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是一种深嵌入文化的行为,二语写作是书面形式的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比修辞学为二语写作教学的文化导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二语写作教学的选词、造句、组段、谋篇等指引性程序训练中,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为词汇文化、句法文化、语篇文化。语言知识的习得与文化习得同步发展,有助于二语学习者产出地道的、体现其文化精髓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陈志云 《考试周刊》2010,(34):105-105
本文的目的是加强第二语言的基础语言知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讲述了二语习得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需要的条件,重点讨论了二语习得学习的重要部分——文化,并且强调语言是为跨文化交际交流服务,最后总结了跨文化交际教与学。  相似文献   

3.
武金红 《英语广场》2017,(4):102-104
学生二语输出错误中很大一部分与文化干扰有关。即将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句子、语篇等进行文化教学。而提升师资力量、完善现行教材和优化教学模式是促进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建立起了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介语,而母语的文化迁移和文化定型也使得二语学习者构建起一套中介文化体系.中介语及中介文化的研究对于目的语文化习得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母语文化失语症主要表现为母语文化知识匮乏、母语表达能力低下和母语文化的目的语表达欠妥等方面。在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进行探讨,归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导入对策,以激发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加深其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感知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文化鉴别能力,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比修辞学主要是从一种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的多维视角来研究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本民族语言教学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本文简要评述对比修辞学理论和女性主义修辞原理,讨论语言、文化和修辞三者的相互关系,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来分析对比修辞学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二语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启示,指导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减少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二语隐喻理解中的文化制约现象,同时涉及文化模式、认知图式和准确理解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二语习语的理解的过程视为二语隐喻理解的过程,并认为二语隐喻理解的本质是一个受母语文化制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各种图式和想象等认知工具。本研究表明:1)二语隐喻的理解主要受到认知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受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母语的各种图式和联想来理解所有的二语隐喻。论文揭示了二语隐喻的理解中的文化制约现象,从而为二语隐喻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文章最后论述了研究结果对二语习语和词汇教学的巨大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语用能力是二语习得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体表达的刚性需求。本文在仔细考察语用能力发展与目的语文化因子互促关系的基础上,在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探究语用能力发展影响因子在文化习得支撑下的成熟进程,并进一步阐释显、隐性文化习得策略对语用能力发展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语用能力是二语习得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体表达的刚性需求。本文在仔细考察语用能力发展与目的语文化因子互促关系的基础上,在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探究语用能力发展影响因子在文化习得支撑下的成熟进程,并进一步阐释显、隐性文化习得策略对语用能力发展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偏重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而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相对薄弱。如何在外语学习中引入文化概念,增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处理好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叉问题,是新形势下二语习得所面对的重要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外语学习的动机和明确外语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介语理论将二语习得的着眼点从最初的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到后来的语言自身功能系统,转到目前的学习者语言系统这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建立在学习者所掌握的对目的语有限的知识的基础上,而且还包括对本族语知识的认识。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性地建立"特有的一种过渡语言系统"。文章通过对二语教学中中介语类型的初步分析,提出了二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尤其是其中影响语言深层结构的隐性文化对提高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语言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出现的一个新方法。其强调了文化因素在二语教学中的效用。本文立足于多角度类比语言、文化之定义,从跨文化语言教学法的基本元素入手,对这个二语教学的新方法进行了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谢芳 《文教资料》2010,(36):26-27
在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学习者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及非语言交际等。教师应充分重视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文化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文化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促进语言正迁移。  相似文献   

14.
隐喻能力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更高的要求,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益补充。文章采纳现代隐喻认知理论观点,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结合隐喻与文化及隐喻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指出隐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二语教学要注意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对隐喻的领悟能力。隐喻能力能够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是十分重要的,以达到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恭维语翻译     
恭维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为了防止不恰当的恭维语运用可能造成的跨文化误解,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该文旨在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恭维语跨文化差异是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恭维语是有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16.
时间观念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识,而且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文化中的时间观念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本文通过分析中日时间观念的差异,向教给日本人汉语的中国教师与学习汉语的日本人提供在二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丹尼尔·肖的跨文化翻译为理论基础,以西安市的公示语为研究个案,对西安市公众场合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公示语的跨文化特点的分析,指出公示语的翻译应以"归化"为翻译原则.文章从源语的文化信息的确定、目标语文化信息的处理以及跨文化翻译几个方面对西安市的旅游景点、各大商场超市的公示语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表达、体现和象征文化现实。外语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的统一体。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学习直接关系语言学习的最终结果。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顺利实现文化移入,学习者必须遵循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相结合、语义学习与语用学习相结合以及跨文化差异对比的原则。文化学习的有效策略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干预、习惯性的广泛课外阅读以及跨文化交际实践。只有在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同时培养的基础上,学习者才能学好目标语言,并在实践中自如地运用。  相似文献   

19.
石璐 《海外英语》2013,(15):145-146
恭维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为了防止不恰当的恭维语运用可能造成的跨文化误解,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该文旨在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恭维语跨文化差异是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恭维语是有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禁忌语和委婉语,但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英在表现形式上有同也有异.本文从禁忌语和委婉语、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趋同性及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揭示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旨在了解并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