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话轮研究是会话结构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微博为首的、带有"互联网+"性质的社交媒体会话模式已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话轮的研究领域也随之拓宽,向现实、虚拟两个世界进发。相较于传统的话轮模式,微博独有的话轮模式凸显,微博的"一对多"式话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一对多"式话轮的界定、模式和微博中非话轮的排除三个方面,对微博语境下的"一对多"式话轮进行初步探索,以期能够丰富社交媒体会话模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微博会话作为一种独特的互联网语言形式,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近年来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网络会话模式。微博会话是日常语言表达方式在微时代的新发展,带有新特点。相对于日常口语会话,微博文本在话轮、话轮转换和会话结构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将微博会话纳入话语分析理论的框架下,将拓宽传统会话分析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虚拟诊室交互轮次差异能营造出不同的微语境。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微语境中四类称呼语的使用比例发现,(1)多话轮微语境中称呼语的使用比例显著高于低话轮微语境的使用比例;(2)多话轮微语境会改变患者的称呼语使用推理过程;(3)过分亲近的泛称化亲属称谓语没有出现在两类微语境中。结论说明虚拟微语境差异将影响称呼语的使用,对微语境的区分应纳入语用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会话分析方法,对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某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教学目标/语境下第三话轮重复语在外语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教学目标的变化会引发课堂互动结构形式的变化:在形式和准确性语境下,第三话轮重复语主要起评价学生答案正误的功能;意义和流利性语境下的第三话轮重复语则可以引发学生后续发言。第三话轮重复语可以作为教师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以微博和微信等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微媒体,不仅冲击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还悄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表现为,获取知识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明显,多途径表达诉求,敢于挑战常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增加,享受微媒体带来的快捷生活等。从善用微媒体、强化微软件教学、搭建微平台、实现微转向四方面入手,进行微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电视访谈节目是日常会话的一种表现形式,话轮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话轮转换通常被认为是会话分析的核心问题。而人们在进行话轮转换时,语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杨澜访谈萨马兰奇中一些对话为例,旨在阐释语境在访谈类节目话轮转换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话轮沉默是指在自然会话中,会话一方在结束当前话轮之前已经选定下一会话人,但被选者却保持沉默。该沉默作为当前的话轮而属于被选定的下一会话人。话轮沉默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汉语语境也不例外。话轮沉默具有语用学特征,它违反了合作原则,又具有信息意向、交际意向和一定的关联性。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解读话轮沉默,对于沉默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中,传媒技术高度发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与社交方式。应用型院校学生既是互联网与自媒体社交软件的主要用户群体,也是"微时代"社会的主要代表群体。"微时代"自媒体社交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为教育信息传播与教育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也给现代教育管理,尤其是应用型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微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应用型院校应当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强化教育管理队伍,优化教育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分析中的核心问题。熟练的话轮转换技巧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交际能力之一,也是学生最终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一。本文主要从课堂这一语境出发从持续话轮技巧,放弃话轮技巧及获得话轮技巧等方面探讨了话轮及其转换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的一次口语测试中发现,不少学生对"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等问话无法正确应答,有的甚至不能正确运用"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发起会话,转换话轮的能力普遍薄弱。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与我们教学中知识复现率低,缺少真实会话交流是分不开的。因此,提高当下会话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开展多话轮的真实会话交际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