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文长句汉译是英语翻译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英语长句产生的原因和长句翻译的注意策略与技巧。并总结了长句汉译的策略与技巧,分别从顺序译法,逆序译法,拆分法与综合法给予了详细的解释与示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英译汉的翻译技巧是译者们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经过审慎笃思,概括总结而来。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能使得翻译工作更加简单,也更为完美。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常用的翻译技巧。随后重点分析了增译法、省译法、转译法的运用。以更加了解英译汉过程中常用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语言特征会起正迁移或负迁移的作用。由于汉法两种语言中定语的构成和用法上存在差异,在对定语成分进行汉译法时,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考察汉译法中定语语际转换的类型与特点,将汉语中的定语成分对应译为法语中的品质形容词或限定形容词,必要时需要将其转译为名词补语。同时还要将汉法对比研究与翻译研究相结合,适当采取增词译法、减词译法和逆序译法等策略,实现定语成分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4.
在从事或学习有关英语翻译行业时,英译汉是最基本的环节。其中,增译法和省译法是英语笔译中最常用的两种基本翻译技巧,增译法是为了使句子更加完整而在其中增添内容,省译法则是为了避免句子繁冗而对其进行删减。本文对增译法和省译法在笔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能对笔译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目的论角度探讨文学方言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形式,往往会给译者带来极大的挑战。这是因为方言成分在作品中不仅传达了一定的字面意义,而且通常还有着相当重要的文体功能。“方言对译法”和“口语体译法”是两种经常被讨论的方言翻译方法。通过在德国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分析这两种方言翻译方法,对比得出,就英语文学的汉译而言,使用汉语通俗表达法应是比较现实的方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的旅游文献中往往渗透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通常使用四字成语对所描绘的景象进行模糊且概括的介绍,并引经据典。关联理论特别强调需要注意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性,在以关联理论为依据的汉译英旅游翻译中,译者需要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读者的接受能力为重点,采用缩译法、增译法与改译法,最终实现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7.
分式方程的应用涉及的方面较多,有路程、工程、效率等问题。那么,怎样正确理解题意,寻求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分式方程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翻译法为学生讲解实际问题。翻译法,不是英语中的英译汉或者汉译英,而是将问题中的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根据数学语言可以很快的列出方程,解决问题。下面结合例题教你用翻译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英、日两种语言的汉译为例,简略论述反译法在英、日语汉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说明反译法在英、日语汉译过程中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定冠词纷繁的用法,将定冠词新分为指示定冠词、搭配式定冠词、形式定冠词,探究此三大类定冠词汉译过程中对等译法和省略译法两大基本翻译策略之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语法对比是英汉两种语言各个角度对比的中心,语法成分中定语的使用是较为灵活的。本文选取英汉语中的定语作为分析对象,对定语的使用作了分类对比,并分析了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忠实性与反叛性、译法的正译法与反译法以及译本的文本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反合关系,尝试性提出翻译反合观,以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问题。该论题不仅揭示诗歌译本的语言反合辩证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拓展汉诗英译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使人们开始广泛地使用英语笔译。英汉互译已成为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时就存在较大难度,无法实现完全对译。针对互译的问题,现在最常采用的就是增译法和省译法,使用增译法是在其中增添内容,让句子能更加完整,省译法的使用则是为了避免句子繁冗而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删减。主要对英语笔译中增译法和省译法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并分析英语笔译中增译法和省译法的运用原因及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笔译中增译法和省译法的意义,希望对笔译工作者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英语长句一直是汉译的难点。文章在分析英汉语差异的基础之上,对傅东华译本《飘》的长句翻译进行微观考察,以期更好地揭示英汉语的本质差别,共同提高英译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是"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用法也比较复杂,在译成英语时,可采用具体译法、省译法、改译法等多种方法,灵活对待.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6.
初中英语教材中have一词曾多次出现,译成汉语时have有各种不同译法,现把have的不同汉译做如下归纳:  相似文献   

17.
刘淑英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4):57-60,68
对方言进行贴切的英语翻译历来都是一大挑战。从黄元英教授的《商洛民俗文化述论》中遴选了一些典型的陕南方言,根据文中语意的描述,分别进行了"方言对译法"和"口语体译法"的翻译尝试。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口语体译法"是一种比较符合现实的方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外国品牌要进入中国,有一个好的中译名是必要条件。该文主要从谐音译法出发,分析总结不同类型英文品牌名的翻译,希望为英文品牌名的汉译提出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激烈的商界、精妙的商标译名有时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因此,对商标的翻译是很有讲究的,就拿汉译英文商标来说,翻译时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译法(即音译,意译,半音半意以及根据具体情况的灵活译法)外,同时还必须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才能使译名既表意又传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英语长句产生的深层原因和长句的主要形式,介绍了长句翻译的三部曲:理解意思、拆分结构、组织表达,并介绍了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和综合法等长句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