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设一段相声里有这么个“包袱”,一定能抖落响: 甲:您知道北京的朝阳门过去叫什么门吗? 乙:这能难住谁,北京人谁不知道朝阳门过去叫‘平则门’呀! 甲:平则门?——错了。乙:那您说叫什么? 甲:叫‘齐化门’,懂了吗! 乙:噢,那平则门是现在的什么门呢? 甲:学着点、记住  相似文献   

2.
甲:我看报,多次遇到‘二二得五’的荒唐语。乙:不会吧!报纸都是经过秀才们精心推敲严格把关的,还会有错? 甲:你大概不看报。乙:我也常看报,怎么没这感觉? 甲:那你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乙:啊?我进幼儿园了?空口无凭,你能举几个实例吗? 甲:你听这话对不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吉安地区二百七十四个乡镇有二百六十四个成立过苏维埃政权,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假’(一九九二年五月六日西安晚报一版》井冈山万众争看‘毛泽东’——市话赴赣演出纪实》)。乙:好象没啥不对。  相似文献   

3.
造字     
一天,甲、乙二位秀才在河边散步,边走边说闲话。一群本来在水面游来游去的小鱼儿突见人影,一摆尾巴,倏然不见。甲秀才惊叹道:“看,这小鱼儿窜得多快!”乙秀才也附声说:“是呀,真快真快!”但马上就若有所思,沉吟起来,问甲秀才道:“你刚才怎么说的?”甲秀才道:“我说鱼儿窜得好快呀!”乙秀才道:“是呀,你说这窜字该怎么写?”  相似文献   

4.
甲:我想写一篇《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的书评,因为书写得很好,很动人,有好多话想说,与老兄探讨一下,如何? 乙:好啊!此书我也看过.引起我很多思索,你先说,好在哪里? 甲:材料真实,事迹感人,田家英很了不起,特别在1958年以后对大跃进、庐山会议、包产到户等的看法似乎都胜过某些长辈人;还有毛和田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关心人民疾苦,这是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笑话     
《报林求索》2009,(6):91-91
<正>你年薪多少?甲:你年薪多少?乙:800万.甲:那一个月有80万哦!乙:是的,这是基本工资.甲:不错嘛,做什么的?乙:做梦的...  相似文献   

6.
甲与乙,久别偶遇,寒暄数语后,甲问乙:"你孩子学习好吗?"乙答:"不好。"两个字,噎得甲说不出话来。更让甲心碎的是,乙作为微博控,当天就愤愤发微博道:"我终于拉下面子,勇敢地说了‘不好’……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再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们孩子成长的环境可能就不至于这么变态了。"甲揪着我,吐槽吐得气急败坏:"我多有病呀我关心别人家孩子的学习!我连她孩子是男是女都不记得了!我不就是没话  相似文献   

7.
无论搞新闻写作,还是搞文学创作,都追求写得生动.这不仅是对的,而且至关重要.有人写出的文章,自己挑不出毛病,别人也找不出什么缺点,只是谁都觉得不生动,我看这往往比任何毛病、缺点都更大.世上有许多没毛病、没缺点的东西,但人们也不会仅仅因其"完整"而尊重它,因为它没有特殊价值.光光的羊粪蛋,圆圆的鹅卵石,它有什么毛病?有什么缺点?我看把它捧在怀里的人不多,道理很简单:它廉价或无价值.  相似文献   

8.
《笑林广记》中有一则笑话: 甲和乙互相打斗,甲心一狠便把乙的鼻子咬了下来.乙为此上诉.甲竟说乙的鼻子乃为乙自己所咬.官老爷听了怒道:“混帐!嘴巴长在鼻子下边,自己怎么能把自己的鼻子咬下来呢?”甲一本正经地答道:“那是因为他站在凳子上,由上往下把它咬下来的.”甲的辩解令人可恨也令人可笑.因为乙无论站在何处都是不能把自己的鼻子咬下来的。甲这样强词夺理,从思想上讲叫作诡辩;从逻辑上讲,叫作理由虚假,推不出来,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充足理由律.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时,发生了这样的争论: 甲:既然我们承认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而黑格尔的方法是辩证法,我们也就应当承认:黑格尔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乙:照您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个东西啰? 甲:照您说,辩证法难道还分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推而广之,难道还有赵钱孙李各不相同的辩证法,这样一来,辩证法岂不成了因人而异的纯粹主观的东西了?! 乙:您误解了我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王雄 《编辑之友》2001,(6):56-58
甲:各地的出版社,现在都兴起社标来了,我不明白,既然各社都有社名,为什么还要来个社标,那不是画蛇添足吗?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乙:问得好.理论目的,是专门家们讨论的话题,我回答不了,开始搞社标的出版社,也不见得都十分明确,多数出版社,大约只有心理目的,或者说市场目的,没有理论目的.  相似文献   

11.
1 在公共汽车上——乘客甲:又出事了! 乘客乙:什么事? 乘客甲:广播上说,在×时×地客车与货车相撞,车毁人亡……乘客乙:查到原因没有? 乘客甲:正在调查之中……乘客乙:调查完也就完了,不会有下文的。本作者评语:广播新闻应重视前后照应,有头有尾。虎头蛇尾不好,有头无尾更不好。公共汽车上乘客议论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引起作者和编者注意。  相似文献   

12.
客:据说,读过李修文第一部长篇小说《滴泪痣》的人没有不哭的,作家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数度哽咽”,你呢? 主:小说出来前,修文跟我说过这话,后来上了几家报纸的访谈录。我当时就笑着说我不相信——对他,尤其不相信,因为编完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心都碎了》,压根没有发现任何“催泪”的成分,反而在他的对经典、对世俗生活的解构圈套中有些晕头转向。仔细看报道,有名有姓边读边哭都是小说的第一批女性读者,包括责任编辑。我对女性没有偏见,也不怀疑她们作为作家的好朋友在表达阅读的原初感受时的真诚度;也从不认为我就比别人高明,或者是不是比别人更冷静,更克制,更知道小说的游戏规则。我对自己的哭没有信心,是不相信现在的小说还能有这么强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让人不能自已,又在自已之后骂一骂自己。我最后一次面对小说流泪是在什么时候?哪一部?那太遥远了。不过,出于各种原因,我能肯定《滴泪  相似文献   

13.
无论搞新闻写作,还是搞文学创作,都追求写得生动。这不仅是对的,而且至关重要。有人写出的文章,自己挑不出毛病,别人也找不出什么缺点,只是谁都觉得不生动,我看这往往比任何毛病、缺点都更大。世上有许多没毛病、没缺点的东西,但人们也不会仅仅因其“完整”而尊重它,因为它没有特殊价值。光光的羊粪蛋,圆圆的鹅卵石,它有什么毛病?有什么缺点?我看把它捧在怀里的人不多,道理很简单:它廉价或无价值。 文章尤其如此。写文章与一般性的说话或随意在纸上写字不同,主要的不同在于要使听众、读者觉得生动,有所触动,达到感动。  相似文献   

14.
甲:当前,关于舆论监督问题,不单是新闻界谈论的热点,也是社会上广泛关注的一件事情。乙:是这样的。过去,我们把新闻媒介的作用,理解得片面、狭隘,又很固执,结果路子越走越窄,群众有意见,新闻工作者自己也极不满意。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日益深入,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都要求、迫使新闻界跟上客观形势,积极进行改革;强调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即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甲:提到监督,就有被监督的一方,很显然,这是两方面的事情。乙:对的。因此要做好舆论监督,双方都得  相似文献   

15.
甲:农民朋友:您好!我叫汪帆。乙:我叫永峰。甲:今天的节目,我们特地邀请了市妇联的秦云同志和我们一起为大家主持,秦云同志,您先给听众朋友说两句。丙:今天我有幸在广播里和各位朋友见面,感到很高兴,先向大家问个好! 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咱们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少数地方  相似文献   

16.
甲:最近看些什么书? 乙:因为牙疼苦不堪言,所以只看小说以转移注意。 甲:看了什么小说呢? 乙:我看小说历来不喜欢依傍名著之作,无沦是“节外生枝”式、“表里映衬”式、“狗尾续貂”式,都不喜欢。但这种不喜欢还没有超过不喜欢牙疼的程度,而手边又只有一部台湾高阳先生所作的《红楼梦断》,因此只得拿起来看。此书全部为四册,现在看了两册,倒觉得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17.
甲:党中央要求干部专业化,你却提倡什么做一个“杂家”,这不是同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驰吗? 乙:你理解错了。我说的“杂家”,是指新闻工作而言,并不是泛指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甲:可是有些人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新闻战线上的干部,各行各业都接触一点,各门知识都有那么一星半点,因此是“半瓶子醋”,“万金油干部”。难道你也希望新闻干部就局限于这么一个水平吗? 甲:且慢,咱们先  相似文献   

18.
时下发生“意识错位”的编辑已不在少数,尤其是近年来的职称评定与好新闻评选,更令这一岗位上的从业者若有所悟,已出现“改弦易辙”的趋向。何为编辑的“意识错位”?产生的原因何在?且听两位青年编辑的一番探讨对话: 甲:不知你感觉到了没有,不安心编辑工作,希望像记者一样“跑单帮”的编辑,似有增多的趋势。而这样的编辑,往往又是报纸版面的骨干力量。这种编辑“意识错位”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乙:谈“意识错位”问题,我看还是具体一点好。比如我,作为一名地方小报的编辑,确实为面前的二难选择而苦恼:选编稿件和编版应当是我的主业,可是这样的主业都难以在工作鉴定、职称评  相似文献   

19.
巧配头条     
县市报由于记者少,通讯员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责任编辑和组版编辑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临近截稿时,记者交来的是会议新闻,通讯员来稿中又没有象样的,谁“坐”头把交椅?节假日或编辑部有其他活动,责任编辑把稿件筛来选去,更难找到重头稿件、头条稿件,尽管这样,报纸还得按时出,头条不能空着,这就需要责任编辑和组版编辑巧妙配合,灵活处理。近年来,我们《随州报》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共勉。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我  相似文献   

20.
怕后人笑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怕后人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