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菊花》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而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这两部小说里,两位作家都对生活在男权社会、深受男权思想压制的女性进行了刻画.以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这两部小说里的两位女主人公,通过解读她们相似的心路历程,探讨其悲剧命运及其成因,以期在加深对这两个艺术形象理解的同时,又能促使人们对女性的命运与价值建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采用了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父权制社会里为自立和平等而抗争的新女性简·爱.这部小说如此成功,更在于它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尤其是运用哥特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简·爱>的"哥特式"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即主题和情节,恶棍英雄,意象.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两位著名英国女作家,分别于1813年和1847年先后出版了各自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和《简.爱》。这两部小说近两百年来一直为人喜爱、畅销不衰,不能说与这两部作品的开篇技巧毫无干系。文学评论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这两部传世作品的开篇艺术作一些比较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都是女人的故事,反映的都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由于两位作家的性别不同、所生活的年代不同以及对女性美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女性角色的刻划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们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程度不同,使两部作品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简·爱》女权意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日益发展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和人的命运 ,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 ;试从《简·爱》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的自身经历 ,女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 十九世纪中期,勃朗特一家出了三位女作家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的成就当属最大,是一部闻名世界的优秀小说。 大约一个世纪后,英国另一位著名女作家达夫妮·杜·莫里叶创作的小说《蝴蝶梦》因其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轰动文坛,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典名著。  相似文献   

7.
《简·爱》两种中译本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经典名著,多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对上海译文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两个小说译本在语言和风格上进行比较,探讨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9.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 ,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她同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 ,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谈及《简·爱》,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刻骨铭心的曲折爱情,以及简·爱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大胆追求独立人格与男女平等权利的精神特质,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伯莎.梅森则明显忽略、漠视甚至误解。文章拟从疯癫而又清醒、角色定位与人物原型、人物塑造的特定意蕴等方面入手,尝试解读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浅谈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在她的笔下,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而不是神化的女人;女人叛不出男门,是因为谋生之外她们也谋爱;“性”天然地存在于女性的天性里。像饮食之于生命那么重要。根本不存在肯定它还是否定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池莉凭着其作品的通俗易懂深得读者的喜爱,而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也在读者心中烙下印记,成为大众探讨的一部分。她作品中的女性原型均来自于现实生活,来自于她本人对女性的认识,是现实与自身的一个缩影。然而在她作品中出现的女性也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模型,相反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融入了社会变化的大潮流中,演绎出不同时期的生活,奏出与时俱进的乐章。  相似文献   

13.
温庭筠、韦庄是《花间集》中最著名的两位词人,他们都有大量女性题材的作品,但是两人在女性描摹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具体作品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14.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两住重要的美国非裔女作家,《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分别为她们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黑人女性写作上具有传承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生在女性权威家族中,并获得前辈女性的人生经验,在女性间的同辈情谊上也存在着写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婚姻,两部作品同样存在着对传统家庭婚姻的叛逆和蔑视,即对于传统婚姻的解构。这些无不体现着美国非裔女作家对于前辈的继承和回应,进一步拓宽了黑人女性中心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萧红的小说,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萧红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萧红在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时,也注重挖掘这些苦难女性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她笔下的女性充满着独特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6.
在对"红色娘子军"创作论争涉及的相关作品、人员、文章、媒体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红色娘子军"创作论争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包括:1.特定时代"红色娘子军"创作资源的无偿使用问题.2.不同作品的对"红色娘子军"的艺术构建问题.3.政治因素对"红色娘子军"影响力的放大问题; "红色娘子军"创作论争值得反思的问题还包括:1.大众传媒的煽动与新闻标题的误导问题.2.大众传媒的煽动与新闻标题的误导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曹禺笔下的痛苦人生--兼论曹禺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戏剧作品里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活、灵肉丰富、充满质感的女性人物,她们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曹禺对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充满同情与欣赏?相反,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他们几乎都是赢弱、无能、痛苦、不能自救的男人,是在人类的进化链条中被否定的人物。而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的人生都充满了痛苦的哀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唐时期,是传奇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从内容上说,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在唐传奇中成就最高。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并且经常运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创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9.
龙启瑞是广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之一,为“岭西五家”、“杉湖十子”中的大家,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描写妇女的作品比较多,特别是描写节妇烈女的作品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作品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节妇烈女形象,突出了她们刚烈的一面,与传统诗歌中的妇女有较大的区别。但由于道德色彩太浓,影响了这些作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20.
被人称为"古今言情第一人"的李碧华的作品多数为描写爱情的作品,她的作品中往往从出人意料的切入角度,写人物重重纠结、环环相扣的缠绕状态;写被严重压抑的情欲爆发时的异彩;写非常态的爱情关系里常态的爱情心理,并从中透露出她对爱情、恋爱中男女关系、对现代社会女性人生困境、女权主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