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  相似文献   

2.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从占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海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敦育”。  相似文献   

4.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尽管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一一爱的教育。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些观点都体现了爱心教育。同样,好的作文评语也应该融入教师的爱心。  相似文献   

6.
爱心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老师"……尽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尽管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充满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不尽相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就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来看,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和自己学生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不喜欢语文和生活的学生会学好语文!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深悟情感教育和…  相似文献   

8.
所谓“教育真爱”,就是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要求,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纯粹的、理智的爱。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需要教育“真爱” 爱学生是当教师的基本条件。著名教育家在这方面都有经典的阐述,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别林斯基言,“爱是鉴别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语录     
《小学生》2010,(9):F0002-F0002
高谊不鄙易故师。 疾学在于尊师。 谁知冰雪凝严候,自是乾坤爱育心。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还必须要保持一颗赤诚的爱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人生的美德中,没有比爱心更为珍贵的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1,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一切的原动力。从古代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到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的"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没有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君子不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孔子的教师观及其现代价值,正确认识孔子的这些教师观,对当今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怡 《华章》2012,(34)
爱生是老师的天职,师爱不同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无私的、博大的爱.孔子日“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老师的爱,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点点烛光,就是学生知识旅途中的一盏引路灯.  相似文献   

13.
<正> 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是一种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孔子曾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更直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现在在不少学校教师的爱却弹出了不合谐音调。打骂体罚有之,偏心不公平有之,缺乏敬业有之,利用学生及家长也有之,不管学生,只做经师者更有之。鉴于此笔者以为重新研究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爱的经验理论,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振奋教师之精神十分有其必要。苏霍姆林斯基一生辛勤从事教育活动。他在平凡的教师和乡村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做出了出类拔萃的成就,被前苏联教育界推祟为“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成就的取得,除了他的实践基础,教育信念之外,有一个最重要的主观原因,这就是对儿童深沉的爱。苏霍姆林斯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教育家,在教育的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本文仅就孔子的师生关系问题做如下简略述评。一孔子的教育实践是长期的、深刻的、生动的。他在爱生忠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以身作则、关心学生等许多方面具备了优秀教师的品质、修养和条件,堪称后世教师的楷模。孔子师生关系的基础是热爱学生,忠于教职。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考察孔子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完全体现了这种爱生忠诲,任劳任怨的  相似文献   

15.
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有哲人说过: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时代进入了21世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口号也喊了20多年,中国的中小学生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本期发表的3篇文章,从不同视角作出分析,其相同点是都在疾呼:救救孩子!然而,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夫子云:“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忠心于他,能不教诲他吗?)孟夫子说得更直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刊愿就此“教育生态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欢迎摈弃空话的田野调查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倡议。  相似文献   

16.
师爱无价     
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那么,怎样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所任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呢?  相似文献   

17.
如今,“和谐”成了社会上的高频词,它反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流行语应运而生。于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对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谐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乐在其中。高中生有独立的个性和思想,有独立的人格和追求。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我认为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离不开教育氛围、师生关系、班级精神等方面的和谐。一、寓“爱”于“犯错时”,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罗素指出:“凡是…  相似文献   

18.
周久志 《广西教育》2010,(1):36-36,44
教育家夏丐尊早就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爱生是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为什么有些教师在面对一群孩子的时候,却经常发出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笔者认为,要想让爱生成为教师职业的信心和力量,让教师的爱能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我们必须做到“有理、有情、有法、有度”,唯此“四有”方能化解“爱生的苦恼和困惑”,  相似文献   

19.
一、施教之道。重在扶伤在我众多孩子当中,有一部分是遭受过种类不同、程度不同的“伤害”的。对这些学生。我格外给予关注。倾注满腔心血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9币、同学和集体的温暖。张玲同学的父亲因病过世,母亲带着五岁的妹妹改了嫁。她只能与年逾七十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境十分困难,多次提出退学。孔夫子说过:“爱之能勿劳乎?”  相似文献   

20.
蒋存福 《阅读与鉴赏》2010,(5):35-37,56
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