。日本的教育改革不是仅仅依靠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政策来推进,更多地是依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将学校改革作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不断发展。因此,日本的教育改革要批判地吸收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提倡以“民主主义”与“公共性”原理为基础,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理念,并通过建立学校之间的联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而有效地组织并支持改革。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中国革命发生急剧的根本性质的变化的时期。“五四”运动划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掀起了中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这个大转变的时期里,李大钊同志的思想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并且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民主主义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五  相似文献   

15.
史学界的主流学说长期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近代西方革命与政体的思想基础;但当代“共和修正派”在复兴古典共和主义时,论证了共和主义是近现代英美政治思想起源和发展的基础。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近代西方革命、政治思想中主导理念的大论战;总体上看,共和修正派居于下风。争论的实质是两派争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和话语权。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提出了公民对自由权利的需求,共和主义找到了实现自由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自由是目的,共和是方法.自由需要在共和制中实现,不可脱离共和制。  相似文献   

16.
叶剑英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民主主义者,最后又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叶剑英从小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助人为乐。1908年,11岁的叶剑英在广东梅县丙村三堡学堂读书期间,林修明等老师参加同盟会后,被派回乡传播孙中山学说,开展革命活动,这对叶剑英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叶剑英从少年时代起,就具有仇恨清王朝,反抗压迫的思想。当年叶剑英带头剪辫子,参加“打潮勇”的故事,便是这种思想的生动体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叶剑英…  相似文献   

17.
俄国立宪民主党是俄国自由资产阶级的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在俄国自由主义反对派运动发展的基础上成立的。还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一些卷入资本主义关系中的贵族代表人物中就产生了自由主义改良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反对派。他们企图用改良的、同沙皇制度妥协的途径来废除农奴制度。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  相似文献   

18.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的一本著作。他结合自己20多年深入课堂.指导2000所学校成功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经验,提出学校改革要进行“静悄悄的革命”。他认为,“从一个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静悄悄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占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在此较完全的意义上来说是从孙中山瓴导的辛亥革命开始的;当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时,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勇敢地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从而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伟大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一生的奋斗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其中“不知道经过几多困苦的经验,几多  相似文献   

20.
“看客”观是鲁迅“立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是鲁迅沉痛的人生体验;对中国民众的清醒认识;对封建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积习的不懈批判;以及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时代社会革命发展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鲁迅“看客”观的形成与发展展示了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对民众认识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