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数学发展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欧拉猜想等都是著名的数学猜想,正因为有了这些猜想的提出,才使得后来的学者去努力探索,这些猜想对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因此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中处处有猜想,在教学中要教猜想,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猜想习惯和猜想能力。概念、公式、定理、图像、性质、结论、条件都可让学生猜,猜想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纵观数学发展史,很多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如哥德巴赫猜想、欧拉猜想、庞加莱猜想等。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的解题能力举世闻名,但卓越的数学家凤毛麟角。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作出假设和预测,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  相似文献   

3.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廖敏 《广西教育》2012,(10):18-19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把观察、归纳、猜想中的思维称为创造思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想,发展初步的创造思维能力。本文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认为,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直觉所做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是一个好的猜想家。”数学发展史中名的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欧拉猜想等都是名的数学猜想,正因为有了这些猜想的提出,才使碍后来的学努力探索。这些猜想对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察、统计观察、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魅力之一在于猜想,有猜想便可以有发明和发现.新课程改革向初中数学教学提出较多新的要求,核心点便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求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方式方法.解数学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和解题能力,被视为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强有力抓手.基于此,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探究引导学生将猜想思维应用于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路径,一是借助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验证,三是确保数学题型的丰富性,并指出有效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猜想是人们依据已知事实和知识 ,对研究的问题和对象作出的一种预测性的判断 .它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 ,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猜想家 ,并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 .那么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猜想教育呢 ?笔者认为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使学生养成敢于猜想、勇于探索的思维习惯 ,更要教给他们一些猜想的规律和方法 ,使他们的猜想 ,猜之有“理” ,猜之有“据” .1 归纳猜想归纳猜想…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实验和猜想.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为例,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猜想并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通过知识铺垫、实验验证、方法指导和启发引导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数学就是在不断的证明或否定猜想中得以发展的.数学发展史中正是因为有了欧拉猜想、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著名的数学猜想,才使得后来的学者努力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一、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猜想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步需要创新,而创新离不开想象,在数学中,猜想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简单地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猜测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猜想,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敬福 《学周刊C版》2014,(7):159-159
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猜想.并通过在类比中引导猜想.在反比中;l导猜想,在实验中引导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猜想,并通过在类比中引导猜想,在反比中引导猜想,在实验中引导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因此,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  相似文献   

15.
数学猜想是指根据已知数学知识、经验对研究对象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实践证明:猜想使人们获得了许多真理,它推动着数学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让学生大胆猜想、探索,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猜想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以及帮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采取指引猜想方向、储备知识技能、培养思维习惯、练就质疑能力等策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路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地捕捉、保护并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是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应夯实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关注数形结合,培养直觉思维动机;冲破逻辑思维模式,培养直觉思维的敏捷性;创造良好的猜想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问题引导实现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能推动教学进程,联系教学环节.学生也能经由教师的问题引导.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乐趣。合情猜想能锻炼和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猜想兴趣,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走进不同教师的课堂,我们发现教师们或多或少地开展了"问题导学式"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像的思维方法.英国数学家休厄尔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作不出知识的进展的.”纵观数学发展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欧拉猜想等)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显然,  相似文献   

20.
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知数学知识、经验对研究对象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实践证明:猜想使人们获得许多真理,它推动数学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让学生大胆猜想、探索,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