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任何理论只有随着时代的转换而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没有理论创新,科学理论的生命力也会因不能在实践中发展而衰竭,社会实践会因失去理论指导而停滞不前。深入研究理论创新的问题,尤其是系统地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有关问题,是当前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事求是、务实管用、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色。邓小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指引我们党高擎理论创新的大旗,继承和发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是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历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实践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创新与实践的伟大成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全面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则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完成“十五”计划,实现第三步宏伟战略目标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保证和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之间存在着的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检验和发展,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认识世界、崇尚学术、关注现实、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具体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政党。创先争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强大生命力,其根本奥秘就在于它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客观需要,是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客观要求和党保持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创新之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被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贯穿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鲜明的思想主题是“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关键都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在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与时俱进的建设步伐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从实践上看,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指导思想上看,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作为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不仅体现为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而且内在地蕴含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发展逻辑中。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对待邓小平理论,必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只有这样才符合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它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对前人马克思主义观的扬弃;它为我们党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提供了典范,指引我们党高擎理论创新的大旗、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具有多维度的意义,但无论从哪个维度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内涵,都离不开同理论本身的关系。文章通过论述理论创新与话语权的互动,理论与实际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来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人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生成、创新发展和向前推进的根本之源。解读人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生成的逻辑内核;结合人类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基础;思考把握人类实践中的和谐状态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推进的现实要求。论证"人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渊源,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对我们更好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风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党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学风建设,并对学风问题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毛泽东在中共党史上首次指出了学风的内涵,阐明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邓小平强调理论“管用”的方针和原则,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们从不教条、不僵化,总是根据历史条件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从而才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伟大科学成果的诞生。因此,可以发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旗帜具有的根本属性。在当今中国,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在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变化的前提下,提高执政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好党的理论创新,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开创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几点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和严肃的工作,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做长期的和深入的艰苦努力.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表现形式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重点:一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理论创新问题、包括哲学创新问题的研究上,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深入研究一些理论战线上普遍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跟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江泽民同志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四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并作了系统阐述,强调了学习掌握江泽民同志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面临诸多新形式、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面对当今社会的深刻变革,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应该突出和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代问题”、“回到现实世界,回到人本身”等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