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对传统美德教育效果而言,其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存在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道德意识不高、教师心理状况不乐观等问题,因此,在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民族精神的积淀和社会道德发展的精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要从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道德素养、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29):111-112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要全面地把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引入课堂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完成拓展与提高,更好地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的意识和法治的思想,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思想政治境界。  相似文献   

4.
一、让学生认识历史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内容中化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的很多篇章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一因素,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坚持传统美德再生产与生产新道德的统一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应在对传统美德批判继承的同时,坚持道德再生产与生产新道德的统一。道德的再生产是生产新道德的必要条件,生产新道德则是道德再生产的必然结果。道德的继承是为了道德的发展,创造出社会...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上具有极强优势,而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我国优秀精神品质的体现,两者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还能促进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传承。对此,下面就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入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社会道德的缺失、人际的冷漠让我们对身边急需帮助的人"帮还是不帮"提出了疑问。学校教育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从教人员应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美德为当代高职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我们应该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怀。  相似文献   

9.
一、让学生认识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9,(10):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9,(5):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酌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9,(9):64-64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跨世纪人才朱若雯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在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这些世代相传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光大,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跨世纪人才中发挥应有的作...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9,(7):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9,(2):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9,(3):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弘扬传统美德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德育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重视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美德为当代高职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我们应该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注意搞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青年道德水平是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尤其重视青年道德教育,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的道德精神,以中国梦塑造青年的道德理想,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革命道德涵养青年的道德素养,以生态道德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道德规范。研究习近平青年道德教育思想,探索其时代价值,对加强青年道德教育、引导青年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