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美学观点。因此,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的考查热点。而鉴赏人物形象,一般分"三步走":首先,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最后,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下面主要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分类简析其设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相似文献   

2.
任何描写都不是文学作品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活动。鉴赏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应该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入手。如何通过外貌描写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  相似文献   

3.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典型的人物形象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又有深远、广泛的概括性,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鉴赏小说,必须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①分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来揭示主题的。②指认并分析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手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④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认识小说中人物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欣赏小说时,应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和方法,从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正确理解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能运用学习记叙文的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理清小说的线索,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能区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指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及其作用。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往往能透露出人物的内  相似文献   

5.
<正>小说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运用小说来反映现实生活就要创造具有现实气息的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针对外貌、服饰、行动、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第二,就是将小说中的人物放入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描写,该环境可以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利用各种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使故事的主题更为深刻;第三,通过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从细节描写米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简洁传神的语言。 3.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刚。  相似文献   

7.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要从分析这些描写入手。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的衣着描写表明了他的沙皇军警身份。《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体现了闰土一家生活的日益贫困。“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意味深长的话语体现了他  相似文献   

8.
单元提示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的小说单元,编者要求教者把握的要点是“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理解小说的中心思想;了解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下面拟就这一要点的“理解”与“实施”作分项说明。  相似文献   

9.
运用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塑造入手,简析细节描写在表达感情、塑造性格和展现精神品格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通过作者创造的形象来实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现实生活画面的中心。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对人物和人物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只有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才有助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解读经典小说,从人物形象入手是传统且常用的方法,这有其学理依据:小说由情节、人物和背景三个基本因素构成。人物形象乃至深层次的性格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人物性格。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可抵达对小说蕴含的理解和把握。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思维方式和解读逻辑呢?让我们以鲁迅的《祝福》为例,尝试借鉴西方叙事学的"故事语法"概念,从故事构成角度入手,继而与人物形象分析相结合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2.
写人记事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时,如能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提高阅读学习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人物形象描写处批注,在故事情节发展处批注,在环境描写特殊处批注。  相似文献   

13.
郭永珍 《现代语文》2009,(10):57-5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构思和环境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的形象。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我们可以从文中几次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入手。  相似文献   

14.
小说阅读     
【聚焦考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小小说篇幅短小、人物少、情节简单,考查的可能性很大。考查内容既有和散文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主要指:把握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5.
笔者发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羚羊木雕》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地运用了叠词。这些叠词,从人物来看,几乎涉及文中所有人物;从描写方法来看,有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从所在位置来看,几乎分布在文章的各个段落。因此,笔者认为,重点品味这些叠词,是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的一条捷径,起到"立片言以明万意"、"牵一发而动全身"之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阅读     
刘曹军 《新疆教育》2013,(14):102-103
小说,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对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作者的情感。阅读时,一般先从了解故事情节入手,然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来写人,进而再研究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事这些人,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来写。总之,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然后逐层深入地加以研读,就能较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7.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是学生有效理解小说内容的关键。细读文本是学生剖析人物形象的“法宝”,便于借助对话、心理和空白,丰满人物形象,有效理解阅读效果。文章以《穷人》这篇小说为例,从对话、心理和空白入手,详细介绍应用文本细读教学法分析人物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披文入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有效方法。披文入情即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意。鲁迅在其文章中写到不同人物的偷。从描写偷的语言入手,我们可以看到隐含其间的不同的意蕴。善良、无奈、迂腐、无赖等不同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借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并与时代精神相应和。因此,鉴赏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提高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大致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阅读并理解小说的内容,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认知,也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初中小说教学来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的分析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在概括情节时不能抓住核心要素,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结合具体的描写方法展开,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不到位,不会从多个角度解析小说的主题。为此,在初中小说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