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多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很难出效果,而第一课时也的确头绪繁多,牵涉到导入、字词教学及初读课文等环节。怎样让第一课时教有实效呢,我的经验是必须做到简中求实,简中觅效。第一是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目标要科学、适  相似文献   

2.
初读也精彩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也就是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只有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那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教学上出实效,上出精彩呢?我觉得应紧紧抓住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第一课时教学,存在越位、错位等现象。实际上,第一课时教学就是要解决初读和识字正音的问题,解决怎样让学生一步步读出兴趣、读出疑问的问题。简单地说,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目标应该是读书、识字和写字,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当然,在不同学段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就低年级而言,第一课时教学可解读课题,唤起阅读期待;整体感知,有效初读文本;聚焦字词,落实识记目标;再读课文,设置阅读悬念。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教学模式化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厌烦,影响教学的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第一课时的目标设定,要优化教学的策略,才能让第一课时的教学呈现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5.
常态下的阅读课第一课时往往存在教学内容生拼硬凑、教学流程死搬硬套等弊病。第一课时教学是整篇课文教学的基础,每个人都想让“良好的开端”成就“全部的成功”。可是为什么第一课时的教学探讨却举步维艰?细究其中原委,我们发现作为指导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依据的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相似文献   

6.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一是要强化目标意识;二是要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就一篇需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精读课文教学而言。如何正确把握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呢?下面从第一课时的目标及策略开始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玲 《贵州教育》2012,(16):45-47
在许多纷繁的公开课、研究课的教学中,第一课时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执教第一课时,也总是让人觉得太“胖”。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到底应当怎样上呢?2011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第四届小学语文科优质课大赛”,让人欣喜的是,大赛组委会下发的文件要求我们探讨如何上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9.
从教以来,总是有一个教学上的难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如何让第一课时上得既有情趣又有新意棚5怎样的第一课时阅读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我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位语文教师说:“第一课时无非就是破题读文,总体感知,教字教词,扫清障碍而已。只不过每个第一课时都这么上,教学实在没劲,学生也没有兴趣。”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话一方面揭示了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程序和任务,另一方面,从“每个第一课时都这么上”也反映了当前第一课时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僵化(对第一课时的划分界限的认识僵化)、简单化(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理解简单化)、模式化(对第一课时教学方法的操作模式化)。  相似文献   

11.
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 ,人们研究得最多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不管是哪一级的观摩课、研究课 ,大家上的几乎都是第二课时 ,即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 ,多数教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存在着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目标不明确 ,重点不突出 ,学习效率低 ;除了学习掌握生字新词以外 ,不知做什么 ;不少观摩课、研究课还有“垫底”的现象。就讲读课文的教学来说 ,不但有全课的总目标 ,而且有每一课时的分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 ,每一课时的教学都同等重要。第一课时的教学是二、三课时教学的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 ,同样应以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目标。不畏浮云遮望眼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之所以收效微,是因为低、中、高年级教学目标不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侧重点不明.归根到底.是因为课时教学目标不明、不简、不适。要明确课时教学目标.首先.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会积累、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达到立人的目标.直到学生离开教师的帮助.照样能学语文、用语文、会做人。  相似文献   

13.
祁丽 《教学与管理》2012,(29):48-50
教学目标的落实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是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然而,纵观阅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越位、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不顾自己的任务,干起第二课时的活儿,有的根本无视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目标。作为过渡年段的中年级,因为兼受低年级和高年级教学的影响,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蒲公英》一课的经历,谈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1.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1.1第一课时教学中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情境朗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读的目标;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  相似文献   

15.
上好第一课时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首先要正确把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运用学讲,以学定教,充分利用预习本,紧扣课题资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交给方法,由扶到放训练学生学会概括,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使得第一课时简约深厚、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第一课时一直不被重视.系统的研究也比较少,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呈现出简单化、随意化现象。如何定位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如何让第一课时也变得精彩、生动和深刻?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实践,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期刊发几篇文章予以探讨,也欢迎广大读者来稿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7.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所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许多纷繁的公开课、研究课的教学中,以及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让第一课时不是过“胖”,就是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8.
在各种研讨课、交流课中,我们常常观摩的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难觅踪影。偶尔听到,也是课时不分。在日常教学中,第一课时往往上得很单薄,而第二课时常常是"发胖式"的教学。有时教师为了教学的全面,面面俱到、逐词逐句地进行分析讲解,教学全无主线,流程相当混乱。我认为,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应当是互补的关系,好的教学,应当让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得益彰。一、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魏立红 《甘肃教育》2006,(10B):62-62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1)课时内容:包括整个课时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切内容。(2)任务与要求:包括课时教学中让学生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所要遵守的规定。(3)准备部分:为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基本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一、围绕课时目标选择文本 一篇课文的教学要分两至三课时。各课时的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为此。处理文本时。首先要选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密切关联的文本资源.与本课时教学目标相距甚远的.用起来不经济,不必选。至少不能选为主要教学资源;其次,要根据各课时教学的不同要求。统筹安排全文内容;再其次。为突破重难点。每节课应有一条具有统整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思路.教师应选择与这条教学思路紧密联系的文本资源组织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