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经常需要利用一些变色效应来达到美观的效果,比如常规彩瞳在透明夹层中加入颜料来实现彩色效果、变色镜片中掺入卤化银达到光致变色效果等。利用镀膜技术在晶片表面生成一层薄膜,利用光学薄膜本身的增反特性也能实现彩色效果。这样的工作由于涉及到微纳薄膜工艺,具有极高的加工难度。本文尝试为这样的工作作一定的先期计算,即曲线型薄膜表面对应不同波长时的反射率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镀膜的厚度对反射光波长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薄膜的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薄膜的最终性能。本文构建了薄膜的三维生长动力学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实现了薄膜生长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沉积速率、基底温度和原子覆盖度等因素对薄膜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大、基底温度的降低和覆盖度的增大,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大;并且在沉积速率较小时,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沉积速率增加迅速,而沉积速率较大时,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沉积速率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主要分析了选择性激光熔化IN718镍基高温合金温度场分布规律,在考虑材料相变潜热以及材料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选择性激光熔化的三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激光沉积过程中不同沉积层温度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IN718镍基高温合金温度场以及熔池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干涉吸收膜系结构设计在不锈钢基片(SS)和铜基底表面制备了MoSi2-/MoSi0-Al2O3(高体积分数金属填充因子层(HMVF))//MoSi2-Al2O3(低体积分数金属填充因子层(HMVF))/Al2O3选择性吸收多层膜,通过摸索不同的基底、各层厚度匹配,不同体积分数对选择吸收的影响及制备工艺优化获得最佳的太阳能吸收率为0.94,红外发射率为0.08。该膜层经500℃真空退火后吸收率和发射率没有明显变化,表明陔涂层在该温度下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ECR-PEMOCVD)技术,采用三甲基镓(TMGa)和氮气(N2)作为实验反应源,改变不同的沉积温度,在自支持金刚石衬底上沉积制备了高择优取向的GaN薄膜。利用高能电子衍射(RHEED)、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测试方式,研究了沉积温度的变化对GaN薄膜的结晶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建立一维纳米摩擦模型的基础上,对纳朱摩擦现象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接触界面之间的晶格匹配度时纳米量级的摩擦起到较大的调制作用,而这种调制作用随着晶格匹配度的变化而产生调制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分析表明在完全匹配的情况下摩擦最大,而其他因素例如界面接触势垒的大小、形式等与匹配度相比时摩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4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在薄膜生长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Si(111)单晶衬底上Pb薄膜中的厚度变化对原子表面扩散运动的影响,证明了量子尺寸效应对原子表面扩散运动的调制作用。该成果被选作封面图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Rev.Lett.97,266102(2006))上。  相似文献   

8.
当前方法MEMS电镀铜薄膜耐磨性的预测值与真实值拟合度较差,预测误差率高。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MEMS电镀铜薄膜耐磨性预测方法研究,进行MEMS薄膜的电镀铜实验,提取薄膜镀层厚度和镀层均匀度的实验数据;利用提取的样本数据,采用智能支持向量机(SVM)的大数据预测方法,进行SVM模型构建和参数优化选择,提高数据分类和预测的精度,实现对MEMS电镀铜薄膜耐磨性的精确预测。实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预测的精度、降低误差。  相似文献   

9.
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模板法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合成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有序纳米凹坑阵列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然后在模板表面真空蒸镀金属薄膜,对所制备的金属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得到了具有有序纳米点阵列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纳米点的直径约为 1 0 0nm,高度约为 45nm,以六边形有序排列,密度约为 2× 1 0 1 3个/m2 .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_2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 ,纳米TiO2 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 的过程中 ,为了控制纳米TiO2 的大小及晶型采用了一系列方法 .主要介绍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纳米TiO2 的晶粒度随着长大 .而且当水解pH~1 ,热处理温度达到 2 70℃时就已经有 43 %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 出现 .通过计算发现 ,其中金红石相纳米TiO2 比锐钛矿相纳米TiO2 的晶粒度大得多 .将制备的纳米TiO2 应用于染料电池 ,通过太阳电池的测试实验证实 ,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1.
沈锴 《大众科技》2010,(7):104-105
通过真空热氧化法氧化用电子束蒸发技术沉积于GaN衬底表面的Cu薄膜,制备出了单一相外延的Cu2O薄膜。接着对样品在不同的温度下(400℃到800℃)进行真空热退火处理,详细分析讨论了对薄膜所造成的影响。在低于700 oC的温度下退火,薄膜表面的均方根表面粗造度和禁带宽度都基本保持稳定。而X射线研究揭示了Cu2O薄膜保持着先前沉积的Cu薄膜与GaN衬底之间的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纳米硅(nc-Si:H)薄膜被视为新型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本文从溅射工艺,沉积过程、结构特征方面对溅射法制备纳米硅薄膜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纳米TiO2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纳米TiO2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TiO2的大小及晶型采用了一系列方法.主要介绍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TiO2的晶粒度随着长大.而且当水解pH~ 1,热处理温度达到270℃时就已经有43%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出现.通过计算发现,其中金红石相纳米TiO2比锐钛矿相纳米TiO2的晶粒度大得多.将制备的纳米TiO2应用于染料电池,通过太阳电池的测试实验证实,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和剥离过程开发出无缺陷半导体纳米晶体薄膜。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材料,可广泛应用并开辟潜在的重点研究领域。相关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纳米快报》杂志网络版上。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大小决定了它们的电子和光学性质。但想通过控制纳米晶体在表面上的布  相似文献   

15.
韦浩民  林红 《科技风》2013,(16):37+39
本论文通过改变前驱体浓度、水热温度等,使之对纳米棒生长机理的产生影响,同时通过对已合成的纳米棒薄膜生长晶种,进行二次水热,从而获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树枝状纳米结构,进而提高电子的传输速度,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整体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从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对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相关特性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NiZn铁氧体靶材,用磁控溅射法在Si(100),Si02/Si,S102基片上生成NiZn铁氧体薄膜,并进行XRD,SEM,AFM,VSM等分析,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和厚度对薄膜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2,(16):40-41
国际上塑料薄膜、特别是其在包装行业的应用,是朝着高性能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本项目采用独特的纳米无机粉体包覆技术,对各种功能性无机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改善纳米粒子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增强其与树脂的相容性,防止纳米粒子的团聚,使其均匀地分散于树脂中.目前,已开发出薄膜用复合抗菌母粒、复合防紫外母粒,复合抗静电母粒等纳米功能母粒.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2):161-161
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4组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Si(111)单晶衬底上Pb薄膜中的厚度变化对原子表面扩散运动的影响。他们分别在不同厚度的Pb薄膜和楔形Pb岛表面沉积了不同覆盖度的Fe原子,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Fe原子在初始生长阶段的形核密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Fe在不同厚度Pb薄膜上的形核密度可以相差近1倍。在楔形Pb岛表面,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晶硅薄膜的制作工艺得到了完善优化,并且,多晶硅薄膜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结合现有工艺条件制作多晶硅纳米薄膜的多种工艺方法,细致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多晶硅纳米薄膜应变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的应用发展,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