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唐菖蒲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周径10~12cm的种球,以密度为30~40个/m~2的切花品质最好,密度为50~70个/m~2的切花品质次之,且两种栽培密度的花穗长度、小花数、花径大小未达到显著水平.栽植密度在80~100个/m~2,植株较细弱,容易出现"盲花"现象,切花品质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切花品质与产量,确定天水市冬春季唐菖蒲的适宜栽培密度为50~70个/m~2,  相似文献   

2.
正交优化设计在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上采用密度、播期、施肥量和NPK配比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施肥量是影响夏播黑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对黑大豆产量影响强度大小的顺序是:播期>施肥量>密度>NPK配比;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措施的最佳组合为密度12000-15000株/667m2、播期6/5、施肥量30-40kg/667m2、NPK配比2:3:2。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边界层理论,建立含CO2的蒸汽在竖直平板表面凝结换热模型。CO2的存在极大恶化了凝结换热性能。在CO2浓度一定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热流密度逐渐增大,凝结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界面温度近乎线性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迅速降低,界面温度逐渐增大。CO2的存在使得凝结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随过冷度的增大,液膜厚度逐渐增加,气膜厚度逐渐减小,但气膜厚度要比液膜厚度大一个数量级;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液膜厚度与气膜厚度均在减小,但气膜热阻与液膜热阻的比值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浓度CO2情况下,气膜热阻成为主导热阻。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东部山区越冬期花尾榛鸡种群密度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1—2月,采用样带法和显著分析对长白山东部山区花尾榛鸡越冬期种群的密度和分布及与雪深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长白山东部山区越冬期,花尾榛鸡的种群密度为0.3329±0.0575只/hm~2,偏爱选择针叶林生境(84.75%),窝迹雪深为38.69cm。进一步分析表明:雪深超过体长的针叶林是长白山东部山区花尾榛鸡越冬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种鸡采用乳头式和开放式饮水的生产效果进行了84天的测定。结果表明:乳头式饮水的种鸡饮水的浪费量为(061.4,52.5%),垫草的耗费量减少59.2%以上(0.2970.710,0.804kg/只),垫草的使用时间延长3-8天(157,12天),鸡舍内空气中的NH3降低5.2%,H2S降低1.1%,CO2降低12.7%;饮水中细菌总数降低,大肠杆菌数降低;种鸡提前2.5周达到产蛋率50%;节约饮水及垫草开支60%以上。故认为乳头式饮水有利于鸡舍环境的改善、节约生产开支,有利于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型手捡、Tullgren干漏斗和Baermann湿漏斗法对川芎种植基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3.13×104只/m2,其中,川芎样地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35×104只/m2,11个类群;菜地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4.91×104只/m2,15个类群.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菜地的杂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密度显著高于川芎地(P<0.05),植食性和捕食性显著低于川芎样地(P<0.05).菜地的DG和C指数高于川芎样地,而J和H'指数低于川芎样地.表明川芎种植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宁夏盐池县干草原牧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土壤种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牧草返青期、牧草生长发育期和牧草落粒期的种子库密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其密度分别为1286粒/m2、792粒/m2、817粒/m2,平均发芽率为38.26%,种子库中以单子叶数量居多,是双子叶数量的6.75倍;在垂直分布上以0~5cm土层中最多,占71.31%,5~10cm土层次之,10~20cm土层最少,仅占10.33%。  相似文献   

9.
以Wistar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九周不同强度的跑台训练,以此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同龄大鼠骨骼肌无氧代谢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37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1只和实验组26只,实验组分为有氧组12只和无氧组14只。对照组常规饲养,不运动。有氧组和无氧组的训练方案不同,前两周两组均进行跑台适应性训练,从第三周开始跑速逐渐增加,到第五周时达到各自的最大速度,直到第九周都用最大跑速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对所有大鼠采血两次。用酶免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结果:经过九周训练,无氧组血清CK的活性有了显著提高(P<0.01);有氧组CK的活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无氧组变化较小;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血清CK值对运动负荷强度比较敏感,且能够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女子手球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18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负荷训练对月经正常和月经异常运动员IFN-γ、IL-2、IL-4和IL-10的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1)月经正常组和异常组IFN-γmRNA表达变化相似,第四周、第五周水平比第一周高(p<0.05)。月经正常组和异常组的IL-4mRNA表达逐渐升高,在第五周发生显著性变化但月经异常组第五周的水平低于月经正常组(p<0.05)。2)月经正常组的IFN-γ/IL-4先逐渐升高,后发生降低(与第四周比,p<0.05);月经异常组的IFN-γ/IL-4先逐渐升高,后发生降低,但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四周训练使女子手球运动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激活,但大负荷训练后到恢复调整周结束时机体免疫稳态出现逐渐失衡,Th1/Th2平衡出现向Th2方向增强趋势,月经正常和异常组无显著差异。要注意大负荷训练期之后的过渡期和调整期运动员预防免疫功能的失衡,预防URTI。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骨骼肌急性拉伤修复过程中MHC -Ⅱ和COL-Ⅰ、COL -Ⅲ的变化,了解拉伤愈合过程中肌纤维再生过程及纤维化过程.方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即刻组、第1、2、3、4、5周组,造成腓肠肌急性拉伤模型后对各组进行取材并检测MHC -Ⅱ和COL-Ⅰ、COL -Ⅲ.结果:MHC-Ⅱ水平第1周降到最低,第2周开始增加,第3周恢复正常;Col-Ⅰ水平第1周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增加,在第3周超过正常,持续到第5周;Col-Ⅲ从第1周开始上升,第3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结论:骨骼肌急性拉伤后,骨骼肌的再生过程约在损伤l周后开始,伤后3周达到高峰,并持续5周以上.纤维化过程在损伤后1周以内开始,并持续到5周以后.其中Col-Ⅲ的水平恢复早;Col-Ⅰ的恢复较晚,但在高水平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2.
借助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获得60名7岁男童静止站立和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肥胖儿童在足底某些区域的足底压力、足地接触面积以及压强等要显著高于正常组,尤其是在足跟、足弓以及第3-5跖骨头处冲量变化和压强时间变化率也显著增高,这大大增加足病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淡水资源是指在地球水圈内,除海水、卤水以外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冰川水、大气水等.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把水资源问题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淡水资源,是中国实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紧缺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很大,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缺水,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破坏,增大了对有限的水资源需求的压力.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80年代全国年总需水量约为4400亿m~3,到2000年将增至6500亿m~3,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将使人口与水资源的比例进一步失调,到2000年,我国淡水资源将下降为2200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800m~3,水资源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横向研究3~6岁幼儿单腿站立动作技能的运动学和下肢肌力特征,构建站立时间与支撑腿膝关节屈曲角及小腿长度的回归方程,以揭示3~6岁幼儿单腿站立姿势控制能力发展规律。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幼儿园共135名幼儿。采用BT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采集运动学数据,使用VIXTA数字录像机同步录像,使用“Anybody 7.0”仿真软件计算下肢肌力,采用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幼儿单腿站立动作技能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人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中级阶段人数呈现两边少、中间多的特征,高级阶段人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多。2)幼儿的膝关节屈曲角出现阶段主效应和年龄×阶段的交互效应,踝关节屈曲角出现年龄×性别的交互效应,髋关节屈曲角和髋外展角出现性别主效应,支撑腿膝关节屈曲角出现阶段×性别的交互效应(p<0.05)。3)站立时间与小腿长度和支撑腿膝关节屈曲角的回归方程为:Y=-85.14+2.36X1+0.26X2。4)支撑腿在AL、OES和IM肌力表现出年龄主效应,非支撑腿在SB、BFCB、Sartorius、IM、GMEA、TFL肌力表现出阶段主效应。结论:1)随着动作发展的成熟,幼儿脊柱和骨盆趋于直立,手臂稳定,髋关节外展角度变小,踝关节自然下垂,支撑腿接近完全直立状态。2)幼儿单腿站立动作发展的运动特征受年龄、性别与发展阶段的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下肢髋、膝、踝关节角度的差异上。3)幼儿支撑腿肌力主要受年龄的影响,呈现“高-低-高”的特征,5岁可能是肌力发展的分化阶段,非支撑腿肌力随发展阶段的成熟,呈线性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递增负荷小鼠运动模型,探讨小鼠急性跑台运动后骨骼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反应.方法:30只6周龄清洁级雄性ICR小鼠,体重20.81±2.31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6只)、急性递增负荷运动45min组(E1组,6只)、90min组(E2,6只)、120min组(E3组,6只)和150min组(E4组,6只)组.正式运动按以下程序:第1级负荷:0°,8.2m/min(相当于53%VO2max),15min;第2级负荷:5°,15m/min(相当于64%VO2max),15min;第3级负荷:10°,19.3m/min(相当于76%VO2max).各组分别运动至所设相应时间及安静对照组,取出左、右侧腓肠肌,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线粒体NO含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eNOS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线粒体MnSOD、CuZnSOD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骨骼肌MnSOD、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骼肌线粒体NO含量在急性递增负荷运动45min、90min、120min和150min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且90min达到峰值(P<0.01);小鼠骨骼肌线粒体eNOS活性在急性递增负荷运动45min、90min和120min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且90min达到峰值(P<0.01),但150min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2)线粒体MnSOD活性在急性运动45min后明显增加(P<0.05),急性运动90、120min和150min均出现极显著增加(P<0.01),且在120min达到峰值;(3)与安静对照组相比,Mn-SODmRNA在急性运动45min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急性运动90min、120min和150min均出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且在150min达到峰值(P<0.01).结论:线粒体MnSOD对急性递增负荷运动具有较好的应答反应,是运动刺激-反应-适应的主要SOD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空育131、垦稻12不同插秧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积温带地区空育131以30cm×13cm,垦稻12以30cm×(16.5-20)cm的插秧密度较好,可节省秧苗30%~50%,增收12~42元/667m2。  相似文献   

17.
碘甲烷是一种有毒的甲基化试剂和土壤消毒剂,应用十分广泛,研究其基本的物理性质和使其降解的有效措施很有必要。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在外电场(0~0.04a.u.)作用下碘甲烷分子的解离特性以及多种物理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C-I键连线Z方向上,外电场从0逐渐增加到0.04a.u.时,分子体系能量逐渐减小,偶极矩单调增大.HOMO-LUMO能隙EG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I和C-H键键长逐渐增大,更加易于裂解。在外电场逐渐增强时,解离特性表现为:CH3I分子的C-I键方向扫描得到的势能曲线的束缚状态逐渐消失,势垒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计算发现,强度为0.04a.u.的外电场足以使CH3I分子发生C-I键断裂而降解。该结果为保护环境和对碘甲烷进行电场降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观察国家优秀手球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肺通气机能变化,结果发现,运动负荷开始阶段,VERF和TV大幅增长;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VE、RF和TV出现相对缓慢的增长;大运动负荷期间,VE先发生上升,然后缓慢增长,RF变化与VE相似;通气阈出现在第9min左右;在开始阶段,VE/VO2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然后,随着运动负荷增加而增加。结论:递增负荷过程中,优秀手球运动员肺通气变化过程分为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平台期。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造林密度(2500株/hm2、3300株/hm2、4400株/hm2、6600株/hm2)杂种落叶松的凋落物及其分解速率进行研究,得出: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的年凋落量及其分解速率都有显著影响,年凋落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枯枝落叶的分解周期越长,最长超过17年(2500株/hm2),最短只有13年(6600株/hm2),在改变林内微生境后,2500株/hm2林分的分解周转期最短,只需不到9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片肽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果糖偏好大鼠摄食活动、自主活动和主动运动行为的影响,探讨阿片肽系统在异常摄食和运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双瓶测试、24h液体摄入量测试评价果糖偏好动物模型状态。纳洛酮注射后采用美国Columbus代谢分析系统监测摄食饮水和自主活动,主动转轮系统监测大鼠自主运动行为参数。结果:(1)双瓶测试和24h果糖摄入量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果糖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模型组大鼠24小时果糖溶液的摄入量高于饮水量,注射纳洛酮后果糖摄入量下降(P<0.05),但仍高于饮水量,同时摄食量下降(P<0.05)。(2)模型组大鼠果糖喂养期间24小时自主活动高于饮水状态(P<0.05),注射纳洛酮后自主活动下降(P<0.05),并且与饮水状态下自主活动水平无差异。(3)以模型组大鼠饮水状态下24小时自主运动量为参照,果糖喂养期间模型大鼠自主运动量显著下降,注射纳洛酮后自主运动量增多(P<0.05)。结论:阿片肽系统参与果糖偏好大鼠果糖的奖赏效应下自主活动增多,自主运动行为抑制的中枢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