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凌玉杰  冯铃 《大观周刊》2012,(52):99-99,101
甲骨文是甲骨学研究的基础。而甲骨文的原始材料是甲骨文赖以存在的依据。如何选择原始材料进行探究,成为研究者们所需要关注甲骨文的起步。1978年《甲骨文合集》的出版,开启了甲骨文字研究的新境界;在这之后,《甲骨文合集补鳊》在《甲骨文合集》的基础上增收、补齐、更换,完善了《合集》并把研究范围扩大;与此同时。《甲骨文合集释文》的出现让人们对殷商时期的认识从抽象转为具体。进入90年代以后,《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的考古及2003年出版的著作,把研究者们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具体表现为把研究目光由“王卜辞”延伸到“子卜辞”。  相似文献   

2.
《档案》1999,(3)
由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市文史馆,天津市档案局、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百年暨纪念文化名人王襄座谈会于日前在天津举行。1898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甲骨文,并为天津金石学家王襄等人所认识。王襄先生是天津市文史馆第一任馆长,是我国甲骨文发现者之一和甲骨文研究专家。他倾毕生精力致力于甲骨文研究,箸书立说;取得了丰硕成果。天津的甲骨文研究,继承了王襄先生的研究成果,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档案学界从档案概念、为类。保管等方面开展了甲骨文书和甲骨档案的研究。天津召开纪念甲…  相似文献   

3.
近读顾音海先生《甲骨文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2002年)一书,感觉此书材料比较翔实,尤其是书中刊载了很多甲骨文片和有关甲骨文著作的照片,让人们能直观地感觉到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历史。尤其是《甲骨学上人与书的故事》一章,对于甲骨文的研究者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谢兆岗 《新闻天地》2006,(10):64-64
一、关于中国甲骨文1899年中国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以后,甲骨学及甲骨文文字学研究已走过了107周年的光辉历程。经过几代海内外优秀学者的努力,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具有大量研究资料和丰富的研究课题,并具有严密规律的成熟学科和国际性学问。百多年来,凝聚着三千多位学者智慧和心力的上万种论著,把甲骨学研究不断推向前进。从目前的统计资料看,甲骨文单字在5000个以上,可识字不足1700字,全世界甲骨文书法研究者、  相似文献   

5.
<正>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仅将有文字记录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也将世界范围一脉相承、延续使用的文字历史,推进了近5个世纪。甲骨文发现以来,一代代学人爬罗剔抉,寻坠绪于茫茫,考释文字,印证历史,推动甲骨文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世界性专门学科。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甲骨文学科的发展,在2016年举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作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10月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举办以甲骨文为专题的文化展,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研究“专家”刘志伟高庆云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发祥地。在安阳日报社,有一位致力于古文化研究、对甲骨文情有独钟并多有建树的记者,他就是政教部副主任刘志伟。刘志伟1984年半路出家来到报社,10多年来一直主攻文化方面的报道。由于故乡厚重历...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与活文字有传承关系的古文字,由于甲骨文没有进入国际标准字符集,所以在甲骨文相关作品出版与传播中遇到了甲骨文字难编辑、难检索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微软、方正、InDesign排版系统,利用甲骨文矢量字库实现甲骨文数字化出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21日,甲骨文(中国)公司在北京宣布.甲骨文北京园区正式启用。甲骨文北京园区位于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甲骨文公司在中国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新园区将作为支持中国业务运营的多个甲骨文部门的办公场所.包括甲骨文研发中心、甲骨文解决方案中心、甲骨文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中心以及服务团队等。  相似文献   

9.
崔波 《图书与情报》2007,(4):126-130
百年来的甲骨学研究,已经是硕果累累。要研究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甲骨学知识。随着一系列甲骨文及甲骨文献大型著录汇编、资料文库的编纂出版,甲骨文献研究也在甲骨文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起来,一些学者对甲骨文献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甲骨文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文章就甲骨文献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新的材料、为研究文字的流变发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甲骨文献是中国图书文献的源头及对古代文明探源研究提供实物佐证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阐发。  相似文献   

10.
朱添 《出版广角》2018,(5):41-43
甲骨文工具书的编纂出版,对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甲骨文工具书继承了传统金石学字书的编纂特点.随着甲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汇集字形、阐释字义、卜辞索引等为主的各种类型的甲骨文工具书得以产生,为甲骨文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数字化阅读时代背景下,编纂内容更丰富、检索更便捷、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甲骨文电子工具书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是唯中国所独有的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问世以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导致有5万余件流散世界多个国家。在阐述甲骨文的发现、内容、价值以及流失途径的基础上,调查总结甲骨文在国外的分布概况,旨在为甲骨文的研究、保护、抢救与回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谢兆岗,男,汉族,1958年4月生,湖南黔阳人,中共党员,MBA 研究生学历,机械工程师,现任湖南德天甲骨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民盟长沙市委常委,长沙市甲骨文学会会长并兼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市政协委员。谢兆岗70年代初期开始系统研究书法,于商周甲骨文、汉礼器碑、晋王羲之兰亭序、十七贴、唐颜真卿自书告身、清傅山草书等用功最勤。其作品1986年参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全国职工美展;1990年获湖南省直书法大赛二等奖;1991年参加湖  相似文献   

13.
分析甲骨文数字化和甲骨文文献出版存在的问题,得出了甲骨文数字化和出版的最大障碍是甲骨文字库的设计和甲骨文编码。提出了现有的甲骨文字库设计和制作过程的不足之处,就甲骨文字形的采集、字库的制作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泽渡 《大观周刊》2011,(17):4-4,13
令世界和中国文化学术界醉心多年的殷商甲骨文字,随同它那个如火如茶的时代烟消云散了。历来的甲骨文研究。似乎都倾向于仅仅将它视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资料。我们主张将甲骨文看作社会文化产物,在人文历史背景下去考察甲骨文字的文化社会学意义。将甲骨文字产生、发展以及湮灭的过程放到社会发展史的视角中来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甲骨文字所蕴涵的独特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单品种、小部头字帖,全国每年不知要出版多少种,然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的《甲骨文字帖》却别具一格.由于《甲骨文字帖》致力于甲骨文化方面的研究内容,又着力于甲骨文书法的普及与推广,因此,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和贡献,使其具有了非凡的出版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淦铭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F002-F002,F003
通过探寻古文字学家孙诒让的甲骨文专著——《契文举例》的成书过程及学术价值,从而论述了孙诒让对于甲骨文研究的成就及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汉达文库甲骨文库、台湾成功大学甲骨文全文影像资料库、华东师大甲骨文资料库等五个现有的甲骨文电子资料库进行了综合介绍和评价,并由此提出理想的甲骨文资料库的建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门艺 《兰台世界》2008,(8):26-27
本文对汉达文库甲骨文库、台湾成功大学甲骨文全文影像资料库、华东师大甲骨文资料库等五个现有的甲骨文电子资料库进行了综合介绍和评价,并由此提出理想的甲骨文资料库的建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3月15日,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甲骨文书法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甲骨文学会会长谢兆岗先生专程赴南京,向江苏省档案馆捐赠甲骨文书法作品40幅及甲骨文字库等档案资料。目前,江苏省档案馆已收集到徐自学、王本兴、周见人、张展、单健民、韩志强、魏峰等人捐赠的档案资料四十余件,甲骨文书法作品十余件,其中就有‘甲骨  相似文献   

20.
<铁云藏龟>是公开印行的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这本书首次将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诸于世,为当时和以后的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甲骨学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