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没有挨过骂的人和没有骂过人的人,大约是不存在的吧. 我不是伴着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或者是和风细雨的呵护声长大的孩子.我们这些来自底层、来自乡村、来自原野山林的孩子,对骂声是不陌生的.骂声就像蘑菇一样,喜欢依附那些散发着湿漉漉的鲜活的生命气息的地方生成,譬如庸碌的街市、匍匐着蟑螂的土炕、蚊虫飞舞的庄稼地、苍莽无际的山林等.这骂声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也有人与动物植物之间的.在人与人之间的骂声里,最常见的是长辈骂晚辈和夫妻对骂.长辈骂晚辈,似乎总是天经地义的,所以长辈骂起来是那么干脆利落、理直气壮.夫妻对骂,由于平辈之间的骂,所以哪一方占上风是不固定的.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  程悱 《出版参考》2004,(12):44-44
没有挨过骂的人和没有骂过人的人,大约是不存在的吧。  相似文献   

3.
4种情况下可以打孩子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采访现在的父母时发现: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  相似文献   

4.
有人骂我,我不想多说。我功劳再大没有李经纬大,但李当时刚走,就有很多人骂他  相似文献   

5.
猫的墓     
移居到早稻田以来,猫渐渐地瘦了,同孩子们嬉戏的气色全然没有。太阳射着屋宇,便去睡在廊下。在摆好了的前足上,载着方形的颚,凝然地眺望着庭里的树,许久许久没有见着它动,孩子虽是在旁边怎样的吵闹,只装做不知道。在孩子,早就没有把它当作对手了,只是说,这猫不足以当作嬉戏的同伴了,却把旧友委托于他人之手了。不仅孩子,连  相似文献   

6.
痴人说梦录     
甲: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乙:什么梦? 甲:我出人出钱又出物,办起了一份报纸,叫编辑、记者天天指着我的鼻子骂,有缺点也骂,没有缺点也骂,把小缺点当成大缺点骂,骂得我狗血淋头,骂得我声誉扫地……乙:你这是痴人说梦,天下哪来这样的大傻瓜? 甲:这叫客现、公正。乙:客现、公正? 甲:对,因为我确实有缺点。乙:有缺点可以实事求是批评。普天之下,没有这样的客现、公正。  相似文献   

7.
我们这一代     
我今年35岁,即将步人中年,因为没有做生意,所以没人叫我“狗总”。但因为一直写东西学化,所以有很多比我小的人叫我“狗老师”,而且是不带调侃很真心地这么叫,也好,我就当他们是在骂老师吧。  相似文献   

8.
“小骂大帮忙”这顶十分沉重的政治帽子压在《大公报》头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流传于人口。几个月以前,还有人写文章,指责《大公报》反共。一个多月以前,还有人在文章中叹息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今30余年过去了,某些人硬加给《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可见并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众口铄金,积重难返。现在是该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的时候了。先说骂。《大公报》对国民党不光是小骂,也有大骂。有时甚至是怒骂、愤骂和痛骂,1941年12月22日发的那篇谴责国民党政要及其家属用飞机运“箱笼洋…  相似文献   

9.
笑骂经常是一种乱骂、谩骂、滥骂,也就是毫不讲规则。这是一种不受约束的攻击行为,明显包含着未能得到文明改造的野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据《羊城晚报》报道,何龙在《批评过敏与批评过度》一文中说,文艺界近几年批评之声嘹亮,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民主“聋哑病”正在得到有效治疗。敢于批评名人,表现了人们对盲目崇拜的反省心理和对公众人物的监督意识。然而在一片骂声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借骂而傍名人、以骂来招耳目的心态。语言学家王力早在40年代就在《骂人和挨骂》一文中写道:“正像人们喜欢看打  相似文献   

11.
有人骂我,我不想多说。我功劳再大没有李经纬大,但李当时刚走,就有很多人骂他  相似文献   

12.
邻里之间     
1、要想孩子听自己的话,先让自己听孩子的话.是听孩子说话.我一直认为,对孩子进行家教,其实就是在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她(他)一下.孩子不说话.你的点拨就没有针对性,就是乱说一气.不听孩子说话.就没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3.
蒋俊 《声屏世界》2002,(8):32-33
春节联欢晚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少人每年在提出批评和建议,而在于它每年都在想着和谁联欢,把握好观众的真实要求才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春节联欢晚会得到的总是毁多于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如今什么样的晚会才是合乎中国老百姓口味的晚会?每逢年三十前后,各类媒体、各色人等、各种声音都在评说春节联欢晚会,从准备到演出,无不成其为谈资话头。往往都是从无限美好的期盼开始,在唾沫星满天飞舞的骂声里收场,甚至于这种骂声能持续个把月。春节联欢晚会,究竟怎么啦?每年统计只有50%左右的收视率,难道央视的晚会…  相似文献   

14.
去年第七期《名人传记》刊登的《金庸二三事》,有一段关于金庸作报纸“老总”时面对骂声微笑以待的故事,颇有意味。 金庸在他创办的《明报》上给有实力的作者开专栏,使一些作者成为作家,出了名。《明报》的稿酬虽低,却趋之者众。但也有不满意的,有个作家(亦舒)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不加,这个作家就在专栏里撰文骂他。金庸看了笑笑说: “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据称,金庸对闭口不提加稿费的,到年底反而会加一点,这是金庸性格好强的表现。但不管怎样,金庸对骂他的作家的文章照登,专栏照开,这不能不说是他大度能容、胸怀宽广。试想,如果金老板鸡肠小肚(他不需和任何人商量),从此炒了那个作家的鱿鱼——枪毙了他的文章,砍掉了他的专栏,那么,枪  相似文献   

15.
阮海儿的体会文章《称砣虽小压千斤》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当晚报记者,常写“豆腐干”新闻,从写大一点文章到写“豆腐干”,曾几度脸红,怕被人家骂“没出息”。可是几年下来,骂声没听多少,对《扬子晚报》的赞扬声倒听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读者对“豆腐干”新闻的好评。渐渐地,不但不脸红,反而越写越觉得有滋有味,越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出版参考》2007,(6):45-45
什么叫做路径依赖?比如上海有些孩子就不怎么理解父母。像在座的企业家都比较成功,你们的孩子都羡慕你们能干,但现在上海有些当工人、干部的,由于工资少,被老婆骂倒也算了.有时孩子甚至也这样问:“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啊?”爸爸很惊讶:“耶?你怎么这样说话?”孩子说了:“爸爸.你就是笨。你想想看,今天隔壁老王到我们家来做客.我才知道老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前些天到呼兰县看朋友,应邀在义和春饭庄吃饭。正当我们要走时,忽听隔壁单间有吵骂声。向室内窥视,见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不顾两个人的劝说.指手划脚地骂店主人,声称要给饭店摘幌.不让开了。经打听才知道,戴眼镜的是呼兰镇陈镇长,经他手欠饭店的饭费有几千元.今天是饭店承包人向他要钱,他大为恼火,说如果再见面要钱,就不包给他了,让他停业。看到饭店主人唉声叹气的样子,真让人难受,希望报社记者能进行调查,为承包者解除苦恼。读者赵杰英调查附记: 根据赵英杰同志的来信,记者于11月24日赴呼  相似文献   

18.
孩子越大越不透明.越大秘密越多。 为什么呢?其实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个水晶人似的,一看是透明的就放心。但是孩子越大越不透明,越大秘密越多。这下大人就急了,就怕自己不了解孩子,所以好多爸爸妈妈偷看孩子日记、偷听孩子电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孩子早恋问题已经吵吵了20来年。在孩子中间开展性教育,家长不便于张口,学校不正面对待。可是,街头巷尾的情侣拥抱接吻不时映人孩子的眼帘,影视小说中恋爱做爱的情节越来越多,互联网、游戏中的性挑逗撩拨着孩子们对异性的好奇心……所有这一切提醒我们: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许博渊 《新闻世界》2009,(6):179-179
一个人不可不谦虚,也不可没有自信心和自傲感。一个民族也如此。但自信过满往往会变成自恋,自豪也往往会变成自大,吞食了谦虚。最近,有人说了一句“中国人需要管”,引来了一片骂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