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松轩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颇负盛名的教育先驱,在"废科举,兴学校"的历史潮流中,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陕西蔡元培".  相似文献   

2.
豫籍留学生群体依托于近代中国声势浩大的出国留学运动,发出践行"教育救国"的时代最强音,呈现出年龄结构年轻化、学习科目多样化和社会流向多元化等特点,凸显了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河南留学教育运动演进的区域特质。  相似文献   

3.
蔡红 《兰台世界》2012,(33):72-73
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及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详细分析其"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内涵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当今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外语教育自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开端,此后不断发展完善,至民国时期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教育、外交人才,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近代著名女教育家俞庆棠被誉为"民众教育之母"。她出生教育世家,在美留学时继承和发扬了西方经典教育理论。在国内教育舞台上,俞庆棠以强烈的爱国进步热忱,积极推动民众教育和男女教育平等,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更是"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的进步思想促使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在出任清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校长期间,他锐意改革,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近代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报春鸟"和"普罗米修斯",留学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近代医学留学运动是整体留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医学科技的开拓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本文拟对近代医学留学运动在整体运行中的历史维度略作剖析,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张世英,一生从政,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为清代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率先提出"教育救国"的思想,积极响应辛亥革命,致力创办新式学校,对中国近代革命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天津商会是近代中国影响较大的社会团体之一,在促进天津城市发展,尤其是商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兴办学堂"是其功绩之一,支持商学教育成就显著,学成之徒"跻跻跄跄,一时称盛".同时,天津商会的分支机构还在其管辖下的河北省各县,支持建立各种商业学堂,推动当地教育的开展,直接促进了北方地区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张伯苓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奥运先驱,一生致力于近代教育发展,创办了南开教学体系,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谷小水 《历史档案》2000,5(2):93-98
职业教育,就是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世界各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即为教育必须配合社会经济发展,朝向实用科技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前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实萌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近代教育实践,但由于受西学认知的局限与客观条件的制约,职业教育在有清一代的发展非常有限。民国成立后,随着对西学认识的加深,以及一批职教界人士的积极努力,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试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作一初步检视,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西冲突的矛盾中逐渐展开的,可以说外来因素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触媒剂"。但是外来因素必须通过中国社会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由社会各方面影响所构成的"合力"推动的,其中人口因素是这一"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是激发与推动教育变革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因素对教育现代化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同样,教育也是影响中国近代人口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人口变迁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3.
宋永红 《兰台世界》2015,(1):101-102
近代天津的工程技术教育始于洋务运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而渐成熟,为近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促进近代中国教育的进步和转型贡献颇丰。  相似文献   

14.
董亮 《兰台世界》2013,(10):10-11,146
<正>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爱国主义可以说是张学良的灵魂,他将爱国主义贯彻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在主政东北时期,张学良尤为重视发展东北教育,并且将爱国主义作为教育的核心,形成了"教育救国、重教兴国"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不仅享有"重臣名儒"之称,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建新式学堂,主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为中国的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他首次阐述了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理论。他于1903年提出教育的宗旨包括身育和心育两部分,其中心育又细分为智育、德育、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育成智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李金平 《兰台世界》2014,(12):82-83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他首次阐述了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理论。他于1903年提出教育的宗旨包括身育和心育两部分,其中心育又细分为智育、德育、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育成智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图书馆学家。他曾先后担任民国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竭力倡导图书馆对教育大众和启迪民智的重要作用,认为要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天下英才,则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并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发展图书事业的人世楷模和珍惜人才精英的学界泰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屠仁守似乎并不够著名,然而屠仁守对近代教育的贡献却是非凡的。自被革去御史职务后,屠仁守开始了从教生涯,与早年弹劾李鸿章、醇亲王跌宕起伏的官场仕途比较,屠仁守在教育领域的工作是润物无声的。  相似文献   

20.
陈嘉庚坚守的"有教无类"、"综合发展"、"诚信公忠"思想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其留下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后人在教育事业方向的探索研究树立了良好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