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点,以健康第一为中心,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利用网络、学生体育协会组织、体育竞赛、体质监测等手段,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教学新模式,进行三个课堂整合,增强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放大了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了学院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樊菲 《拳击与格斗》2020,(3):103-103
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以教授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巧为主要教学目标,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生活理念。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体育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热爱体育,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探究了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很多地区存在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提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学生的参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体育课堂评价激励措施5个方面分析构建高效率体育课堂的创新对策,希望通过对传统体育教育的改革,使体育教学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17,(6):29-31
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越来越为我国教育界专家学者和诸多老师所关注。为了研究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否植入无痕教育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喜欢体育,热爱体育,在体育运动的促使下能够健康成长,把"无痕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运用个体案例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对本次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无痕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得出了一种新型的体育课堂模式来达到高效体育课堂的目的。结论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操作过程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科学有效地运用无痕教育来解决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在少数学校体育教学中 ,出现只重视体育基础知识 ,技术技能的培养 ,及全面的身体锻炼 ,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象。有的人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软任务 ,可有可无。如有的在体育优质课评比时 ,没有把根据课的内容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应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在科教兴国 ,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首先要摆正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 ,在体育课堂中抓好德育工作。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四点做法 :一、针对教材特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在仰卧起坐 ,跳短绳互相计数 ,游…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部分体育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没有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完善与改进,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改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素养发展来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主体参与模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推进,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体育备受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关注。本文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学校体育的发展的特点,让分层教学模式走进学校体育的课堂,通过分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锅煮"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体育成绩都能得到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体育教学的课堂,而且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体育课堂活起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堂的教学节奏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通过对体育教育教学特殊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梳理、以及对平时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总结,探索在体育课堂中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调控课堂节奏的。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9.
于素梅 《体育教学》2013,33(5):30-32
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各种表情进行归纳与分析,阐述了观察体育课堂表情的目的、作用与方法。重点提出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表情调整组织教法,包括如何根据学生的表情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激励性评价方式,以及如何依据表情分析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特征与特殊需求,还提出了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重要影响。旨为一线教师更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岳海峰 《精武》2014,(4):4-5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选择教材和制定大纲方面都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更加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高职体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教学发展的新途径,以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服务。本文结合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对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教学实践为依据,阐述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及其优越性,认为在体育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介绍了几种具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环节、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文件。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刍议体育与健康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根据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研究了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开放式模式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为开展新一轮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和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通过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具有整体性、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优效性特征 ,其结构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结构与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条件四个层次。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功能结构把体育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八种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堂辅助教学行为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通常是根据课时计划,用设定的教学方法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结果往往是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导致学生厌学。针对此情况,结合新课程理念,就体育课堂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进行构想,即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注重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交流,注重教学中的技术强化,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的期望效应。  相似文献   

16.
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某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对策,认为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改变培养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与施教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语言性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高师体育教学应加强体育理论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以及师范生的职业特点等几方面阐明高师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高师体育理论教学的现状,提出加强高师体育理论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有效体育教学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向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率,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价值量度。从影响有效体育教学的各因素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有: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策略、合理课程设计策略、激励策略、恰当起点行为掌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