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与高等教育的观念,受制于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根植于历史传统的文化观念。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结构要素以及人们的文化素质、文化心理状态等,都构成高等教育观念及模式的基因。高等教育,从教育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与文化系统而存在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变化、发展与自我完善,同时也是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的变革。社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制…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包含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两个因素。因此,教育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并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教育必须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相适应,促进人的发展。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上述教育共同的本质属性,但高等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与高等教育的相互作用方面,有人形象地把高等教育比做镜子,它忠实地再现了文化发展的轨迹及各种文化风貌,这反映了高等教育受文化及其变迁影响和制约的一面;也有人把高等教育比做是灯塔,它不是简单、消极地追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常常是超越于一般社会文化,突破一般社会文化的制约,激励、推动和引导着文化的发展,成为文化变迁的主要内部动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一面。本文拟对高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只重专业训练、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狭隘模式的纠偏,顺应了“科学教育文化”的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潮流,是面临科技发展综合化趋势和现实社会道德困惑,高等教育做出的必然选择。从高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文化生产和传播的策源地,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也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题中之意,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文化与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文化与高等教育江山,陈旭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计算机文化的形成、重要性及其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一、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文化是指由于电子数字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的新的文化特质、文化丛和文化系统的形态变化。它对现代社会和现代高等教...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文化在21世纪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方向,对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和促进作用。它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对21世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能和商品化划等号,它并不排斥教育的公益性,它是产业性和公益性的统一,因此,它仍具有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教育的发展总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因此现阶段高等教育办学的具体目标和宗旨是为我国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实现产业化是实现这一具体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教育产业化与教育最终目标是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剖析了俄罗斯的村社文化,并联系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俄罗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等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由此,本文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变革必然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俄罗斯在它的高等教育变革中便受到其传统的村社文化的强烈影响。俄罗斯传统的古老村社文化蕴涵着浓厚的“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想,它们在漫漫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俄罗斯人对集体和国家的深厚依赖与信任、对私有和市场的天然排斥与敌对;反映在高等教育方面就是强调和固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权力渗透和义务行使,并且视民众享受国家给予和保障的免费高等教育为当然。但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和高等教育观念却与今天面向市场经济的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相冲突,使得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步履艰难,从而也不得不采用“新旧并存”的变革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新生本土化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吴岩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然而还面临着新生本土化文化的挑战。它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方式较为隐蔽,更应给予深入的研究。一、新生本土化文化的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应包...  相似文献   

11.
人是考察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立足点,撇开人来谈论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必然会产生种种问题,因此,本文要谈论的是人,高等教育,文化的关系,要从人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和文化功能,也要从与文化互动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学校文化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高等学校文化功能的实现盐城工学院宋长春与政治、经济相比,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有着更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有着更深刻、更潜在的影响力。因此从大学产生到今天人们都始终把它誉为“文化的堡垒”,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经济化”、“产业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浙江工业大学薛蓉城市文化,是人类群体在城市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渗透于城市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包含极为复杂的多元结构,是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商业文化、校园文化、艺术文化等多种亚文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区域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化也必将成为我国高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具体阐释高等教育区域化与高等教育地方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联系与区别,对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含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是一种由过去的中央一级办学变成中央、省两级办学(也包括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办学)的新办学思路,其办学宗旨是为了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科技、经济、文化等诸系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中,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总是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政治、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总是通过文化这一中介进行的。文化功能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原生功能。高等教育与文化天然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中外教育史和文化史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越处于卓越文化的前沿,越主动顺应文化变迁,高等教育越是繁荣。反之,亦然。在外国教育史上,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就曾拒绝与文化变迁同步,导致了高等教育的相对滞后。在中国历史上,北大的蔡元培时期则是正面的例证。当代中国处于文化转型期,高等教育能否发挥其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是本文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大众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化一个性向度研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视角:文化一个性向度,它构成了一种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程度的新维度,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水平应该以个性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标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普遍个性的价值实现为内在追求,这形成了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视野下高等教育观念的解构与嬗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的教育思潮,具有深刻内涵.它对高等教育的功能观、人才观、质量观产生重要影响;高等教育从终结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从单一的精英教育转向多样的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新观念的解构嬗变过程是教育文化的变迁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8.
质量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一个体现价值判断的概念,也是一个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有相对客观标准的“技术”,追求质量保障和标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具有“生态”性质的质量文化,它是高等教育系统和机构不可或缺的独特文化。从历史和发展阶段的角度,梳理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来源与概念内涵,阐述质量观念形成与危机意识的关系,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质量文化进行基本解读,提出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伯顿·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是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学术文化是它的组织特质和要素,由学科到专业、院校及其国家学术系统的文化是逐级形成的。各层次的文化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学术文化是探索高等教育规律的重要切入点。伯顿·克拉克的学术文化思想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现代化,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生长的灵魂之基、精神之源,凝聚着家国情怀、人本精神、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是支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力量。需在把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特质基础上将这些文化力量转化为文化表达,培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性格,为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