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数据之于新闻,越来越重要,其已从服务于新闻的角色演变为新闻传播学科门类中一门新的科学分支:数据新闻。在关于农业科技与产业的新闻中,大部分报道会涉及到数据。数据具有大量、多样、高速、价值四大特征,本文从采集新闻(获取和判断数据)、编辑新闻(理解与分析数据)、发布新闻(结论与数据呈现)的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数据应用使农业新闻报道更加准确且通俗易懂,从而提升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白小豆 《新闻世界》2013,(9):209-211
农业现代化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环节,而大众传媒在传播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大众传媒和农村受众两个角度,对山西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现状做出了描述,并对其进行了受众分析,指出了山西农业科技新闻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加速了数据新闻的发展,虽然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凭借自身的优势为抗疫报道提供支持,然而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传播内容同质化、隐私泄露等问题。本文结合抗疫数据新闻报道及时准确、内容可视化呈现等传播特点,分析数据新闻传播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加强抗疫数据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促进我国数据新闻的健康发展进行研究,旨在为数据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技术被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变革与发展,大数据的运用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本文从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出发,分析大数据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以期促进大数据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邵金花  李相基 《新闻爱好者》2021,(3):I0003-I0004
大数据时代,既是瞬息万变的时代,也是行业变革的大时代,作为记录时代的新闻传媒业,压力和挑战尤为突出。《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深度解读"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揭示了大数据新闻传播是一种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对社会某一方面的趋势、动态和结构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闻产生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交流与接触。近年来,新闻媒体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面临着重大的冲击,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速度上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引发的思维变革,也在不断地改变新闻的传播方式。在这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采取的信息种类繁琐复杂,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只有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才能保证为受众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因此,本文对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大数据新闻传播的内容及实际应用着手,发现大数据方法在新闻传播创新中的难题,进而对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的操作路线予以详尽的论述,望此次研究能辅助寻找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促进新闻传播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数字新闻史论的角度,探讨了移动新闻之于新闻研究和实践的意义,并对其与数字公民新闻实践互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也略举了国际上移动新闻实践与电视传播相结合的案例,希望对中国本土的移动新闻实践、传播及喧嚣和理论语境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卢毅刚 《今传媒》2016,(9):14-16
面对大数据的冲击,互联网新闻信息的传递与传统媒体相比,无论是信息源、传播主体、组织结构还是呈现方式都有着巨大区别,出现了“数据新闻”[1]这是大数据时代与新闻业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将从新闻信息传播机制、新闻基本要素以及新闻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取舍三方面对于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进行理性的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陈凯君 《今传媒》2020,(4):61-64
数据新闻是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的生产、存储及算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兴起的新闻版块。正是因为伴随着的大数据资源的特殊性,相较于传统新闻生产,数据新闻生产的权力出现了位移,数据平台出现了数据新闻资源垄断等新特点。权力位移与资源垄断进而对新闻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除了从传统的新闻传播视角进行伦理探讨外,还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及媒介环境学角度对数据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问题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闻游戏作为一种新闻产品的传播载体与表达形式,虽在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媒介形式颠覆式改变的全球传播环境中诞生,融合与矛盾、创新与停滞是其与生俱来的特点.对于这种新的表达形式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从宏观层面分析其属性、文化意义和伦理悖论,鲜有基于新闻游戏制作过程跟踪的实践探究,导致新闻游戏脱节于国内文化产业创新与变革的发展.基于已经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新闻游戏应该走向更为丰富的实践,为新闻传播的改革创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数据在掀起信息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引领了新闻媒体发展方向和传播形式新变化。其中,可视化新闻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样式和报道方式,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领域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概念与意义、报道类型与方式及数据新闻可视化过程应避免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明晰数据新闻可视化运用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新闻传播业也受此浪潮的影响。新闻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构成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本文以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传播各大要素的影响为出发点,从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受众分析到媒介分析,探析大数据时代对新闻生产的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及传播媒介各要素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王一鸣 《新闻大学》2023,(10):106-118+123
本文基于两届全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研修班的问卷调查数据和专家访谈资料,对161位院长、主任及其所在院校的基本情况进行用户画像,对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焦点问题和大变革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时代走向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在互动与对话中呈现新闻传播教育共同体的集体智慧、探寻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催生了数据新闻的概念,数据新闻的出现与发展,引起了新闻生产方式、呈现方式、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在这种变革下,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发生变化.此次研究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基于数据新闻的生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冲击,目的在于理清数据新闻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虚拟现实凭借其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特点对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当前VR新闻的生产和效果等方面分析VR新闻的传播特征、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羽  赵俊峰 《新闻知识》2006,(11):19-22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纽约到伦敦,从汉城(首尔)到东京,“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正在海外传媒界勃然兴起,有关“公民新闻”的讨论已是沸沸扬扬。[1]在国内,随着媒体对在9·11恐怖袭击、印度洋海啸和伦敦地铁爆炸等重大事件中博客出色的传播作用以及对韩国OhMyNews公民新闻网站的报道,公民新闻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公民新闻也称之为“参与式新闻”,指“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2]也就是说,在公民新闻中,作为普通人的公民发挥了主动和积极的作用,而不像传统新闻时代,新闻从…  相似文献   

17.
左宁 《中国广播》2016,(7):52-56
大数据带来的新闻变革体现在:海量数据的分析结果让新闻报道更具深度;可视化呈现方式更易于用户理解。大数据新闻对社会传播具有影响决策的功能,可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其社交化运作使得新闻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机器生成新闻及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新闻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数据新闻图表,在当下大数据时代传播语境中,已经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报道类型,它基于新闻数据的抓取、分析、整理,运用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价值。数据新闻图表往往信息量庞杂,图形元素众多,因此良好的版式布局,在数据新闻图表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版式设计角度,探讨数据新闻图表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发展状况及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应用背景,分析研究了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技术现状,总结归纳了数据可视化在新闻报道中的有效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在信息传播报道中的应用场景。本文还就自主研发的适用于报业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工具NewsViz(NewsVisualization)出发,阐述了NewsViz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其应用特点。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是报业在数据新闻可视化制作方面的新突破,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闻美学是新闻学和美学的统一,其最终体现在新闻作品中。近些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媒体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媒体亟须从新闻采编层面出发,探寻新闻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高度统一的有效路径,提升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与影响力,主动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与传播格局的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闻美学价值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当下新闻美学价值体现的新特征,并分析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意义,最后对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