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J省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情况调查,比照当下教育语境阐释高校内部三种权力话语:一是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主的行政权力话语,二是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的学术权力话语,三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权力话语。三种权力话语的阐释,意在以权力话语理论为指导,突破以往的认知限制,促进三种权力话语的有效对话,以三权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的大学治理理念,构建大学组织的和谐权力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J省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情况调查,比照当下教育语境阐释高校内部三种权力话语:一是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主的行政权力话语;二是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的学术权力话语;三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权力话语。三种权力话语的阐释,意在以权力话语理论为指导,突破以往的认知限制,促进三种权力话语的有效对话,以三权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的大学治理理念,构建大学组织的和谐权力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疯癫、肉体和真理是福柯毕生关注的对象,是其权力话语理论的重要载体。正是透过对三者的分析和解构,福柯证明了知识话语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权力话语通过知识话语获得践行的权威,同时,知识话语也借助权力话语的权威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话语与权力总是胶着一起,互为耦合、互为支撑,而女性话语也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女性权力意识。通过对巴金《寒夜》中女性对话、内心独白等的分析,认为女性话语权力意识在"家庭"中具有实在性。曾树生的女性话语表现了女性享受独立、自由的权力及经济支配权,同时女性话语(曾树生与汪母)之间存在着权力斗争。曾树生所活动的社会场景———银行是她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力意识的来源,在这个她所依托的社会环境中,其先前话语所体现的权力意识具有虚妄性。而汪母作为一个被剥夺了青春及经济权的绝望的女性,她在家庭中所呈现的话语权力是女性话语的伪权力。  相似文献   

5.
"话语权力"理论是福柯的核心思想,话语是一种秩序,更是一种权力结构和结构性的权力。话语、知识和权力三位一体:话语是载体、知识是表象、权力是实质,没有话语的生产就没有权力的实施,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权力思想与西方的翻译霸权是相辅相成的:翻译霸权是"话语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实践形式,话语权力则是翻译霸权的深层逻辑和内在本质。在翻译领域,"话语权力"理论启示我们:要站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看待翻译问题;要警惕外文内译过程中的价值观冲击;内文外译中要强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话语既是权力的产物,又产生权力,其存在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权力,同时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地发挥权力作用。西方媒体利用对东方的权力话语,通过扭曲事实和负面刻画中国形象,巩固其在西藏骚乱事件上的话语霸权。在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运用本土权力话语对源语新闻内容进行特殊处理,将之重置到译入语主流话语背景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从历史的纬度探讨疯癫、肉体和真理(前两个是福柯的重要关注对象;后者是其着重要解构的对象),并试图证明知识话语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权力话语通过知识话语获得践行的权威,同时,知识话语也借助权力话语的权威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重言"是《庄子》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争取并支配话语权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道者话语权力的顺承和他者话语权力的重塑,《庄子》在某种程度上建构起自身的一套话语权力体系,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独白: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话语模式 后现代思想家们,如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等人,对人类科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话语”这一概念。话语是指植根于某一特殊社会环境的讲话方式,是社会交往的通常情景中的言论。一旦话语以共同的文字或行为形式出现,话语就会进人人的躯体,扎根于人的意志。在米歇尔·福柯看来,话语是一种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正是通过话语掌握着家长的权力;家长与孩子的话语体系以家长的独白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话语权力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的话语理论聚焦点放在话语与权力的关系上。话语是在人们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句;权力是泛化了的"权力意志"。本文揭示了《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贾瑞之间、王熙凤与尤二姐之间的话语权力关系,在权力游戏中,权力者为达到目的而采用了伪装与隐蔽的手段,其本质可以印证这一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1.
借用巴赫金有关长篇小说的话语理论和福柯有关话语权力的思想 ,对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进行新的解读 ,就会从整体上看到 ,小说中的白鹿原构成了一个社会杂语系统。这些系统由不同层次话语体系构成。在这个体系中 ,每一个话语层次所拥有的话语权力并不相同。一些话语层次的人拥有说话的权力 ,一些话语层次的人们拥有听话的权力 ,还有一些话语层次的人们连听的权力都没有  相似文献   

12.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通过权力叙事反映嘉绒藏区土司社会蒙昧与复苏的状态。文章通过福柯的权力理论,从权力话语、权力话语的主体、权力的运行机制三个层面解读被权力场域所覆盖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多元纠缠的关系,以此观照藏区通向现代社会秩序的艰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从“奥巴马”到“欧巴马”看权力话语对专名翻译的操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总统姓名汉译之争为我们了解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提供了较好的素材。用"话语即权力"为中心思想的权力话语理论解构以姓名翻译为代表的专名翻译三原则,为读者揭示在翻译过程中权力话语对翻译的操控。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作为意识流小说,细致刻画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主体化过程中的意识变化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为福柯的权力话语分析方法提供了可能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见证了宗教冲突、民族运动、文艺复兴三大潮流的齐驱并进,如此风云诡谲的历史背景使得政治、宗教、艺术等多重话语集中爆发,各种社会暗涌也使得各式权力关系错综复杂。本文试图从权力话语角度切入,通过对斯蒂芬的主体化过程中的权力关系探讨,分析斯蒂芬最后如何难逃权力话语的牢笼。  相似文献   

15.
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话语理论吸取了尼采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用考古学与系谱学的方法对知识话语与权力话语进行了互联性研究,其著作的中心在于揭示话语的权力与权力的话语,在于发现知识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作家塑造第三世界女性形象的作品中,男性权力话语与帝国权力话语往往形成共谋关系,共同想象"属下"妇女形象。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文静的美国人》通过描写英国记者福勒、美国青年派尔对待越南舞女凤儿态度的差异,折射出格林对双重权力话语的皈依与背离。  相似文献   

17.
话语是一个文本存在和意义生成的基础,同时也是产生权力和权力发挥作用的中介。新闻本身具有自己的话语和报道框架,而在其新闻写作中又会受到相应文化中各种话语的影响,并借助自身的权力建构出新的话语。通过对大众媒介中"女性犯罪"报道的话语分析,发现在对此类事件的报道中,媒介既受制于女性话语中既有的"神话原型"的影响,又会建构出新的"神话",形成新的女性话语补充到社会性别话语当中。  相似文献   

18.
以福柯的"权力话语"为理论基础,对日本工业文明的权力维系进行了分析。以岩井俊二的影片《燕尾蝶》为例,并通过影片中五位主人公自我价值的建构过程,分析主流权力话语如何被否定、被拆解,以及处于社会边缘的"他者"又是如何争取独立的话语权的;并对"权力话语"与电影人文关怀的关系,和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如何在艺术性与社会性之间维持平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E.L.多克托罗的经典之作《比利·巴思格特》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文章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被置于边缘语境中的女性人物,认为比利为主导的男性话语遮蔽了女性人物真实、自主身份意识,隐含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话语的双重控制,而多克托罗通过女性形象的重塑,实现了对此权力控制的消解和颠覆,展示了叙述世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论福柯的三维话语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福柯的话语理论不是知识话语、权力话语某个单一维度,而是一个话语系统。这个话语系统是由知识话语、权力话语、生命话语三个维度共同构成的。知识话语关注的是真理自身形成的问题,权力话语关注的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关系规则的问题,生命话语关注的是经验主体建构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