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外音乐课程资源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校外音乐课程资源必须坚持地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必须对校外音乐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发挥校外音乐课程资源促进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国教育部颁布《国家音乐教育计划》(A National Plan for Music Education),期望提高英国音乐教育的质量。为响应这一计划,每个地方当局都建立了校外音乐教育中心(Music Education Hub),为中小学生提供唱歌和学习乐器的机会。在我国,校外音乐教育缺乏实用的、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且音乐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如预期。通过对英国校外音乐教育模式的探索和评估分析,反思我国校外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尝试将英国音乐教育中的优势引入我国,探索出适合我国校外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脑音乐在校外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电脑的普及,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被广大的音乐教育者所熟知与掌握.它在音乐教学与音乐制作中被得以广泛的应用.作为与基础音乐教育不可分割的校外音乐教育也面临着采用这种现代化手段的新课题.突出了电脑音乐在校外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内容来源于儿童,前苏联阿尔金称游戏为"幼儿的心理维生素",可见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之大。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选择游戏辅助教学,最大限度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游戏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日常音乐教育必须在遵循幼儿发展、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让孩子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如何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发展适合幼儿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和游戏整合是我们近几年一直探索思考的问题。但目前深入到幼儿园音乐活动现场时,看到的是"教授音乐的教育"。怎样通过节奏朗诵、歌唱、拍手跺脚、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音乐等多种形式,把语言、律动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来教授音乐。改变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的方式,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给幼儿提供学习音乐的场景,在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将"教授音乐的教育"变成"通过音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校外音乐考级正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它从无到有,从自由混乱状态走向科学管理。它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有机地整合,对推动我国校内外音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公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接受。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校外音乐考级呢?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创新思维模式统领下,学校音乐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得到初步创建,但在实施中却出现反差。其内部原因是教育者在音乐教育"范式的革命"面前墨守成规,外部原因是"应试教育"困扰。音乐教育者应加强音乐教育理论学习,付诸音乐教育实践创新;加强师德修养;制订音乐教师教育生涯规划;以音乐"三度创造"为主线,倡导音乐变构学习,开展音乐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践是教师资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校内教学能力类课程的学习、校外教育见习、实习有效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本文将结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音乐教师教学能力角度,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校内外实践课程以及校外见习、实习的介绍和建议浅析了如何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9.
时莉 《快乐阅读》2011,(1):116-117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0.
杨翠荣 《考试周刊》2014,(14):173-173
<正>《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可见,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渗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自我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1.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盛的情绪陶冶学生,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中,节奏感是不可缺少的,是音乐的"灵魂人物",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点。只有学习好了节奏感,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才能发挥小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的作用。无论何时,节奏感都应该在音乐教育训练中排在首位。一、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意义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主要是为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孩子的高素质要求,在校外报班,上小课,为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校园音乐教育滞后的前提下,音乐学科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的提出,真正引领我校音乐教师排除了以往音乐教学的随意性以及无序性,使学生不仅仅学会几首歌,还能形成真正的音乐素养,摒弃不正确的音乐学习,让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形成及发展,将学生的课内课外音乐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有权进入平衡、综合、有序的音乐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13.
耿倩 《小学生》2013,(11):33-33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逐渐走向普及,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灌输式"课堂教学法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未知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打造优质的小学音乐课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创造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  相似文献   

14.
高师音乐教育是以为社会上培养更多的音乐教育者为前提条件的教育工作。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划教学法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培养出合格的从业音乐教育者,提高音乐学生的音乐专业从教能力,以此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更加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这是高师音乐教育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所要重点改革的地方。本文章从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可行之处、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并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起到借鉴与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玲 《宁夏教育》2012,(Z1):101
《音乐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科综合。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夕阳宣言》中提出:"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在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改革的根本是音乐学习方式的改革,这样才能使音乐课程的各种教育功能得到体现,音乐教育目标才能得到落实。比较而言,在体现学生音乐学习方式方面,传统音乐教学与现代音乐教学的教学观念存在差异。1)传统音乐教育观将学生看成没有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评价能力的,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旨意的被动接受者。2)传统音乐教育习惯从音乐艺术本体的角度看待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功能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现代音乐教育则倾向于将音乐教育放在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如美学、文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各个学科的  相似文献   

17.
"体验"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头脑印象,是对现实世界一种亲身经历的过程。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意义,从库伯的"体验学习圈"、杜威的"在做中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等角度论述了小学音乐实施"体验学习"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音乐教育新体系已经改变了广大音乐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音乐教学新体系"新"在其双基目标,即"新双基"。"新双基"具体是指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和基础音乐活动经验。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音乐教育新体系下怎样进行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呢?毋庸置疑,只有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夯实音乐教育新体系下的"新双基",才能全面实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新飞跃"。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音乐教育新体系下的初中歌唱教学。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幼儿喜爱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和途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它可以提升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促使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且也可以促使幼儿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贲道宏 《儿童音乐》2011,(10):46-47
中小学音乐课要"减负",就必须淡化音乐课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否则学生将会因为厌倦音乐知识学习而对音乐课失去兴趣,从而影响音乐课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那么,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是由于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而带来的负担过重吗?在我国当前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真的存在"音乐学习负担"问题吗?如果它确实存在,"负担"到底来自何方,又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